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勤
走進南師大附小校園,你會看到三幅醒目的標語:“懷大愛心,做小事情,爭做最有愛的教師”“以研立學,因?qū)W而教,構(gòu)建最有愛的課堂”“基于童心,行于愛心,打造最有愛的校園”。這樣三幅標語,清晰而概括地詮釋了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建設最有愛的學府”的共同愿景,也構(gòu)成了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主旋律,那就是高舉“愛的教育”的辦學主張,努力像斯霞老師那樣,做一個“有愛心、有水平、有個性”的大師。
強化愛的“正能量”,讓師德師風建設有高度
南師大附小校園文化中有一座最重要的富礦,這座富礦的名字就叫“斯霞”。作為著名兒童教育家,作為一種“完美的永恒存在”,斯霞老師發(fā)展了南師大附小“愛的教育”這一教育哲學和實踐智慧,其“童心母愛”教育思想成為學校文化彌足珍貴的精神積淀,其慈祥的神態(tài)、研究的姿態(tài)、執(zhí)著的心態(tài),成為南師大附小最好的精神激勵。
“彰顯”師德師風特質(zhì)
110多年的辦學實踐,形成了“愛”的靈魂、“實驗”的方針和“努力”的精神,這是學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彌足珍貴的資源。為此,學校修建校史館,重版俞子夷校長《一個小學的十年努力紀》,并出版《一個小學的新十年努力紀》,引導教師用“愛”與“實驗”同行,以“努力”的精神拓展專業(yè)境界;修建斯霞紀念館、斯霞廣場,編印《斯霞文集》,努力回到斯霞本身去學習斯霞。
“發(fā)現(xiàn)”師德師風要義
學校通過舉辦每年一屆的“斯愛論壇”,開展專家報告、教師主題演講、課堂觀摩與研討等活動,幫助和引導教師不斷明晰:斯霞的“童心母愛”是一種公愛、全愛、博愛和純愛;斯霞的教育之道就是融入兒童生活,點化兒童成長,減輕兒童負擔;斯霞的精神就體現(xiàn)在那慈祥的神態(tài)、研究的姿態(tài)和執(zhí)著的心態(tài)。這樣的活動如春風化雨,老師們于無形中增強了對師德師風的理性認同感、神圣使命感和實實在在的責任感。
“再塑”師德師風典型
學校設立“斯霞教育獎”,從教學管理、熱愛兒童、熱愛集體、積極進取、長者風范、踏實奉獻、課堂常規(guī)、團結(jié)協(xié)作等八個方面評價和表彰先進;設立“斯霞創(chuàng)新獎”,鼓勵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勇于嘗試,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設立“斯霞年度人物獎”,挖掘師德人物的“成功秘訣”。這樣的柔性激勵,讓老師們感受到榜樣就在身邊。2010年12月10日,在“斯霞百年”紀念活動中,學校評選出五位“斯霞式年度人物”,一位優(yōu)秀教師在頒獎致辭中講道:
超女·余穎
她,是雙胞胎女兒的母親/ 她,是學校的副校長/ 她,還是一名不斷超越自己、日臻優(yōu)秀的教師/全國第四屆課堂教學觀摩一等獎、《南京市教學研究年鑒》首批年度人物/她,就是素有“超女”之稱的南師大附小余穎老師/“超”之背后,是她對時間管理的高效,是她匆忙但不零亂的腳步/“超”之背后,是她在幾乎每天兩點一線的簡單生活方式中,在書中、在思考中獲得的豐富與沉靜。
點擊人物的教育教學特點,挖掘人物的當選原因和成功秘訣,這樣的頒獎詞是對“年度人物”的最高褒獎?!澳甓热宋镌u選”等管理舉措,具有了宗教般神奇的魔力,不斷賦予教師崇高的信仰和前行的動力。
