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鄧靈福,張中信
(1.華中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2.安慶師范學院,安徽安慶 246011)
作者在整理華中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標本館(CCNU)所收藏的罌粟科Papaveraceae紫堇屬Corydalis DC.標本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采于湖北竹溪縣的一號標本0402同湖北植物志上該屬已知種小花黃堇Corydalis racemosa相近。經認真比較研究,確認該植物標本為小花寬瓣黃堇,是湖北一新記錄種。現(xiàn)將其形態(tài)特征、地理分布,以及與小花黃堇的區(qū)別總結如下。
小花寬瓣黃堇的植株和標本0402如圖1所示。
圖1 小花寬瓣黃堇的植株和標本
小花寬瓣黃堇為灰綠色叢生草本,高10~30 cm,具主根。莖疏分枝,具葉。基生葉長10~20 cm,具長柄,葉片二回羽狀全裂,一回羽片2~4對,具纖細的短柄,下部的具1~2對二回羽片,上部的常不具二回羽片,末回羽片近圓形,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長1.0~1.5 cm,寬0.8~1.2 cm,具不規(guī)則的圓齒狀缺刻。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有時上部近于一回羽狀全裂,羽片較大。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高出葉不多,腋生花序通常花葶狀,無葉,具短花序軸。苞片狹披針形,長2~3 mm,具短尖,約與花梗等長,花期常稍長于花梗。花梗長2~3 mm,果期下彎。花淡黃色,平展。萼片鱗片狀,近心形,長約1 mm,早落。外花瓣寬展,頂端圓鈍至近微凹,具短尖,具雞冠狀突起。上花瓣長7~10 mm;距約占全花瓣長的1/3,末端圓鈍;蜜腺體約占距長的1/2,末端漸尖。下花瓣多少向前伸出,稍狹,基部多少具小瘤狀突起。內花瓣前端具半圓形,稍伸出頂端的雞冠狀突起;爪線狀長圓形,約與瓣片等長。雄蕊束披針形,上部1/3漸狹成絲狀。子房線性,多少扭曲,約與花柱等長;柱頭2叉狀深裂,具4乳突,側生2枚呈2臂狀弧形上彎。蒴果線性,隨彎曲的果梗下彎,多少弧形彎曲,長2~3 cm,寬1.5 mm,種子間多少呈節(jié)狀。種子黑亮,近腎形,平滑至具輕微的小凹點;種阜小,狹三角形。
小花寬瓣黃堇分布于甘肅 (天水、平涼)、陜西 (鳳縣、太白山、辛口、佛坪、寧陜、眉縣、周至、戶縣、長安、藍田、渭南)、河南 (盧氏、靈寶)、山東 (泰安、嶗山、費縣)、山西 (垣曲、翼城)、河北 (邢臺、沙河、武安、磁縣)等省,生于海拔600~1 300 m的河邊或山谷陰濕地。小花寬瓣黃堇極似小花黃堇,但花相對較大,且形狀與蛇果黃堇相似,距較長,外花瓣寬展,具雞冠狀突起。種子無小刺狀突起。兩者重疊分布,但本種僅限于長江和秦嶺以北的地區(qū)[1]。
根據文獻考證和標本研究結果,小花黃堇花較小,長6~7 mm;外花瓣較狹,距約占花瓣全長的1/5,種子具短刺狀突起;而小花寬瓣黃堇花較大,長7~10 mm,外花瓣寬展,距約占花瓣全長的1/3,種子平滑至具輕微的小凹點[1]。
紫堇屬是罌粟科的最大屬,也是北溫帶分布類型的大屬之一。紫堇屬全世界已知有400多種,其中亞洲有340多種,約占81.5%[2]。湖北省紫堇屬植物也很豐富,約有32種和2變種。另外,紫堇屬植物的形態(tài)異常復雜,地下器官、果實或種子[3],尤其是花部結構復雜多變,因此是一個分類困難的大屬。湖北竹溪縣小花寬瓣黃堇新記錄種的發(fā)現(xiàn)豐富了湖北植物區(qū)系紫堇屬的物種多樣性。
[1] 吳征鎰,莊璇,蘇志云.中國植物志 (第32卷) [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427-434.
[2] 吳征鎰,莊璇,蘇志云.論紫堇屬的系統(tǒng)演化與區(qū)系發(fā)生和區(qū)系分區(qū)的關系[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3):241-267.
[3] LIU Wenping,WANG Dong.Seed morphology and its taxonomic significance in Corydalis DC.(Papaveraceae)from Hubei Province,China[J]. 植物科學學報,2011,29(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