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華
(四川省涼山州第一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四川 西昌 615000)
肝囊腫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肝臟良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肝內膽管發(fā)育異常造成的,且囊腫一般數目較少,大小較為恒定,很少會導致肝臟的損害,極少會發(fā)生破裂出血[1]。雖然該病對身體不會造成很大的損害,但是對患者的心理會有較大的影響,傳統的開腹開窗引流術損傷較大且恢復慢,微創(chuàng)的腹腔鏡開窗術發(fā)展較快,已成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2]。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肝囊腫患者55例,分別行開腹開窗術和腹腔鏡開窗術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肝囊腫患者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齡 30~68歲[(46.8±4.7)歲]。單個肝囊腫5例,多發(fā)肝囊腫11例,肝囊腫合并膽囊結石29例,多囊肝合并多囊腎6例,囊腫合并腹股溝斜疝4例。囊腫位于肝左葉或者以肝左葉為主的有19例,位于肝右葉或者以肝右葉為主的患者有28例例,肝左葉和右葉均多發(fā)的有8例。所有患者術前均經B超或CT檢查確診。其中行腹腔鏡開窗引流術27例(A組),行開腹開窗引流術28例(B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囊腫類型、分布部位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A組:采用氣管插管方式進行全麻,腹腔鏡開窗術采用三孔技術,即通過臍戳孔建立氣腹后電視監(jiān)控找到囊腫,囊腫一般呈現淡紫色位于肝臟的表面可與正常的肝臟進行區(qū)別,根據囊腫所在的位置,在劍突下、腋前線或右肋緣下鎖骨的中線置兩個操作孔。進而根據囊腫的情況決定置入電凝鉤,切除位于肝臟表面的囊壁,必要時可將囊壁表面的肝組織進行切除,然后創(chuàng)面予以止血,吸盡囊液,通過攝像頭探查囊腫內部,若發(fā)現囊腫為多房囊腫則切開貫通。將電刀設置成噴射狀態(tài),電凝燒灼囊腫內壁。將無水酒精通過吸引管注入,在其與囊腫壁充分接觸3分鐘后吸盡,撤離器械及氣腹。所有患者都沒有放置引流管。術后給予患者抗感染治療。②B組:采用硬膜外麻醉,經右腹直肌切口或者右上腹部肋緣下斜切口進腹,可行術前定位或術中行B超定位確定囊腫的位置,切除肝臟表面的大部分囊腫壁,吸盡囊內液,給予3%碘酊涂搽在內壁,破壞囊腫壁的細胞。予創(chuàng)面檢查止血,對于囊腫為較大的囊腔,可取大網膜進行填塞,關閉腹壁。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使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中及術后情況比較 A組的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B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 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情況比較
2.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A組患者術后共發(fā)生并發(fā)癥3例,其中胸水1例、肺部感染1例、腹水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1.1%;B組術后也發(fā)生并發(fā)癥3例,其中膽漏1例、胸水1例、肺部感染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7%。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術后復發(fā)率比較 術后隨訪53例(A組26例、B組27例),隨訪率96.4%,隨訪時間6~27個月,平均19個月。兩組中各有1例患者經影像學檢查證實在原有的病變位置復發(fā)肝囊腫,A組復發(fā)率為3.7%,B組復發(fā)率為3.5%,兩組術后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肝囊腫主要分為寄生蟲性和非寄生蟲性。非寄生蟲性肝囊腫多為先天性的,也有少數為炎癥性、腫瘤性和創(chuàng)傷性,任何年齡都可發(fā)生本病。有關研究表明[3]先天性肝囊腫多是淋巴管和肝內迷走膽管在胚胎期出現發(fā)育障礙或者局部性的淋巴管因炎性阻塞上皮增生,從而導致管腔內的分泌物潴留。一般肝囊腫在臨床上無明顯癥狀,但囊腫的直徑≥5 cm就有可能出現囊腫破裂、感染或出血,故不管有無臨床癥狀都需進行外科手術,傳統的手術方式有超聲引導下穿刺囊腫抽液術、囊腫引流術、開腹囊腫開窗術以及囊腫切除術[4]。其中開腹開窗術及切除術是公認的傳統手術之一,可直接觀察病灶與周圍的肝組織及所鄰近的器官之間的關系,可在術中徹底止血,并可完整地切除病變從而減少復發(fā),但是由于其創(chuàng)傷較大,導致住院時間延長及術后并發(fā)癥增多。
隨著腹腔鏡的推廣應用,由于具有創(chuàng)傷較小,恢復速度快的特點,為肝囊腫開展腹腔鏡開窗術創(chuàng)造了條件[5]。腹腔鏡開窗術在治療肝囊腫位于肝臟表淺位置時能達到和開腹開窗術相同的治療效果[6]。本研究表明,A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恢復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上都明顯少于B組,兩組術后并發(fā)癥及再復發(fā)肝囊腫無明顯差異。有研究表明[7]腹腔鏡開窗術治療肝囊腫較開腹或穿刺治療時可使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復發(fā)率明顯降低。腹腔鏡開窗術在治療的肝囊腫位置較深時,由于開窗的面積較小,較開腹開窗術更容易導致復發(fā),且使囊腫壁的處理難度加大,增加了出血的概率[8]。
綜上所述,腹腔鏡開窗術治療肝囊腫具有手術時間短、手術出血量少、術后恢復活動快和住院時間短的特點,但也有禁忌證如寄生蟲性肝囊腫、位置較深的肝囊腫等,這些情況不適宜采用腹腔鏡開窗術治療。因此在推廣腹腔鏡開窗術的同時也應根據患者個體的差異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以取得更好的療效。
[1] 文國泰.聯合檢測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對肝腫瘤的鑒別診斷[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08,5(5):34-36.
[2] 陳衛(wèi)彬,吳水來,譚明揚.肝囊腫腹腔鏡與開腹開窗術的對比觀察[J].廣東醫(yī)學,2006,27(7):1073-1074.
[3] 郭偉昌,黃君,易先武,等.先天性肝囊腫腹腔鏡與開腹開窗術的臨床療效分析[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0,19(4):362-366.
[4] 江建軍,郭懷斌.多囊肝與單純性多發(fā)肝囊腫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綜合臨床,2010,26(5):534-536.
[5] 韓曉東,張頻,鄭起,等.外科治療非寄生蟲性肝囊腫的選擇策略[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0,26(8),573-575.
[6] 宋偉,江四峰,房向紅.腹腔鏡手術治療先天性肝囊腫臨床體會[J].肝膽胰外科雜志,2007,19(1):38-39.
[7] 韓曉東,張頻,鄭起,等.外科治療非寄生蟲性肝囊腫的選擇策略[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0,26(8):573-575.
[8] 陳家陽,陳敬洪,林漢升.腹腔鏡治療肝囊腫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2):18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