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紅
四川省甘孜州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四川 甘孜 62600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多發(fā)病和常見病,病因較為復雜,主要臨床表現為黑便和 (或)嘔血,在數小時內失血量大于1000ml,該病的誤診率和死亡率高達20% ~10%[1],故應盡早診斷,采取有效措施治療,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報道顯示,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能控制消化性潰瘍出血、促進潰瘍愈合,加速疾病的恢復。我院消化內科病房收治1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蘭索拉唑治療,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來我院消化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108例患者,其中男66例,女42例,年齡32~73歲,平均年齡 (52.33±20.54)歲;胃潰瘍35例,十二指腸潰瘍46例,復合型潰瘍17例,急性胃粘膜病變10例;所有患者均進行內鏡檢查有消化性潰瘍或糜爛出血性胃炎,有不同程度的嘔血和黑便,可有頭暈、心悸、疲乏無力、四肢濕冷,嚴重者甚至血壓下降,所有患者均排除嚴重腎臟疾病和心功能障礙,且在治療期間未使用其他可能影響胃酸分泌的藥物及抑酸劑,近期未使用過質子泵抑制劑。將108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即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4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潰瘍部位和臨床癥狀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對照組方法:采用甲氰咪胍400mg加入生理鹽水100ml中靜脈滴注,2次/d,連續(xù)應用5d為一個療程;實驗組方法:采用蘭索拉唑針劑60mg加入生理鹽水100ml中靜脈滴注,1次/d,連續(xù)5d為一個療程。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應用其他止血藥及抑酸藥,給予臥床休息,禁食水,吸氧治療,病情嚴重者給予生命體征監(jiān)測。
1.3 止血評價標準[3]①臨床上嘔血黑便等癥狀改善;②生命體征平穩(wěn);③胃鏡檢查未發(fā)現活動性出血;④血紅蛋白和紅細胞計數上升且平穩(wěn);⑤大便隱血試驗陰性。符合上述任何一項標準且時間持續(xù)24小時以上即可認為出血停止。
1.4 療效判斷標準[4]顯效:3d內有效的止血,生命體征平穩(wěn),大便隱血試驗陰性;有效:5d內有效的止血,生命體征平穩(wěn),大便隱血試驗陰性;無效:5d內未止血??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 (±s)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的總有效率比較 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7.78%,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4.44%,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的總有效率比較[例 (%)]
2.2 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對照組2例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停藥后恢復正常;實驗組1例患者出現輕微的腹痛腹脹,未經處理自行好轉,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2.3 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比較 實驗組治療時間3~6d的患者占實驗組總患者的74.07%,對照組為37.04%,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詳細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比較[例 (%)]
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為胃酸分泌過多、胃粘膜功能被破壞,胃液pH值改變,當pH值<6.0,血小板凝聚障礙,當pH值<5.0,新形成的凝血塊和纖維蛋白血栓會被消化導致出血,因此,胃內pH值>6.0是有效止血的最佳環(huán)境,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應有效控制胃內pH值[5]。蘭索拉唑是一種新型的壁細胞質子泵抑制劑,具有很強的抑酸作用,主要是通過在胃壁細胞的細胞內小管的酸性環(huán)境下轉換為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磺酸和次磺酰胺形式的藥物,短期內有效的抑制蛋白酶的活性,促進潰瘍的愈合,且酸性環(huán)境利于血小板聚集,加速止血[6],此外,蘭索拉唑還能間接促進胃竇部G細胞釋放胃泌素,使血清中胃泌素水平升高,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及對胃腸細胞起營養(yǎng)作用,與此同時還能有效抑制幽門螺桿菌活性,利于胃及十二指腸粘膜病變的修復,利于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恢復[7]。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7.78%,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4.44%,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對照組2例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停藥后恢復正常;實驗組1例患者出現輕微的腹痛腹脹,未經處理自行好轉,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實驗組治療時間3~6d的患者占實驗組總患者的74.07%,對照組為37.04%,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蘭索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少,用藥安全,療程短,見效快,有效減少病人的痛苦。
[1]鄭振經.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診治體會[J].中國健康月刊,2011,8(30):113-114.
[2]郭玉珍.蘭索拉唑與甲氰咪胍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16):89-90.
[3]張璐璐,譚欣,宋雪詩.蘭索拉唑注射劑治療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5):62.
[4]羅宇鴻,陸建楓,陳菊艷,等.蘭索拉唑聯合戊肝素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觀察 [J].河北醫(yī)藥,2011,33(16):2434-2435.
[5]潘建軍,楊麗,段國龍.大劑量奧美拉唑聯合大黃合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2,39(13):19-20.
[6]范淑敏.蘭索拉唑聯合立止血治療上消化道出血79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9):167-168.
[7]康軍,鄧小艷.蘭索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48例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0,3(1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