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力量的心思
拖:大環(huán)境“小心計”影響聯網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是在“2013博鰲房地產論壇”上提出了“2年”說的。
據其介紹,根據國務院和住建部提出的住房信息聯網的進度要求,2012年6月30日前應實現40個重點城市的個人住房信息系統(tǒng)與住建部聯網。目前40個城市的住房信息聯網工作雖然已經完成,但技術上實現聯網后,其中的信息聯網至少還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完成。
賈康直言,住房信息聯網的技術難度不大,但地方政府和公眾并不愿接受聯網,要從各個方面做工作,直到讓大家接受聯網是社會發(fā)展中不可抗的過程。所以,中間這個過渡的過程需要近2年時間完成。
他提出,住房信息聯網是對于不動產確權的第一步,是政府天經地義的基礎工作。每一塊不動產都有了清晰的信息記錄后,財產的實名制登記、財產的法律保護、財產的流轉交易,及交易全程中的稅收制度,才能形成一個聯通的鏈條?!拔覀円嚷撈饋?,然后可能會拖拖拉拉,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小心計,把這些問題破解掉以后,才能暢通無阻?!?/p>
怪:住建部目前仍保持“緘默”
關于全國住房信息聯網,賈康的“兩年說”,是迄今為止公眾得到的第一個明確的時間信息。相反,作為主管部門的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在個人住房信息聯網一事上,一直都很少發(fā)聲,甚至體現出異常“低調”的作風。
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曾提出要求,到2011年年底,全國40個城市需要完成個人住房信息的聯網工作,但卻始終沒有公布城市名單。這些城市之所以被發(fā)現,是因為它們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出臺了落實房地產調控的實施細則。在這些細則里,一些城市不僅把住房信息聯網工作列為目標,還落實了經費,提出了問責。一直到2013年,副部長齊驥才宣布已完成40個城市的信息聯網工作,未來該系統(tǒng)或將擴大到500個主要地級市。
2013年7月,媒體紛紛質疑,城市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工作未能完成,住建部已經爽約。對此,官方也沒有給出任何回應。
房地產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作為房地產調控,以及未來開征房產稅的基礎工作,住房信息聯網事關重大,主管部門不愿意站出來說話,是來源于既得利益群體的壓力。
慌:投資客“5套房收多少稅”
活躍于各一、二線城市的投資客,無疑是專家口中“既得利益群體”的一支重要組成。
北京市民劉女士是位有著7年炒房經驗的資深投資客。2006年,她投資60萬元買了一套四環(huán)的小戶型。2008年,北京樓市出現第一輪快速上漲,她將這套賣出,每平方米就多掙了6000元,第一次嘗到房產投資的高回報率。也是從那時起,劉女士便一頭扎進“炒房客”的人群,低點入手,高點賣出。
2010年,北京執(zhí)行“限購”政策后,她曾短暫停止了“炒房”,觀望了半年多??傻搅?011年,看見調控見效,房價開始下行,她又忍不住重操舊業(yè)?!拔冶幌拶徚?,不是還有家人嘛?!边@一次,她以女兒的購房指標,在北五環(huán)買了一套兩居室。隨后不久,又在城區(qū)投資了一個高端樓盤。對于樓市的看好,是支撐劉女士不停炒房的原因。
買了賣,賣了再買,如今,加上自住的房子,她手里已經有5套房。媒體不斷報道的住房信息聯網和房產稅“擴圍”,就是她的隱憂。
“雖然大伙都說北京今年不會實行房產稅,可照此下去,總有一天是要收的。我手里的5套房,可得交一筆重稅?!彼孤实馗嬖V記者,如果真讓她選擇,她肯定對住房信息聯網投“反對票”。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就曾表示,要去統(tǒng)計高收入人群的財富有多少、資產有多少,是非常困難的,很難得到一個準確的數據。高收入的人群不愿意公開自己的財產,也不愿意成為未來征稅的目標。
怕:地方官“抱成團”消極抵抗
反對態(tài)度比投資客更為堅決的,還有一部分地方官員,也就是賈康口中的“地方政府”。
一位三線城市的房地產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中國的三、四線城市,純炒房客其實并不多,反而是部分地方官員,名下擁有多套房產。他們對于住房信息聯網,表面上是持觀望態(tài)度,因為相信法不責眾,自己絕不是最擔心住房信息公開的人,但心里是不贊成的?!爱斶@樣想的人不是一個、兩個時,對信息聯網的消極抵抗甚至反對,也就抱成了團。”
