曾星原
前段時間,右手手指因感染做了個小手術,纏上了厚厚的紗布,左手開始承擔每天的勞作。但左手的熟練程度和右手相差甚遠,這給我?guī)砹酥T多不便。在右手休病假的時間里,左手奮力工作,嘗試了許多平日里不會做的事情。雖然一些瑣事它要反復做才能完成,但它克服種種困難,幫我渡過難關,保障了我近10天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自理。在這段時間里,左手也曾多次感到酸痛和勞累,但它毫無怨言,認真盡力地做好每件事,我從心里感謝左手。
等右手痊愈時,我將兩只手放在桌面上翻來覆去,仔細端詳。其實兩只手沒有多大差別,可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卻是不同的。對于許多人來說,右手比左手重要,因為多數(shù)人習慣于使用右手,久而久之,右手的潛能就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熟練度、準確性和力量在使用中不斷增強,越用越順。相反,左手的作用常常被人忽視,鍛煉的機會少,潛能得不到發(fā)掘,只能處于從屬地位。看著長期以來不受重用的左手,我的感激之情再次油然而生。同樣是手,為什么重視右手而忽略左手呢?為什么非要等到迫不得已時才開始重用左手呢?為什么不經過鍛煉就要求其效果和右手一樣呢?內疚之情同時涌上心頭。
手幫助人們生活是平常事,在繁忙的生活中,人們很少會對它們心存感激,只有當其功能退化或者喪失時,人們才會突然念及它的貢獻和好處,對它說聲“謝謝”。有時卻為時已晚,一如許多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當我們還沒來得及說聲“謝謝”時,他們已轉身離去。每個人的一生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小時候有父母的呵護,上學時有老師的教誨,工作后有領導的指引和同事的幫助,年邁后有子女、社會的照顧。在接受幫助的同時都應心存感激,同時盡己所能去幫助別人??梢哉f,能幫助多少人、能為社會做多大貢獻,既體現(xiàn)一個人的能力,也反映一個人的品格。
(向 佳摘自《西安晚報》2013年2月19日,勇 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