在長期的價值引領(lǐng)中,南師大附小人已經(jīng)逐漸形成了一致的基于“愛”的人際觀:“做得愈多,其實得到的也會愈多;見榮譽來了,不妨反應遲鈍一點;事情到面前了,不妨手腳快一點。對老教師,要多一分尊重;對年輕教師,要多一分引導與提攜;對學生,要多一分愛心與耐心;對家長,要多一分理解與換位。有情有意地交往,應是南師大附小教師的做人法則?!币苍S,這就是“以文化培育師德”的力量吧。
豐富愛的“自組織”,讓師德師風建設有力度
關(guān)于教師隊伍,我們一直在追求卓越,因為我們知道:優(yōu)秀不一定走向卓越,優(yōu)秀還可能是卓越的“敵人”。在師德師風建設中,學校努力引導教師明確“追求卓越”的遠大目標,從文化底蘊、生活視野、人格魅力、精神風貌和人生意義等方面,努力成為“有愛心、有水平、有個性”的斯霞式教師。學校97名教職工中,特級教師5名,市區(qū)學科帶頭人、優(yōu)秀青年教師30多名。在追求卓越的隊伍建設中,學校引進積極心理學,倡導“抱團成長”,即通過各種自然共生、自由共進的“自組織”滿足教師勝任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鼓勵教師將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與專業(yè)發(fā)展過程融為一體,做到教學成功、學生成才、教師成長。
高“品質(zhì)化”的學科教研組
學校下移管理重心,積極鼓勵和扶持各學科課程形成校本化實施特色。例如,語文學科的“閱讀銀行”,數(shù)學學科的游戲、實驗和思維方法課程,音樂學科的豎笛進課堂,美術(shù)學科的磨印畫、紙版畫、橡皮章畫、木刻版畫系列……進而涌現(xiàn)出了語、數(shù)、英三大南京市先進教研組,英語組還榮膺省級工人先鋒號,美術(shù)版畫組、體育教研組則先后被評為南京市藝術(shù)教育中心、玄武區(qū)斯霞式優(yōu)秀教師集體等。
重“專業(yè)化”的名師工作室
學校斯霞教育思想研究所被省教育廳遴選為首批教育科研特色項目研究所,由此,學校以特級教師、市學科帶頭人為領(lǐng)銜人,成立了六個“名師工作室”,圍繞國家級課題“基于斯霞教育思想的愛的課堂的校本研究”開展專題研究。例如,“自評”與“他評”中的陽光心理,“前置性作業(yè)”與學生課堂行為的關(guān)聯(lián)性,小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的比較等。這種專題式“工作坊”,讓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一直行走在“快車道”上。
去“行政化”的特色項目群
打造名師需要團隊,學校的其它工作同樣離不開團隊的“卷入”。在南師大附小的校園里,還活躍著這樣的團隊:科研團隊、德育管理團隊、生本研究團隊、科學認讀團隊、閱讀活動團隊、心育團隊、信息報道團隊、青年文明號團隊、學生俱樂部團隊……這些團隊沒有絕對意義上的行政領(lǐng)導和約束,而是自愿組合、自我組織、自覺行動。這種草根的、非體制的、充滿研究色彩的“民間組織”,凝聚了最廣大教師的熱情與智慧,為學校生活涂抹了亮色、增添了活力。
學校鼓勵個人冒尖,但更推崇團隊成長,鼓勵“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因為團隊中融合了太多的“與教師生活、工作情境相關(guān)的因素”,我們深諳格拉特霍恩所言的要義。發(fā)展抱團的關(guān)鍵是讓每一位教師都成為團隊的一員,而且沒有“拉郎配”的牽強,真正讓其因為需要、因為愛、因為興趣而加入,如此,才能真正融入“自組織”,從而在“滾雪球”式的發(fā)展中成就“每一個”。
構(gòu)建愛的“新機制”,讓師德師風建設有向度
