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峨,孫 武,李 路,溫苗苗,石 珣
(中國船級社上海規(guī)范研究所,上海 200135)
2013年1月1日,船舶能效規(guī)則將對新建的散貨船、氣體運輸船、油船、集裝箱船、普通貨船、冷藏貨船和兼裝船強制生效[1],屆時,這些船舶必須滿足:
式中Attained EEDI按照下式計算[2]:
式中: Vref系指:船舶在假定無風無浪條件下75%發(fā)動機軸功率(扣除軸帶發(fā)電機功率)以及最大設計裝載工況(裝載量)下在深水中的航速(kn)。
從 Vref的定義可知, Vref值應從符合定義條件的功率曲線(即:輸出功率 PB-航速V)取得,如圖 1所示。
能效設計指數(shù)(EEDI)規(guī)則,從船舶能效和溫室氣體減排的法定要求角度,要求將船舶功率曲線列入EEDI技術文件中送審。如果測速試航是在壓載狀態(tài)下進行,還必須借助于滿載和壓載工況的水池試驗預報相應的功率曲線,然后通過壓載狀態(tài)試航所得功率曲線與相同狀態(tài)的水池試驗預報的功率曲線相比較,推算出實船滿載工況(夏季載重吃水工況)的功率曲線[3],故在船舶設計階段,正確估算或預報上述狀態(tài)下的功率曲線對于能效設計指數(shù)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4]。
功率曲線是在螺旋槳已設計完成、所考慮船舶吃水和浮態(tài)下的阻力和各推進參數(shù)已確定的基礎上,基于船體-螺旋槳-主機相互作用的原理進行計算的。對此,以往較多采用“航行特性曲線”的分析方法[5],該方法直接應用螺旋槳敞水性能曲線(KT- KQ- J ),假定一組轉速,再對每個轉速假定一組航速,進行迭代計算得出功率曲線,稱為功率曲線的間接計算法。
當前,國際拖曳水池委員會(ITTC)在其性能預報方法的指導性文獻[6]中,利用螺旋槳敞水性能圖譜(KT- KQ- J )得出 KT/J2系數(shù),預報實船性能,參照其原理,本文應用 KT/J2系數(shù),給出了驗證船舶功率曲線的直接計算法,相對于間接計算法更為清晰、簡便。
圖1 功率曲線
在船體、主機和螺旋槳已確定的基礎上,根據(jù)船-機-槳相互作用的原理,對確定的船舶狀態(tài)(排水量和浮態(tài))下,驗證功率曲線的直接計算方法,包括計算的已知條件和計算流程,給出如下:
1) 已知條件(以EEDI條件為例):夏季載重吃水、無風無浪深水有效功率曲線( PE- VS曲線),經(jīng)驗方法估算或船模試驗預報;伴流分數(shù)w(定值或船速的函數(shù)),經(jīng)驗方法估算或船模試驗預報得出;推力減額分數(shù)t(定值或船速的函數(shù)),經(jīng)驗方法估算或船模試驗預報得出;相對旋轉效率 ηR(定值或船速的函數(shù)),經(jīng)驗方法估算或船模試驗預報得出;軸系效率 ηS(無變速齒輪箱時通常取0.98);螺旋槳敞水特性曲線 J - KT- KQ,系列圖譜或敞水試驗得出;海水密度ρ(通常取1.025 t/m3)。上述數(shù)據(jù)如取自船模試驗,則應為實尺度預報值。
2) 計算流程
假定航速VS / kn VS1 VS2 VS3 VS4計算航速vS / m/s 0.5144VS1 0.5144VS2 0.5144VS3 0.5144VS4伴流分數(shù) w w1 w2 w3 w4進速 va=vS(1-w)/m/s va1 va2 va3 va4船舶阻力 R=PE/ vs / kN R1 R2 R3 R4推力減額 t t1 t2 t3 t4螺旋槳推力 T=R/(1-t)/ kN T1 T2 T3 T4 ln 2 T KT 1(=ln )ln Dv ρv22a DJ T a ρ 2 21根據(jù)螺旋槳敞水特性繪出螺旋槳ln J ln Dv 2 3 4 T a ρ 22 22 2 ln Dv T a ρ 2 23 ln Dv T a ρ 4 KT ~J曲線,見圖2(J )2在圖2所示ln J(J )KT ~J曲線上由2 ln ρ 查出進速系數(shù)J T v D2 2 a J1螺旋槳轉速n JD J2 J3 J4= / 1/s n1 n2 n3 n4 va螺旋槳性征曲線上查得扭矩系數(shù)KQ KQ1 KQ2 KQ3 KQ4螺旋槳收到功率 35 2 P n D K D =πρQ / kW PD1 PD2 PD3 PD4要求的主機功率Pηη×B = / kW PB1 PB2 PB3 PB4 PD S R由繪出VS ~ PB曲線,即EEDI功率曲線在VS ~ PB曲線上可查得主機功率為75%MCR相應的航速,即計算Attained EEDI的Vref
3) 說明
上述計算流程也相應得出螺旋槳轉速-船速曲線(SnV-曲線),見算例。
ITTC PROJECT 123(SHIP MODEL : M-4567,PROP.MODEL:P-89)[6]。
1) 船舶參數(shù),見表1。
表1 船舶參數(shù)
2) 螺旋槳參數(shù),見表2。
表2 螺旋槳參數(shù)
3) 螺旋槳實尺度敞水特性,見表3。
表3 螺旋槳實尺度敞水特性
4) 實尺度有效功率、伴流分數(shù)、推力減額分數(shù)、相對旋轉效率,見表4。
表4 螺旋槳實尺度敞水特性
5) 其他參數(shù),見表5。
表5 其他參數(shù)
表6 輔助曲線計算
表7 功率曲線計算
2.4.1 功率曲線,如圖3所示。
2.4.2 轉速曲線,如圖4所示。
2.4.3 說明
以上功率PD和轉速n的計算結果與文獻[6]中的預報比較見表8??梢钥闯觯合嗤剿傧?,收到功率的平均誤差小于1%,轉速的平均誤差小于0.4%。
圖3 ITTC PROJECT 123 功率曲線
圖4 ITTC PROJECT 123 轉速曲線
表8 計算結果與預報比較
[1] IMO MEPC. 203(63)決議. 經(jīng)1978年議定書修訂的1973年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的1977年議定書附則修正案[S].
[2] IMO MEPC.1/Circ.681通函. 新船能效設計指數(shù)計算方法的臨時指南[S] .
[3] IMO MEPC.1/Circ.682通函. 能效設計指數(shù)自愿驗證的臨時指南[S] .
[4] 李 路,王慧芳. 新船能效設計指數(shù)主要參數(shù)影響分析[J]. 船舶與海洋工程,2012, (4): 54-59.
[5] 盛振邦,劉應中. 船舶原理[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6] 7.5-02-03-01.4, ITTC – Recommended Procedures and Guidelines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