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滿生
(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醫(yī)院內(nèi)科,河北 青龍 066500)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由慢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肺結核、長期吸煙、環(huán)境污染及其他感染因素刺激引起的細支氣管狹窄,終末細支氣管遠端(呼吸性細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過度充氣,并且伴有氣腔壁膨脹而破裂導致。2010-01—2012-11,我們采用復方甲氧那明膠囊、鹽酸氨溴索片口服結合自擬祛痰化瘀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32例,并與復方甲氧那明膠囊、鹽酸氨溴索片口服治療32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診斷標準 起病隱匿,病因以慢性支氣管炎多見,常見癥狀為氣急,早期多在活動后出現(xiàn),逐漸發(fā)展至靜息狀態(tài)下亦出現(xiàn)氣急。早期體征多無異常,嚴重者可出現(xiàn)桶狀胸,肋間隙飽滿,心濁音界縮小或消失,肝濁音界下降,呼氣相延長,心音低遠;X線檢查顯示肺透亮度增加,肋骨走行變平,肋間隙增寬,膈肌位置下移,膈穹窿變扁平;肺功能檢查顯示:①通氣功能異常:第1 s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降低,最大通氣量降低;②換氣功能異常:通氣/血流比例減低,甚至形成肺動—靜脈分流[1]。
1.2 一般資料 64例均為我院內(nèi)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47~69歲,平均(53.28±0.21)歲;病程3~19個月,平均(5.0±2.1)個月。對照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齡42~68歲,平均(54.19±0.21)歲;病程3~17個月,平均(4.9±3.0)個月。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治療。復方甲氧那明膠囊[第一三共制藥(上海)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669]93 mg,每日3次口服;鹽酸氨溴索片(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360)30 mg,每日3次口服。以治療30 d為1個療程。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祛痰化瘀湯。藥物組成:川芎20 g,丹參30 g,桃仁20 g,半夏12 g,茯苓15 g,瓜蔞15 g,菟絲子15 g,黃芪30 g。如便秘加大黃6 g、肉蓯蓉12 g;氣急加重加炙麻黃6 g、五味子9 g;痰黃加黃芩12 g、蒲公英15 g、魚腥草12 g。日1劑,水煎取汁300 mL,早晚分2次溫服。療程同對照組。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癥狀、體征變化,同時采用肺功能測試儀(HI-701型,日本捷斯特公司)測定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FVC、用力呼氣峰值流速(PEF)。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治愈:喘息及其他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明顯好轉(zhuǎn)。好轉(zhuǎn):喘息及其他癥狀好轉(zhuǎn),實驗室檢查有改善。未愈:主癥未改善或惡化。以治愈、好轉(zhuǎn)統(tǒng)計總有效率。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后肺功能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2可見,2組治療后FVC、PEF均升高(P<0.05),治療組治療后FEV1%升高(P<0.05);治療組治療后FVC、FEV1%、PEF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數(shù)值(P<0.05),說明治療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目前認為包括以下學說:支氣管由于慢性炎癥使管腔狹窄,形成不完全阻塞,吸氣時氣體進入肺泡,呼氣時氣管閉塞,肺泡內(nèi)殘留氣體過多,肺泡長期過度充氣;慢性炎癥破壞了細支氣管管壁軟骨,失去正常的支架作用,呼氣時細支氣管過度陷閉,阻礙氣體排出,肺泡明顯壓力升高;肺部慢性炎癥使白細胞和巨噬細胞增加釋放蛋白分解酶,損害肺部組織和肺泡壁,使多個肺泡融合成肺大泡或肺氣腫;香煙中尼古丁、煙焦油、苯并芘、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zhì)通過細胞毒性反應刺激中性粒細胞釋放彈性蛋白酶;肺泡壁的毛細血管長期受壓,使血液供應減少,肺泡彈力減退;彈性蛋白酶增多或抑制因子減少,發(fā)生蛋白酶—抗蛋白酶失平衡狀態(tài)。西醫(yī)以支氣管擴張劑、祛痰劑、抗過敏藥物及抗生素治療為主,復方甲氧那明膠囊含鹽酸甲氧那明、那可丁、氨茶堿、馬來酸氯苯那敏,配合祛痰劑鹽酸氨溴索片可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屬中醫(yī)學肺脹范疇,病位在肺,由于久咳、久喘、久哮,復感外邪,肺之體用俱損,氣壅于胸,滯留于肺,痰瘀阻結氣道,使肺體脹滿,脹縮無力,不能斂降而成肺脹。病程日久,氣病及血,痰瘀凝聚,壅塞氣道,痰飲水濁與血瘀互為影響,則發(fā)為肺脹。故治宜宣肺祛痰,化瘀平喘。祛痰化瘀湯方中川芎活血祛瘀,行氣開郁,半夏降逆祛痰健脾,以上共為君藥。丹參活血涼血排毒化瘀,桃仁活血祛瘀,茯苓健脾利水,瓜蔞清熱化痰,寬胸散結,為臣藥。菟絲子益精補腎養(yǎng)肝,黃芪補中益氣,共為佐使。全方共奏祛痰化瘀、健脾益氣功效,祛邪兼有補益,攻補兼施,可奏奇效。
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復方甲氧那明膠囊、鹽酸氨溴索片口服結合自擬祛痰化瘀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1] 田華.阻塞性肺氣腫[J].河北中醫(yī),2009,31(2):318-319.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