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謝燕青 攝影 張海鋼
今年11月是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創(chuàng)會20周年,在漫長的歲月中,為了復興中華茶文化和振興中國茶產業(yè),無數(shù)茶人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茶研會的成長和發(fā)展史上,無疑該濃彩重墨記錄他們的事跡。根據(jù)周國富會長提議,王家揚、劉楓等杰出茶人將作為新改版的《茶博覽》封面人物隆重推出。本期我們刊發(fā)的是茶研會創(chuàng)會會長、世界茶人杰出貢獻獎獲得者王家揚,這既是對老會長王家揚開創(chuàng)茶研會事業(yè)的肯定,也是激勵后來者為復興中華茶文化、振興中國茶產業(yè)而繼續(xù)努力。以后本刊封面人物欄目,將繼續(xù)推出為中國茶業(yè)發(fā)展事業(yè)作出重大貢獻的杰出茶人。
·編者·
中國現(xiàn)代的茶文化發(fā)展史上,無疑要深深鐫刻上一個人的名字——王家揚;同樣,世界茶業(yè)發(fā)展史,如果沒有了中國人王家揚的名字,無疑會黯然失色。
如今,王家揚已經是一位96歲的老茶人,可在當年,他籌備成立了“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他積極倡導“天下茶人一家”,將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和諧”推及世界;他領導的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率先提出“茶為國飲”的口號和工作愿景,不僅對傳承中國茶文化具有重要而積極的意義,同時對擴大茶葉內需,推動茶業(yè)發(fā)展也具有深遠而現(xiàn)實的意義。
鑒于他對中國以及世界茶業(yè)發(fā)展的功績,2013年國際茶業(yè)大會將“世界杰出茶人貢獻獎”授予了他。作為原浙江省政協(xié)主席,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創(chuàng)會會長,現(xiàn)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王家揚,獲此殊榮,當之無愧。
那是一個氣候怡人的日子,我們慕名來到了位于杭州城西的王家揚家采訪這位“世界杰出茶人”。
我們與王家揚的采訪約在上午九點半,一進王老的家門,便望到一帖“茶”字,茶香氣一瞬間,撲面迎來。墻面上,懸掛的書畫,讓人感覺到濃郁的書香茶味。一幅關于授予王家揚先生“茶文化特別貢獻獎”的字幅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這次‘世界杰出茶人貢獻獎’的證書嗎?”工作人員在一旁解釋道:“不是,這是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成立15周年紀念大會上,研究會授予王老‘茶文化特別貢獻獎’?!蓖跫覔P對茶文化的貢獻,不僅僅是在一處,掀起的影響也不單單在國內。
九點半,王家揚準時“赴約”。王老戴著眼鏡,襯衫筆挺,神清氣爽,在客廳那張他習慣坐的座椅上坐下。他的風度和氣質,讓我們難以相信,他已經是96歲的高齡了。攝影記者架好燈光,相機對準王老。我們的采訪開始了。工作人員從旁遞上一沓紙,工整的字體,這是王老幾天前,專門為此次采訪準備的文字稿?!捌鋵?,我做的事情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大家沒有忘記,我感到很榮幸。但我也感到很慚愧,我只為弘揚茶文化,發(fā)展茶產業(yè)做了一點事,談不上貢獻,而且還是大家一起做的?!边@是王老的開場白。
王家揚1918年出生于浙江寧海,1926年就讀寧海中學附小,王老至今還保存著當時上學的合影照片,這是王老最早的一張照片,拿出舊照片,王老找到自己,指著一個小孩笑著說:“這就是我,我當時還是個小不點。”
1929年,11歲的王家揚跟隨大哥哥王育和來到上海讀書。在橫浜路景云里23號,王家揚和柔石住在一起?!叭崾斞?,是一對親密的師生,當時柔石住的是魯迅的房子?!蓖趵系臅坷?,至今還珍藏著,那時他站在柔石房間的窗口拍的一張照片。
幼年王家楊站在柔石房間窗口拍照留影
王老向本刊記者介紹“耆老茶會”
直到今天,王老還是清楚地記著景云里23號,以及住在那里的那段光陰中,發(fā)生的故事。當時,魯迅的弟弟周建人也住在景云里,“他常到我家同我大哥哥一起喝紹興酒,而且每次都讓我去買酒,另外買一包花生米、三塊豆腐干,其中一塊是歸我的。酒菜買回家后,他們就一邊分享酒食,一邊談笑風生”。
因為國內局勢不穩(wěn)定,王家揚的學業(yè)斷斷續(xù)續(xù),“我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有畢業(yè)”。1938年,王家揚抗日從軍,成為一名新四軍戰(zhàn)士。
