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責編:李妍婕)
從汶川,到玉樹,再到蘆山。強震震不碎我們追夢的心,中華民族在一次次應對挑戰(zhàn)、戰(zhàn)勝困難中不斷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
地震可以摧墻毀屋,但震不垮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堅強人民;災難可以奪走親人生命,但割不斷血濃于水、守望相助的同胞深情。
4月20日8 時02 分,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降臨到四川雅安蘆山等地,給災區(qū)群眾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一時間,全國人民的心和災區(qū)群眾同頻跳動,從中央到地方,從官方到民間,緊急行動,快速馳援。
災害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災害可以摧毀我們的家園熱土,可以奪去我們的生命財產,但摧不垮我們的意志、壓不彎我們的脊梁。“我們堅信,在中國黨和政府正確領導下,在國際社會有力支持和幫助下,全體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頑強拼搏,一定能戰(zhàn)勝自然災害,重建災區(qū)美好家園?!绷暯街飨诟兄x國際社會對中國抗震救災的慰問支持時的宣示,表達了黨和政府領導人民戰(zhàn)勝災害的信心和勇氣,彰顯出一個偉大國家和民族面對災難的堅韌與頑強。
災害發(fā)生后,李克強總理、汪洋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第一時間來到災區(qū),與受災群眾在一起?!艾F(xiàn)在救人是第一位的!”、“我們救援要科學有效!”總理的嗓音略帶沙啞但堅定有力,讓受災群眾感到了無比的溫暖和踏實。這些話語是愛心的傳遞,更是力量的彰顯,還是信心的提振。
我們有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再大的難處除以13 億,都不會不可逾越;再嚴峻的挑戰(zhàn),在強大的制度力量面前總能被有效化解。團結奮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中國人民,有信心也有力量戰(zhàn)勝嚴重災害、重建更美家園。
我們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放眼世界,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fā)生,唯有團結的民族才可以在災難的錘煉中變得更堅強。這一刻,全國人民的心凝聚在了一起。在齊心協(xié)力的救援中,人與人的隔膜打開了,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新的認識,整個社會煥發(fā)出更強大的活力。
我們有改革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改革開放的中國,不僅創(chuàng)造出世界驚嘆的物質財富,也鍛造出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偉大民族精神注入時代元素和新鮮活力。從不向命運低頭的中國人民,必將在強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引領下,建設美好家園,創(chuàng)造幸福明天。
我們有科學高效的應急救災機制。無論是震中救援,還是災后重建,黨委、政府科學調度、科學施救,保證救災科學、有效、有序、有力地進行。第一時間,我們有完善統(tǒng)一的指揮體系,有人員、物資、機具、車輛的有序調度,有透明公開的信息。把搶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確保受災群眾有安全住所、有安全食品,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這一切都提振了信心、安定了民心。
我們有堅如磐石的黨員隊伍。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各級基層黨組織緊急行動、團結奮戰(zhàn),充分發(fā)揮領導核心和戰(zhàn)斗堡壘作用。哪里有危險、哪里最艱苦、哪里群眾最需要,共產黨員就必然出現(xiàn)在哪里、戰(zhàn)斗在哪里。旗幟不倒,力量就在,希望就在。
我們有自立自強的人民。無數(shù)個溫馨感人的故事從災區(qū)傳出,每一個都傳遞出無盡的正能量,讓人動容。災難也許無法避免,面對突襲的地震,多一些正能量,就多一份希望;多一些守望相助,就多一些勇氣。愛,勇氣,責任,這是我們減少悲痛的底氣所在、力量所在。
從汶川,到玉樹,再到蘆山,強震震不碎我們追夢的心,中華民族就是在一次次應對挑戰(zhàn)、戰(zhàn)勝困難中不斷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
多難以固邦國,殷憂以啟圣明。蘆山地震,一定會見證中國人民團結起來迸發(fā)出戰(zhàn)勝災難的磅礴力量,鐫刻下中華民族堅韌、剛毅、堅強、果敢的巍峨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