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源
(四川省九寨溝縣中藏醫(yī)院針灸科,四川 九寨溝 623400)
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發(fā)病率居各類疾病之首,其較高的致殘率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早期進行康復治療可減輕患者的殘疾程度[1]。2006-12—2012-08,筆者應用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卒中后偏癱48例,并與單純針灸治療48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96例均為我院內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齡41~78歲,平均(64.2±9.5)歲;病程2 h~17個月,平均(3.0±2.5)個月;缺血性卒中19例,出血性卒中29例;神經功能缺損評分[2](20±4)分。對照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齡38~81歲,平均(59.5±15.0)歲;病程1 h~19個月,平均(4.5±2.0)個月;缺血性卒中21例,出血性卒中27例;神經功能缺損評分(21±3)分。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納入及排除標準 參照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制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2],并經頭顱CT或MRI證實。納入患者神志清楚,均具有肢體功能障礙,偏癱肌力[3]0~4級。排除心力衰竭、呼吸衰
竭、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及癡呆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針灸治療。取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髀關、伏兔、足三里、豐隆、解溪,均取患側。常規(guī)消毒,常規(guī)進針,均平補平瀉,留針30 min。麥粒灸:取患側井穴或關節(jié)周圍穴位隱白、大敦、商陽、中沖等。用艾絨做成麥粒大的艾炷,在穴位上涂凡士林后直接灸,每次取2~3個井穴及l(fā)~2個關節(jié)周圍穴位,每次灸5~7壯,每周3次,治療6周。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康復訓練。①物理治療。在康復治療室和病房進行,內容包括:良好體位的擺放;患側肢體各關節(jié)從被動到主動的訓練,特別注重主動訓練;體位轉換;坐位平衡;立位平衡;負重訓練;步態(tài)訓練;精細動作訓練。②心理輔導。多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實事求是地對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力爭取得良好的預后;說服患者要與醫(yī)護人員、家庭配合好,共同戰(zhàn)勝疾病。每次治療時間30 min。抑郁或焦慮嚴重的患者佐以藥物治療。③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訓練椅子—床移動、行走、上下樓、進食、穿脫衣服、使用餐具、個人衛(wèi)生、大小便管理等。每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治療前后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變化?;颊咧w運動功能按改良式肢體運動功能量表(Fugl-Meyer)評價,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按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L)評價。
2組治療前后Fugl-Meyer評分、ADL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Fugl-Meyer評分、ADL評分比較 分,
由表1可見,2組治療后Fugl-Meyer評分、ADL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升高(P<0.01),且治療組升高明顯(P<0.01)。
中醫(yī)學認為,偏癱的病因病機乃痰塞阻絡,經脈不利,治療原則以活血祛瘀通絡為主,手、足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可取陽明經穴進行治療[4]。一般而言,無論是缺血性或出血性的卒中后遺癥,都可能出現(xiàn)一側肢體癱瘓。偏癱的肢體肌張力較低,稱為軟癱;偏癱的肢體肌張力較高,稱為硬癱。對于硬癱各種治療(包括藥物或康復器械)難以奏效。其表現(xiàn)主要為一側肢體活動不利,乏力甚至攣縮。檢查見患側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甚至可出現(xiàn)臏陣攣、踝陣攣或引出病理反射。肌力雖較好,但因動作不協(xié)調而影響活動功能。治療原則依照“針所不到,灸之所宜”的理論,采取多灸的原則。因艾炷小瘢痕小,不會影響關節(jié)的活動功能[5]。
現(xiàn)代醫(yī)學的進步使卒中的病死率顯著降低,但病后的功能障礙成為困擾醫(yī)患雙方的主要問題,卒中后的康復治療逐漸受到重視,并被認為是腦血管病治療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一[6]??祻椭委熓歉鶕竽X可塑性原理,促進大腦功能恢復的治療方法[7]??祻屠碚撜J為,卒中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在結構和功能上具有重新組織能力或可塑性,在條件適宜時部分神經元可以再生,因此康復治療中通過輸入正常的運動功能模式來影響輸出,從而促進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達到運動功能最大限度恢復的目的[8]??祻椭委熯€可通過加速腦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促進病灶周圍組織或健側腦組織的重組或代償,從而更大地發(fā)揮腦的可塑性。
目前認為,盡早進行功能訓練是在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神經癥狀不再發(fā)展后48 h即可開始[9]。因為早期進行康復治療,有利于防止廢用性肌萎縮等廢用綜合征的產生,防止肢體攣縮,同時防止或減少非癱瘓側的肌萎縮[10]。同時早期的康復訓練也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信心和肢體運動恢復的精神動力。
針灸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卒中后偏癱,是患者急性期促進運動功能恢復的重要手段,極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了家屬和社會的負擔。
[1] 方定華.腦血管病早期康復與流程[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4,14(12):715-717.
[2]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 王新德.實用臨床神經病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66.
[4] 王東.針灸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2,4(5):164.
[5] 肖艷波,田艷玲,馬海斌.針灸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102例療效觀察[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2,34(6):561-562.
[6] 于敏,張輝.電針結合康復訓練改善偏癱患者痙攣的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7,10(21):1803-1804.
[7] 孫雁翔.64例腦血管疾病患者早期康復治療對ADL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yī)學,2009,17(5):136-137.
[8] 潘翠環(huán),何鏡清,蒲蜀湘,等.早期康復干預對老年急性期腦卒中偏癱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3):2404-2405.
[9] Klimkiewicz P,Kubsik A,Woldańska-Okońska M,et al.NDT-Bobath method used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ischemic stroke[J].Wiad Lek,2012,65(2):102-107.
[10] Teasell R,Mehta S,Pereira S,et a1.Time to rethink long-term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of stroke patients[J].Top Stroke Rehabil,2012,19(6):457-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