走出戰(zhàn)場后,王家揚投身政治工作,從江蘇省總工會副主席到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從浙江省副省長到浙江省政協(xié)主席,王家揚坦言,他與茶的緣分,開始于美麗的西子湖畔。“調到杭州后,我開始對龍井茶感興趣。在1990年,我把茶和文化聯(lián)系在了一起?!?/p>
魯迅有篇文章《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如果我們不談文章,不談藥及酒的關系,只講酒和茶的關系,這段關系,最好地說明了王老對茶文化的鐘愛。調到杭州后,北京有朋友找到王老,“他在西安做酒文化,建議我在杭州做酒文化。雖然我平時也喝點酒,但酒會喝醉,喝醉了要吵架,所以我拒絕了。但從事茶文化,是我感興趣的事。”王老告訴記者。
1990年,王家揚應邀在湖州參加了茶圣陸羽的紀念會。“我之前對茶并不是特別了解,這次會議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覺得很有意義?!彼?,回到杭州后,王家揚聯(lián)合杭州茶界八家單位發(fā)起了“第一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會議的內容包括,茶文化論文的研究探討、農大茶學系的茶藝表演、浙江名茶評比。在會議閉幕式上,中、日、韓等國和香港、臺灣地區(qū)的代表提出兩點建議,首先會議要延續(xù)下去;其次會議繼續(xù)開下去,就要有人管理,成立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固定組織。王家揚被推選為籌備小組組長。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經國務院、民政部正式批準,王家揚作為創(chuàng)始會長制定研究會的章程,并成功主持浙江杭州、湖南常德、云南昆明、韓國漢城、浙江杭州、廣東廣州前六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2000年,83歲的王家揚辭去會長職務。在這10多年里,研討會的人數(shù)一次比一次多,從第一次的100多人到第四次的600多人;研討會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把茶文化的研究推向空前繁榮。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研討會,活動增加,范圍也擴大了。我們在陜西法門寺舉辦供茶會,包括向皇帝敬茶、供茶的表演。在山西五臺山,我們舉辦了佛茶會。我們把茶文化從南方推廣到了北方,從沿海推進到四川、重慶。”王老說道。
20多年過去了,王老對年份、數(shù)字、活動的內容記得清清楚楚。除了佩服王老的記憶力之外,我們也感受到了,王老在推動茶文化的過程中,用情至深、用心良苦。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作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的創(chuàng)會會長,王家揚第一個提出“茶為國飲”的概念。
在1994年的“倡導茶為國飲研討會上”,他提出:“茶為國飲,公家做起”,“把茶宴、茶會列入機關、事業(yè)和企業(yè)迎賓待客的禮遇”。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說道:“飲茶為整個國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這里的作用,超過了任何一項同類型的人類發(fā)明。人們或者在家里飲茶,或者去茶館飲茶,有自斟自飲的,也有與人共飲的。開會的時候喝茶,解決糾紛的時候也喝,早餐之前喝,午夜也喝。只要有一只茶壺在手,中國人到哪都是快樂的?!?/p>
而王老大力提倡“茶為國飲”,正是要把這種快樂帶到尋常百姓家?!拔覀兊牟栉幕坏叱鋈?,還要延續(xù)下去,這就必須依靠茶文化教育”,所以,“茶為國飲,要從娃娃抓起”?!耙粋€人的行為意識是從小就養(yǎng)成的,所以學生的茶文化教育就顯得意義重大,我們應該專門開設茶文化的課程,把陸羽的《茶經》編到學生的課文里去。”
“茶為國飲”的提出,除了它的文化意義外,更重要的是它倡導和促進了中國人的茶葉消費。中國作為茶葉大國,如果沒有足夠的內需而僅靠出口,茶業(yè)的發(fā)展就會受到制約??梢姴枞~內需的拉動是從茶業(yè)大國向茶業(yè)強國轉變的前提。
難怪,中國的茶業(yè)界人士對“茶為國飲”的提出,予以高度的評價。這無疑是王家揚的“杰出貢獻”之一。
