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萌發(fā)的先聲

      2013-09-16 07:08:18劉賢賢
      學理論·中 2013年7期
      關鍵詞:思潮主義馬克思主義

      劉賢賢

      摘 要: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從一開始就被“問題”與“主義”的兩難選擇所困擾,最初是具有初步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和改良主義分子之間展開了“問題與主義”之爭,代表人物就是李大釗和胡適。在這戰(zhàn)場論戰(zhàn)中,馬克思主義經(jīng)受住了時間和實踐的檢驗,逐漸為中國先進分子接受,掀起了傳播馬克思主義、研究社會主義的熱潮?!皢栴}與主義”之爭,不僅是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之間一次對中國未來之路的碰撞式的爭論,而且也一直影響著中國的歷史脈絡。

      關鍵詞:問題;主義;馬克思主義;思潮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0-0005-02

      一、“問題與主義”之爭的背景

      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救亡圖存成為全中國人共同關心的話題,一些先進人士紛紛把希望放在了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上,隨著洋務運動的失敗,繼而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者把希望放在了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上,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是繼維新變法失敗后的探索之士,而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中國人不得不繼續(xù)進行艱辛的探索。在此期間,西方的各種思想也紛紛傳入中國,“主義”這詞語開始出現(xiàn)各個報刊,梁啟超在1901年10月作的《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中曾多次使用“主義”這一舶來詞,在1902年5月的《論自山》中,梁啟超又多次使用這個詞語。毋庸置疑,西方的各種近現(xiàn)代“主義”對于促進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是功不可沒的。尤其是在“五四運動”前后,這段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上最活躍的時期,西方的各種社會思潮紛紛涌入中國,接受新思想已經(jīng)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在新舊思潮激烈的交鋒中,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曙光。俄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經(jīng)濟文化較其他國家比較落后,革命前長期處于封建專制統(tǒng)治之下,這和當時的中國國情有些類似。1917年俄國革命取得了成功,建立蘇維埃政權,又推翻了資產(chǎn)階級臨時政府而建立起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先進分子看清了十月革命后的俄國與帝國主義國家的本質(zhì)區(qū)別,因此,俄國革命就成為中國革命所追求的目標。十月革命的勝利讓苦苦探索中國出路又屢屢遭受挫折的中國先進分子看到希望。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取得的,因此,宣傳、提倡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成為一種社會潮流。

      但在充分肯定外來輸入“主義”意義的同時,也應該認清由“主義”產(chǎn)生的一些“問題”。馬克思主義產(chǎn)生于歐洲資本主義社會,西方文化與中國本土文化存在很多方面的差異,因此,馬克思主義就面臨中國化的問題,即面臨著如何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問題,這就成為國內(nèi)爭論的焦點,就“問題”與“主義”的關系以及問題解決的途徑以李大釗和胡適為代表展開了論戰(zhàn)。

      二、“問題與主義”之爭的內(nèi)容

      1919年6月,《每周評論》主編陳獨秀因散發(fā)愛國傳單被捕,由胡適接任了該刊編輯工作。7月,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胡適在《每周評論》第31期上發(fā)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此文中他提到“現(xiàn)在輿論界太危險,就是偏向紙上的學說,不去實地考察中國今日的社會需要究竟是什么東西”,他還指出輸入的主義不一定適合時下中國革命的實際需要,問題也不可能一下子解決,“治所有病痛的萬靈藥是絕對不存在的”[1]。而李大釗并不完全贊同胡適的觀點,《每周評論》第35期上發(fā)表《再論問題與主義》一文中,李大釗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認為研究問題和談論主義之間有沒什么根本矛盾,他堅持認為一個社會的問題必須靠著社會上多數(shù)人共同的運動才可以解決,要想使一個社會問題,成了社會上多數(shù)人共同的問題,就必須先有一個共同趨向的理想和主義,所以“我們的社會運動,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實際問題,一方面也要宣傳理想的主義。這是交相為用的,這是并行不悖的”[2]。至此在學術界開展一場圍繞“問題與主義”的論戰(zhàn)。

      在這場論戰(zhàn)中,李大釗與胡適的觀點有的完全相同,有的稍顯差異,比如論戰(zhàn)雙方都贊同主義的重要性,都反對空談“主義”和“主義”的教條化。胡適在《四論問題與主義》曾指出,雖然不是贊同現(xiàn)在的人空談抽象的主義,但是對于學習一些輸入的“主義”,是極贊同的,他還反復強調(diào),并不是勸人不研究一切學說和一切主義。李大釗認為“問題”離不開“主義”,他堅信,只有與實際結合,才能達到學習理論的效果。

      “問題與主義”之爭中胡適與李大釗不同的觀點是胡適的“主義”無指向性,只是認為我們應該研究各種主義,只有有了許多的學理做材料,才能更好地解決中國的問題,而李大釗的“主義”則旗幟鮮明的指向馬克思主義。關于中國社會改造是一點一滴的改良還是根本解決是這次論戰(zhàn)的又一個關鍵問題。胡適注重具體的實物,認為中國只能接受一步一步地改良,不認為“問題”能夠一次性的解決,是實驗主義的代表。因此,胡適提倡社會改良,反對積極斗爭和革命。而李大釗則認為階級斗爭是“問題”根本解決的途徑,他指出,社會問題如果要根本解決,就必須革命,而要革命,就必須有一個革命的力量,在找到根本的解決方法之前,要有一個準備的活動和時期,這些準備活動就是階級斗爭和革命。