“教育是一種服務”,這早已成為業(yè)內(nèi)的一種共識,而在南師大附小更化作了一種內(nèi)心的信念和外在的行動。把“服務意識”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要務,真正讓老師們實實在在地看到學校管理者的服務,進而更好地服務于學校和同事、服務于學生和家長。管理提升了服務品質(zhì),領(lǐng)導彰顯了服務姿態(tài),老師們的服務意識也就水到渠成了。為此,學校在堅持“七一教育咨詢”“新接班學生家訪”,優(yōu)化實施“快樂星期三”“彈性離?!钡裙ぷ鞯耐瑫r,努力構(gòu)建和完善“五個一”服務新機制,讓師德師風建設“風正一帆懸”。
機制之“示范崗”
為進一步推進黨員承諾踐諾制度,學校建立了“黨員示范崗”,公開承諾五個“一點”:師德垂范增強一點,學習思考勤奮一點,敬業(yè)愛生細致一點,實踐創(chuàng)新深入一點,事業(yè)追求高遠一點?!笆痉秿彙睓C制,帶動的不僅僅是黨員隊伍,而是從根本上喚醒和激勵了每位老師的服務意識。因此,在南師大附小,我們常常能看到老師們?yōu)橥麓n“一站到底”的美麗風景,感受到“召之即來,來即能戰(zhàn),戰(zhàn)無不勝”的巨大力量。
機制之“幫幫吧”
這是成立于今年教師節(jié)的一個青年教師志愿者組織。老師們自己設計了徽章、口號和主題歌,開設了“心靈之屋、良師益友、平安校園、思想之窗、科技發(fā)明”等項目,使之成為服務師生、家長和社會的一個新陣地。
機制之“讀書會”
學校給每位教師印發(fā)了“讀書筆記本”,倡導每天細細品味一次書之香,每周精心采擷一段書之蜜,每月細讀一本經(jīng)典之作,每年撰寫一篇讀書感悟。讀書會以QQ群分享、自組織和全校匯報等方式分享好書,交流感悟與心得。
機制之“美鏡頭”
學校依靠全體師生,通過自下而上的“最有愛的附小教師”的討論,定標準、找榜樣、樹典型,發(fā)動師生尋找和宣傳身邊的“美鏡頭”,將教育之愛、活動之愛、師生之愛進行到底。
機制之“微課程”
基于網(wǎng)絡信息化的發(fā)展,學校正在進一步探索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更有針對性和選擇性的服務,在堅持“家長學堂”“閱讀銀行”的基礎(chǔ)上,通過校園網(wǎng),實現(xiàn)名師優(yōu)課、學科知識等“微課程”跨時空共享。
在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實踐中,領(lǐng)導班子始終強調(diào)“管理不是為了把教師打趴下”。檢查、監(jiān)督、考評手段的使用,始終堅持尊重教師的人格和尊嚴,因為我們知道:師德成長具有內(nèi)在性,離開了道德主體的自我覺醒,一切旨在追求一種道德生活的努力都是徒勞。每學期一次的“家長評教評學”,反饋數(shù)據(jù)總是以一人一個信封的方式交給老師,對出現(xiàn)問題的班級和教師個別了解情況,并與老師真誠地溝通交流。校長室、教導處的巡查組,每天不定時檢查各班教學常規(guī),發(fā)現(xiàn)問題個別談話教育,并以“小貼士”的方式在全?!督虒W簡報》上友情提醒。而對于家長普遍關(guān)心的學生學業(yè)等第,特別是小學科成績評定,學校會專門召開綜合組教師會議,研討各科質(zhì)量評價標準,并由科任教師及時告知家長;三好學生、優(yōu)秀少先隊員評比等,學校不僅有量化、公開的評比標準,而且嚴格執(zhí)行學生投票程序,要求科任教師簽寫意見并在全校公示評比結(jié)果。這樣,從源頭上杜絕不正之風,其實就是對教師的一種制度上的“保護”。
愛是教育共同的語言,也是南師大附小的語言。建設“最有愛的學府”,更重要的在于發(fā)揮師愛的力量,堅持兒童立場,堅定服務意識,堅守師德師風。學校將不斷思考和處理好嚴格與自由、自覺與他律、務實與創(chuàng)新、制度規(guī)范與激勵引領(lǐng)的關(guān)系,讓師德師風建設奏響“愛”的主旋律。
責任編輯 毛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