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喜 李曉芳 張慧麗
臨床上,當通過常規(guī)血生化、X線胃腸造影、胃鏡、結腸鏡、腹部CT等檢查,均不能確診各種原因不明的腹痛、腹瀉、消化道出血、梗阻、消瘦等癥狀時,多需要進一步檢查小腸[1]。小腸檢查方法相對較多,相對于膠囊內鏡、雙氣囊小腸鏡檢查法,單氣囊小腸鏡檢查的臨床應用性更廣[2]。本研究中,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間,河南省人民醫(yī)院診治的116例原因不明的小腸疾病患者,給予單氣囊小腸鏡檢查,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間,本院診治的116例原因不明的小腸疾病患者,其中男76例,女40例,年齡18.0~67.0歲,平均(35.0±4.0)歲。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61例、腹痛34例、消瘦16例、反復腹瀉5例。
1.2 檢查儀器及方法 ①檢測儀器L單氣囊小腸鏡,購自Olympus公司,包括SIF-Q260全小腸鏡、ST-SBI一次性外套管,以及OBCU氣囊控制器。②檢查方法:術前告知患者檢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對于經口進鏡患者,檢查前晚8點后禁食、禁水;對于經肛進鏡患者,檢查當日清晨口服2包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告知患者大量飲水,直至清水樣便。采用靜脈麻醉,檢查過程中,監(jiān)測血壓、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以及便血顏色,決定采用合適的進鏡方式,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規(guī)程,進行小腸鏡檢查。
2.1 單氣囊小腸鏡檢查的進鏡方式 116例小腸疾病患者中,分別經口、經肛、口肛兩端進鏡,操作時間30~120 min,插管成功率為100%,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116例單氣囊小腸鏡檢查患者的進鏡方式(n,%)
2.2 單氣囊小腸鏡檢查結果 116例單氣囊小腸鏡檢查的不明原因小腸疾病患者中,66例發(fā)現陽性病灶,陽性檢出率為56.9%,詳細結果見表2。
表2 116例單氣囊小腸鏡檢查患者的陽性檢查結果(n,%)
2.3 單氣囊小腸鏡檢查的安全性 單氣囊小腸鏡檢查期間,所有患者都沒有出現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
小腸作為消化道中最長的器官組織,由于其位于深腹部,并且功能相對復雜,所以增加了小腸疾病檢查的難度;另外,許多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腹瀉、腹痛、消瘦等臨床癥狀的疾病,其病因往往在于小腸疾病。對于小腸疾病,目前常規(guī)的檢查方法包括血液生化檢查、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腹部B超和CT檢查、腹部MRI檢查,以及小腸血管造影和核素掃描等,但是其敏感性相對較差并且特異性低等特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臨床診斷價值。
近年來,隨著內鏡檢查技術的引進和發(fā)展,推進式小腸鏡、雙氣囊小腸鏡,以及膠囊內鏡逐漸應用于小腸疾病的檢查,但均存在不同性質和程度的局限性,影響著小腸疾病的臨床診斷率。單氣囊小腸鏡檢查操作簡便,臨床技師經過培訓后,都可以進行檢查,更適用于基層醫(yī)院小腸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3]。
本研究中,116例小腸疾病患者中,66例發(fā)現陽性病灶(56.9%),其中空回腸非特異性炎癥檢出率最高(30,45.5%),這類患者多以消瘦、腹痛、腹脹癥狀為主;其次為空回腸克羅恩病,其檢出率為33.3%(22例),這類患者以消化道出血、腹痛癥狀為主;另外,小腸血管畸形、出血壞死性小腸炎、小腸憩室、小腸間質瘤的檢出率相對較低,這可能是與這些疾病的發(fā)病率較低有關,這也與小腸疾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有關。單氣囊小腸鏡檢查過程中,操作時間30~120 min,插管成功率為100%,沒有出現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說明單氣囊小腸鏡檢查方法操作簡便,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單氣囊小腸鏡檢查具有操作簡便、臨床診斷率高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小腸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中。單氣囊小腸鏡檢查能夠明確原因不明小腸疾病的病因,針對性指導下一步的治療,從而克服了長期診斷不明所致的延誤治療等難題[4]??偠灾?,對于小腸疾病患者,單氣囊小腸鏡具有較高臨床診斷率,值得臨床推廣。但由于單氣囊小腸鏡檢查是一種新型的小腸疾病檢查方法,應用時間相對較短,病例和經驗積累還不夠充足,還不能對各類小腸疾病進行完全檢出和分析,所以,需要通過進一步實驗和研究,去完善其臨床應用。
[1] 瞿春瑩.單氣囊小腸鏡在小腸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胃腸病學,2010,15(4):237.
[2] 周鋒利.單氣囊小腸鏡在44例小腸疾病診斷中的價值.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5):66.
[3] 李志秦.83例單氣囊小腸鏡檢查的護理配合.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1):1128.
[4] 徐萍.首例單氣囊電子小腸鏡的操作配合體會.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1,16(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