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蘭
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早期康復護理的重要性探討
張春蘭
目的探討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早期康復護理的重要性。方法對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份收治的64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護理治療。將64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32例。觀察組患者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入院時與1個月后的Barthel指數(shù)和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結果在入院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和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對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有著重要影響,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日后生活質量。
腦卒中偏癱; 早期康復護理; 肢體功能
偏癱是腦卒中引起最常見的功能障礙,致殘率在存活者中高達80%以上,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1]。因此,降低病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對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可以提高患者中樞神經(jīng)的可塑性,加強對腦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促進病灶周圍組織或健側腦細胞的重組和代償,使患者早日康復。為此,我院通過對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恢復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1年11月份至2012年10月份收治64例腦卒中偏癱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32例。其中觀察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在38~72歲,平均年齡為(62.1±3.4)歲。其中腦梗死患者11例,腦出血患者16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患者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36~69歲,平均年齡為(63.4±3.5)歲。其中腦梗死患者12例,腦出血患者14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患者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發(fā)病部位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入選患者在入院前均行顱腦CT或MRI檢查,診斷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學術會議制定的標準[2]。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飲食進行指導,對患者進行體位護理、宣傳健康知識,并告知患者的家人應該注意的事項,使患者能夠配合治療。
觀察組患者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2.1心理護理 由于腦卒中發(fā)病急,且一般預后并不理想,所以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該疾病的時候,常常會因為經(jīng)濟負擔、預后不好以及日后生活不能自理而產(chǎn)生巨大的擔憂,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障礙。因此,要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進行針對性的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鼓勵、暗示、支持、疏導等方法使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促使患者早日投入于康復訓練之中。
1.2.2早期康復訓練 在患者入院時,使患者癱瘓的肢體保持在良肢體位,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患肢出現(xiàn)廢用綜合征(包括肌肉萎縮、患肢水腫、關節(jié)畸形等)?;颊卟捎没紓扰P位、健側臥位、仰臥位三種姿勢進行交替變化,護理人員在每2 h為患者更換體位一次。
為防止偏癱肢體肌肉萎縮,提高肌力。在發(fā)病2~3 d時,要對患者進行患側肢體按摩,由遠及近,動作要保持輕柔。按摩過后,要對患者行被動活動,對患者全身的各大關節(jié)與小關節(jié)進行活動,先大關節(jié)后小關節(jié)。以此來維持患者關節(jié)的正?;顒臃秶?/p>
當患者能夠進行自主運動時,要盡早對患者進行自主運動訓練,通過患者的意識去支配癱瘓的肌肉進行收縮,通過健側肢體幫助患側肢體進行運動。
1.2.3恢復期護理 在患者病情平穩(wěn)后,對患者進行坐位訓練、站立訓練、行走訓練。首先在護士的幫助下進行坐位訓練,逐漸過渡到獨立坐起,最后做到輪椅上,并達到3級平穩(wěn)。然后在護士或家人的監(jiān)視下,進行站立訓練。當患者站立訓練達到平衡良好時,可進行行走訓練。
1.2.4日常生活護理 針對患者的具體恢復程度,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如洗臉、刷牙、穿/脫衣服、吃飯等日常生活能力。
1.3康復判定標準[3]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shù)進行判定:100分正常;0~20分為極嚴重功能缺陷;20~45為嚴重功能缺陷;45~70為中度功能缺陷;70~95為輕度功能缺陷。
肢體運動功能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進行判定:100分為正常;小于50分為嚴重運動功能障礙;50~84分為明顯運動功能障礙;85~95分為中度運動功能障礙;95~99分為輕度運動功能障礙。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通過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系統(tǒng)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通過早期康復護理,在入院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和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和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口老齡化也日益發(fā)展,隨之而來的就是腦卒中的發(fā)病率的提高。在存活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喪失了勞動力,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負擔。
腦卒中在發(fā)病的早期,其腦內(nèi)受損部位還有微弱的神經(jīng)沖動,因此早期進行康復治療可以使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恢復,對日后的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通過本組研究,觀察組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更加說明了早期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對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1] 黃凱敏.護理干預對家庭成員照顧腦卒中偏癱病人預后的影響.全科護理,2012,10(2):487-488.
[2] 葉任高.內(nèi)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798-799.
[3] 李復.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3):22-24.
455000 河南省安陽地區(qū)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一科康復治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