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植品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70分)
我仰望著夜空,
感到一陣驚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會變成流星,
無依無附在天宇飄行。
哦,不能!
為了拒絕這種“自由”,
我愿變成一段樹根,
深深地扎進地層。
上面的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感悟或聯(lián)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3)立意自定;(4)標題自擬;(5)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2013年福建高考語文作文題以詩歌為材料的形式,出題新穎,且選擇的詩歌平實易懂,沒有在審題上給考生設(shè)置太多的障礙,讓考生容易入題,寫作空間較大,聯(lián)想的寬度和角度比較多,能引領(lǐng)擴展考生的人生境界。
以顧城的《憂天》作為材料,用詩歌簡練的語言反映深刻的內(nèi)涵,是今年語文作文題的點睛之筆。一般來說,詩歌的語言和思維都比較跳躍,但這首詩導(dǎo)向明確,詩中出現(xiàn)的“自由”“扎根”等關(guān)鍵詞,以及“不能”“拒絕”“我愿”這樣有明顯感情傾向的字眼,能讓考生較快找到切入點。審題沒有設(shè)置太多障礙,能讓考生將更多的時間發(fā)揮在寫作上。
近年來,福建省高考語文作文命題往往思辨性較強,這一特色也得到了全國認可。今年的高考作文雖然仍是“給材料作文”,但延續(xù)了“閩派語文思辨性”的特點,思辨性強、寫作空間大,考生能夠根據(jù)自己對材料的的理解來立意布局??梢苑从吵隹忌鷮ι鐣?、對人生、對自我的思考。
那么,如何正確地審題立意,找到寫作的突破口呢?
一、緊扣材料,準確審題,把握主旨
“詩歌型”新材料作文題,要注意緊扣材料,準確審題:善于捕捉關(guān)鍵語句——關(guān)鍵詞語句子往往是“文眼”,它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為把握材料審題立意的突破口。
這道題以一段淺顯的當代詩為材料,關(guān)鍵語句是:失去引力,成為流星,無依無附,拒絕這種“自由”,(原因)——愿變成樹根,深深地扎進地層(結(jié)果)。考生可以通過“由果溯因”弄清這二者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詩人先表達擔心失去引力的“驚恐”,再以漂浮在天宇的流星和扎根土地的樹根作對比,得出詩人自己的觀點:拒絕自由,扎根實地。語言淺顯,主題鮮明。詩句語意曉暢明了,這兩層意義:一是失去引力,會變成無依無附的流星,明確告訴考生沒有了“引力”的“自由”是不可取的;二是不能接受這種無引力的“自由”(為了更好地活著),愿意變成樹根,深深地扎進底層。詩歌的重點是在后面幾句,“我要拒絕這種‘自由,我愿變成一段樹根,深深地扎進地層?!彼w現(xiàn)了“我”的人生價值取向,抓住它就可以把握詩歌的主旨和命題者的意圖。
二、抓住關(guān)鍵,品味意象,發(fā)散思維
總體上領(lǐng)悟了詩歌的主旨后,就要注意抓住關(guān)鍵,品味詩中的意象,而分析詩歌中意象的深層意義(如比喻義、象征義等)是寫好“詩歌型”材料作文的基礎(chǔ)與關(guān)鍵。詩中“流星”與“樹根”這兩個意象是審好題、挖掘材料的內(nèi)涵的關(guān)鍵??忌裟芏聪げ牧现械摹皹涓迸c“流星”的特質(zhì),就能領(lǐng)悟出:“樹根”雖然明顯受制于地球的“引力”,似乎不那么“自由”,但卻能根深葉茂、充滿勃勃的生機,而失去地球引力的“流星”卻飄忽不定、無所依附??梢哉f,詩中的“流星”、“樹根”實際上呈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生命狀態(tài)??忌蛇@兩個角度引申發(fā)散,就可以找到不同的寫作切入點。
1. 從“流星”的角度:考生可以選取的立意有“人生沒有絕對的‘自由,引力無時無刻地約束著你”、“適當?shù)募s束與無依無附地飄行的辨證關(guān)系”、“莫讓‘自由遮慧眼”、“天下無絕對的自由,因為每個人都應(yīng)該擔當責任”……
2. 從“樹根”的角度:考生可以選取的立意有“美好生活,需要腳踏實地”、“人生因?qū)嵏啥煌?、“若要成功,既要有高遠的理想,更要深深地扎進地層,汲取營養(yǎng),孜孜不倦”、“腳踏實地,扎根基層,找到精神依托,實現(xiàn)自我價值”……
3.從綜合的角度:人內(nèi)心必須有所依存,絕對的自由,只會使心靈在真空中失重,面對未知的浩瀚宇宙,產(chǎn)生恐懼;人生應(yīng)該要的追求,實實在在的才是歸依,不能被所謂的“自由”誘惑?!把鐾强铡保o人提供了另一個精神的維度,讓靈魂超越宇宙空間;“扎根大地”,則呼喚“自由價值”的回歸,不做無根之浮萍,不建無基的樓閣。既要異想天開,又要腳扎根大地。考生如果從“人要有高遠的追求”、“面對紛繁復(fù)雜的萬千世界,要拒絕各種各樣的誘惑”、“世事紛雜,要會選擇屬于自己的人生”等角度入手,也是很好的寫作立意。
4. 從“流星” 逆向的角度:詩人驚恐失去“引力”會變成“無依無附”的“流星”,這種擔憂不正是對當下缺少“自由”價值,缺乏“自由”精神的一種寫照嗎?那些選擇了接受“自由”,甘愿化作流星,在宇宙中隨意來去的人,不也能夠領(lǐng)略到更美好、更豐富的風景嗎——愿做一顆流星,哪怕無依無附,也要追求閃亮的瞬間,以短暫的生命劃出美麗的風景。
……
可以說,抓住詩歌的意象,從詩歌的引申義、比喻義或象征義入手去悟,才能由表及里,透過表層意義,探究到它的深層內(nèi)涵,寫出自己對社會生活的認知和感悟,才能使文章既能具備應(yīng)有的思想深度,又能擁有內(nèi)容的與眾不同而脫穎而出。這是“詩歌型”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的突破口。
三、最佳切入,彰顯思辨,感悟人生:
考場作文尤其要有亮點,要與人不同,寫出自己的個性,那么“切入”角度就很關(guān)鍵,“切入切入”,就是先切而后入?!皺M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材料的意義點多了,確定自己的觀點時,一定要從切出來的眾多角度中尋找一個最佳的角度作為自己文章的突破口。也就是說作者在選擇最佳切入點時,既要考慮最佳角度,也要考慮最適合自己展開的角度,即別人少有顧及的意向而自己卻感悟最深、有話可說且能把話說好的角度。比如,考生如果從詩的后半段入題,寫追求、堅守、信念、扎根、底線這樣單方面的文章,立意就比較普通,不夠出彩??忌绻軌驈娜娭?,寫到“仰望夜空與立足腳下”“自由與堅守” “避免浮躁,腳踏實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讓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立意會更深刻。
另外,寫作時,為了保險,最好能引用材料中和你的角度、觀點相關(guān)的句子加以分析、假設(shè),這樣立論就扣住了“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的要求。觀點有出處,有來由,言之有理,容易得到閱卷人的認可,否則極易被判為偏題。準確理解材料的含意,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儲備、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認識選定作文中心(選取材料中的一個“意義點”),即可構(gòu)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