作為浙江樹人大學的創(chuàng)建人,王家揚獨具慧眼,在人文學院設立茶文化交流專業(yè)。他經常告誡該專業(yè)的學生:“茶文化不僅僅只是停留在簡單的道具上、書面的資格證書上;一個出色的演員表演時要真正地投入角色;一場正宗的茶文化表演也要真正地投入到茶文化博大的內涵中去,而不是為了表演而表演?!薄皫滋鞎r間就想成為一名茶藝師、茶藝員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考出了證書,那也是缺乏含金量的?!?/p>
2004年2月,韓國茶人聯(lián)合會草日香茶會和韓國創(chuàng)作音樂研究會一行20多人,專程到杭州為王老舉辦了一場“耆老茶會”。耆老茶會在老龍井茶樓舉辦,翻開當時的照片,王老如數(shù)家珍?!拔耶敃r穿著他們的衣服,茶會上還有茶詩、茶舞、佛茶的表演?!?/p>
2008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成立15周年的紀念大會上,王家揚被授予“茶文化特別貢獻獎”。研究會出資打造了全銀茶碾子送給王老。王老覺得禮物太珍貴了,所以把茶碾子放在茶文化研究會。而這一舉動,正如王老踐行的理念:茶文化是屬于大家和世界的。
現(xiàn)在王老喝茶,夏天喝綠茶,冬天喝紅茶、烏龍茶,根據(jù)季節(jié)選擇不同的茶葉。對于茶器茶具,王老最愛的還是紫砂壺,很多家里珍藏的紫砂壺,王老都作為禮物贈送友人?;▓@里,一把巨型的紫砂壺,恰是對王老從事茶文化多年,最好的注解。
整個采訪過程,王老一直神采飛揚,中間有兩次,秘書不得不打斷他,提醒王老喝茶,稍事休息。但王老不等放下茶杯,便又迫不及待,娓娓道來他與茶的故事。王老和茶的故事很精彩,王老讓我們看到了,他孜孜追求的茶夢想。
采訪的尾聲,我們參觀了王老的書房,筆墨紙硯放在書桌上,聽王老的工作人員說:“王老有時候早上會練會兒字?!睍康膲γ嫔?,掛滿了照片,這是一段段歷史,也是一個個故事。最后,我們向王老告別。
“我衷心祝賀2013年世界茶業(yè)大會隆重開幕并圓滿閉幕。大會給我頒發(fā)了‘世界杰出茶人貢獻獎’,我感到非常榮幸。感謝大會組委會對我的關心。”王老這么說著,“我也要衷心祝愿中國和世界的茶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科學飲茶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為全人類的健康快樂作出貢獻!”
我們多次和王老握手告別,數(shù)番請王老留步。我們走下樓梯,回頭望去,見王老還站在門口,微笑著向我們揮手。
這一個上午,那間清雅簡樸的客廳里,一直蕩漾著一個耄耋老人和茶的故事?!?/p>
第一次:1990年10月,首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在杭州舉辦。100多人參加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會議包括茶文化論文的研討、農大茶學系的茶藝表演、浙江名茶評比。
第二次:1992年3月,第二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在湖南常德舉辦。時任湖南副省長的陳彬藩,安徽大學農學院茶葉專業(yè)畢業(yè),十分熱愛茶葉,是個“茶省長”。在會上,彭麗媛表演了歌唱演出,還新增了茶文化書畫展覽。王家揚和陳彬藩一起,在湖南桃源村立碑倡導茶文化,還專門為韓國一位老茶人崔圭用90大壽舉行了祝賀活動。
第三次:1994年8月,第三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在云南昆明隆重舉行。日本、韓國等多國參加。在一個小會上,韓國一位90多歲的老茶人到場祝賀。浙江歌舞團表演了采茶歌,同時,韓國代表在會上宣讀了舉辦下一屆研討會的申請書。
第四次:1996年5月,第四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在韓國首爾召開。大會正式開會前,王家揚一行人參觀考察了韓國的一座廟,廟內的方丈被稱為“韓國的陸羽”。這次參加會議的代表最多,有600多人,其中,日本代表占了100多人。江蘇宜興紫砂壺專家親自帶紫砂壺展覽。
第五次:1998年10月,第五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在杭州中國茶葉博物館隆重舉行。80多歲的安徽大學茶學系教授,上海、福建老專家出席了會議。
第六次:2000年9月,第六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在廣州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舉行。原廣州市委副書記、政協(xié)主席鄔夢兆稱,王老是他從事茶文化的“引路人”。本次會議有不少國內外的老教授、專家參加。這次會議也是新老交接的會議,王家揚已高齡八十三歲,因此辭去會長職務?!?/p>
王家揚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