      論戰(zhàn)為時雖短暫,卻觸及了所處時代認知的焦點,其反映出的關懷是廣泛而持續(xù)的,對以后的共產(chǎn)主義分子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三、“問題與主義”之爭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影響

      在這場論戰(zhàn)中雙方雖然都沒有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概念,但卻初步闡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含義,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奠定了最初發(fā)展道路。

      1.這場論戰(zhàn)促使部分先進知識分子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關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這場爭論使馬克思主義從種種社會思潮和流派中凸顯出來,之后李大釗發(fā)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物質(zhì)變動與道德變動》、《由經(jīng)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唯物史觀在現(xiàn)代史學上的價值》、《中國的社會主義與世界的資本主義》等等文章,明確地指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使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宣傳馬克思主義。論爭雙方一致認為中國的實際國情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出發(fā)點,都批判“空談”主義,強調(diào)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

      這個時期,中國的一些先進人士雖然找到了馬克思這一強有力的思想武器,但是并不意味著中國的社會和中國革命問題就會得到有效的解決,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為中國提供現(xiàn)成的解決方案。李大釗和胡適都認為中國的情形與外國的不同,因此“主義”要根據(jù)中國的國情而變化。李大釗深刻地分析了中國和西方社會的不同情形,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出: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不適合也不可能采取漸進的改革方式,因為相比較而言,中國是一個沒有組織、沒有生機的社會,一切機能,都已閉止。李大釗主張:我們一方面要認定和宣傳我們的主義,另一方面要“本著主義作實際的運動”。他認為在中國這個時期,必須要有一個根本解決。胡適則運用實證主義的方法,主張先從研究中國社會上、政治上種種具體問題下手,在解決中國存在的許多問題,他主張通過比較中國和外國的情形,然后判斷哪種主義更適合中國。胡適將西方的實證主義注入了理性的成分,這不同于傳統(tǒng)實證主義,只注重主觀經(jīng)驗的理性認知,尤其在處理問題與主義的關系時表現(xiàn)較為突出。李大釗與胡適運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側面詳細闡述了外來主義與中國具體的相結合問題。就是“主義”與“問題”并重,理論與實踐結合。論爭雙方批判照搬“主義”,強調(diào)“主義”只有運用于實際才能發(fā)揮作用,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問題的關系。這場論戰(zhàn)初步提出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問題,使更多的人立足于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學習應用馬克思主義。

      2.這場論戰(zhàn)催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萌芽

      “問題與主義”之爭雙方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實際以及馬克思主義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等問題,尤其是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中國早期共產(chǎn)主義分子從接受馬克思主義起,變轉化成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將其視為考察和改造國家的工具。李大釗強調(diào)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理論,學習馬克思要注重其學理上的嚴密性,并把馬克思引入高級學堂。在論戰(zhàn)時,李大釗還注意馬克思主義語境轉化,用通俗的大眾化的語言來宣傳馬克思主義,這就把馬克思主義民族化、大眾化、現(xiàn)實化了,實質(zhì)上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框架,已具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步意蘊,切中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課題,初步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含義,對早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很大的啟迪作用。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并不是要求用主義去裁剪中國實際,而是主義要適應中國的實際情況,滿足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只能是中國國情,正如恩格斯所說: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xiàn)程度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實際需要的程度。立足于中國國情是一切主義在中國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原則。

      “問題與主義”之爭包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初意識,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中國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對外來“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加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這一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僅僅處于理論探索階段,直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nèi)涵才得到完整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yè)才真正步入實際操作階段。這次論爭開創(chuàng)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探索之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理應占有一席之地,至此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者開始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最初探索。

      參考文獻:

      [1]胡適.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N].每周評論,1919-07-20.

      [2]李大釗.再論問題與主義[N].每周評論,1919-08-07.

      (責任編輯:許廣東)

      猜你喜歡
      思潮主義馬克思主義
      春秋時期重民的社會思潮
      《長期主義》等
      莫愁(2022年1期)2022-02-15 12:19:18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近光燈主義
      從回歸溫柔敦厚到走向天馬行空——當代文藝思潮的一種轉向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這是一部極簡主義詮釋片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13:55
      冬日 新碰撞主義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53:05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梁河县| 陇西县| 本溪| 苗栗市| 神木县| 舞阳县| 五寨县| 章丘市| 平江县| 怀远县| 理塘县| 丰台区| 吴忠市| 大同县| 夏邑县| 九江县| 运城市| 景德镇市| 托克托县| 凤凰县| 白朗县| 千阳县| 东丰县| 白银市| 普兰县| 股票| 昭平县| 正蓝旗| 萝北县| 长宁县| 诸暨市| 化隆| 峡江县| 天峻县| 霍林郭勒市| 寻甸| 广州市| 安宁市| 沿河| 星子县|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