“一些對推進個人住房信息聯網有決定權的人可能并不想實現聯網,或者不想在當前這個階段實現聯網?!眰I(yè)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表示,房地產行業(yè),一直是許多地方經濟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部分地方官員擔心,住房信息全國聯網后,會對地方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帶來負面影響。特別是神木、鄂爾多斯等靠著房地產業(yè)發(fā)展起來的城市,當地不少身家千萬的富豪都是依靠著房地產發(fā)家致富。一旦住房信息全國聯網后,可能造成當地房地產的泡沫化。而另一方面,對自己的全部房產“暴露”在陽光下,一些官員也有擔心。
目前的聯網進度
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工程發(fā)端于2010年,與房地產調控緊密相關。當年4月,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首次提出加快建設個人住房信息系統(tǒng)。
2011年1月,伴隨房地產的高燒不退,國務院再次提出,加快個人住房信息系統(tǒng)建設,逐步完善房地產統(tǒng)計基礎數據。
之后,住建部和各地相關部門,在落實房地產調控各項實施細則的同時,加緊了住房信息聯網的工作。按照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當年的要求,到2011年年底,全國有40個城市需要完成個人住房信息的聯網工作。
2013年3月,據媒體報道,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副部長齊驥在兩會上證實,40個城市的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已經完成,6月底將有500個城市實現個人住房信息聯網。
聯網難點 老公房數據難補齊
從推行的現實情況來看,房屋信息錄入一直是聯網的難點所在。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分析,多年來,我國一直沒有能建立起一套有關個人住房完整的數據庫,2011年啟動的住房信息聯網,從一定程度上,是在彌補多年的欠賬。由于過去不太重視這項工作,各地的個人住房信息基礎數據都很不完整,有些城市甚至很差。雖然完成這個數據庫的建立并不需要太高的技術難度,但需要足夠的時間和人力。對很多城市來說,這個工作可能數年都難以完成。
以北京為例,“國五條”細則落地后,購房人才發(fā)現,由于北京2006年之后才開始推進住房交易網簽,此前的房屋數據尚未電子化。尤其是一些老公房,由于建成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根本已無數據可考,所以按照差額的20%征收個稅,也只能變通為按交易額的1%征收個稅。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很復雜,住房類型很多,產權狀況多樣,很多住房一直都沒有納入到系統(tǒng)內。”陳國強說,即使在北京,現有的個人住房信息系統(tǒng)也沒能覆蓋所有的房源。這就意味著,可能僅有一墻之隔,但一邊的住房就存在于官方的數據庫中,而另一邊的住房則一直游離在官方的數據庫外。而北京的個人住房信息數據工作,在全國屬于做得較好的。
胡景暉則提出,住房信息聯網后數據庫的安全、查詢權的開放,這些都是需要現實解決的問題。“究竟誰能查別人的住房信息?如何保護隱私?老百姓會有擔心。”
樓市猜想 房屋拋售還有多遠
不久前,中國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建坤在媒體上表示,近一個月來,18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出現罕有的拋售,有些從未有過交易的豪華小區(qū)內,整幢別墅在密集拋售,且有加速拋售的趨勢?!敖诩袙伿鄞髴粜头慨a的業(yè)主,并非對北京市乃至對國家宏觀經濟失去信心,而是強烈擔心中央將在近期強制推行房地產新政,其中包含房產稅、個稅、遺產稅等有力措施?!?/p>
“大戶型的居住者大致分為富翁、為官者兩類人。前者怕調控新政,后者則在極力規(guī)避反腐。”此番言論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后,多家中介機構即表示,并未出現大戶型拋售潮。
在豪宅集中的順義中央別墅區(qū),經紀人史先生也向記者表示,不計成本的拋售,目前在別墅區(qū)并未出現,但確有個別著急賣房的業(yè)主,愿意比市場價便宜100萬元到200萬元出售手中房產。“房產稅的事,他們也在觀望,可在‘狼真的來之前,誰也不愿意輕易拋售。也許有一天,房產稅真變成箭在弦上,普通人‘抄底的機會就來了。”
(摘自《北京晚報》 本文作者:趙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