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增壓汽油機曲軸疲勞強度優(yōu)化設計

      2013-09-15 09:21:48李忠輝劉宏瑞
      機電工程 2013年7期
      關鍵詞:圓角曲軸試樣

      李忠輝,謝 薇,劉宏瑞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動力總成部,上海201201)

      0 引 言

      曲軸是發(fā)動機核心零部件之一,不僅與連桿一起將活塞的直線運動轉(zhuǎn)變成旋轉(zhuǎn)運動輸出,同時也將活塞所作的功轉(zhuǎn)變?yōu)榕ぞ剌敵?。在發(fā)動機工作時,曲軸承受氣體作用力、往復慣性力和旋轉(zhuǎn)慣性力以及它們產(chǎn)生的力矩,這些交變載荷在曲軸上產(chǎn)生彎曲、扭轉(zhuǎn)等復雜的交變應力,因此曲軸的可靠性設計非常重要[1-3]。

      提高曲軸疲勞強度主要在材料、設計和工藝3個方面。在材料方面,曲軸主要采用鍛鋼或者球墨鑄鐵兩種材料,鍛鋼曲軸相對常用的球墨鑄鐵曲軸具有更好的疲勞性能,但在成本和加工性能上沒有優(yōu)勢[4]。在設計方面,曲軸的軸頸、長度、重疊度等基本參數(shù)直接影響其疲勞特性;平衡塊結構的設計影響曲軸的內(nèi)應力、重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曲軸的疲勞特性[5]。在工藝方面,曲軸的強化工藝主要有滲氮、表面中頻感應淬火、熱應力強化、圓角滾壓和噴丸等;而其中圓角滾壓是提高曲軸疲勞強度效果尤其顯著的方法,曲軸中采用滾壓工藝的比例已從上世紀70年代的50%提高到現(xiàn)在的 90%[6-7]。

      基于增壓發(fā)動機對曲軸更高的疲勞強度需求,本研究分別改進原型機曲軸的材料、工藝和結構,并通過疲勞試驗對優(yōu)化設計進行驗證。

      1 曲軸優(yōu)化設計方案

      原1.4 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與增壓發(fā)動機參數(shù)對比如表1所示。增壓后功率、扭矩和爆發(fā)壓力都有較大提升,因此對曲軸疲勞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1 發(fā)動機基本信息

      1.1 曲軸材料的改進

      原機型曲軸材料為球鐵600,新機型曲軸材料選用38MnVS6,兩種材料的性能對比如表2所示。在非滾壓狀態(tài)下新曲軸材料38MnVS6比原曲軸材料球鐵600在抗拉強度上提高了41.7%。

      表2 性能對比表

      38MnVS6為微合金非調(diào)質(zhì)鋼,該材料采用鍛造的工藝生產(chǎn),并在鍛造完成后,利用金屬材料的余溫來控制曲軸的冷卻速度,從而使鋼中的釩等金屬合金碳氮化合物能比較充分地融入奧氏體,使奧氏體充分地合金化,增強了鋼的強度和硬度,基體組織顯著強化,以獲得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力學性能表如表3所示。與此同時,38MnVS6省去了調(diào)質(zhì)處理的工序,既節(jié)約了能源,又保護了環(huán)境[8]。

      由后面第10組疲勞試驗數(shù)據(jù)和原曲軸對比,材料的優(yōu)化使疲勞強度由645 N·m上升到712 N·m,提高了10.4%。

      1.2 曲軸加工工藝的改進

      曲軸軸頸過渡圓角是曲軸疲勞破壞的主要部位,而圓角滾壓是提高圓角疲勞強度的最有效方法[9]。

      表3 力學性能表

      在圓角滾壓過程中,曲軸的疲勞強度隨著滾壓壓力的增加而提升,因此在新機型的曲軸加工工藝方面,本研究通過將曲軸圓角滾壓壓力由6 000 N增加到7 000 N,進而提升新曲軸的疲勞強度[10]。

      新款曲軸采用德國赫根塞特的變滾壓機進行沉割滾壓。滾壓示意圖如圖1所示:滾壓輪壓入設定的角度為55°,沉割溝槽圓角為1.3 mm,滾壓頭圓角為1.2 mm(偏差不大于 0.1 mm)。

      由后面的第1組、第2組疲勞試驗數(shù)據(jù)對比可知,在材料不變的情況下,滾壓后疲勞強度從712 N·m上升到740 N·m,提高了3.93%。

      圖1 滾壓溝槽的示意圖

      1.3 曲軸結構的改進

      在原機型曲軸的結構優(yōu)化中,考慮到與發(fā)動機主要參數(shù)和相關零部件的匹配,曲軸的基本結構特征和主要設計尺寸保持不變。

      原曲軸重量為11.32 kg,材料從 QT 600-3變?yōu)?8MnVS6后,由于密度增大,在不進行結構改進優(yōu)化的基礎上重量變?yōu)?2.25 kg,比原曲軸重了0.97 kg。

      在曲軸基本參數(shù)不變以保證配合的情況下,曲軸的結構改進主要分為兩個方面:曲軸減重和曲軸增強。而改進部位只針對曲軸平衡塊,原曲軸平衡塊如圖2所示。在減重原則下,削減連桿頸主軸頸邊緣,減小扇形面角度,減小平衡塊厚度;在增強的原則下,增強主軸頸連桿頸過渡區(qū)域。改進后的軸平衡塊如圖3所示。

      優(yōu)化后,整個曲軸重量為11.28 kg,在采用高密度的鍛鋼材料前提下,達到了減重的目的,比原機型曲軸輕了0.04 kg;在疲勞性能方面,由后面第1組和第3組疲勞試驗對比可以得到,在材料、滾壓力都一樣的情況下,平衡塊的優(yōu)化使曲軸疲勞強度由740 N·m上升到80 N·m,提高了8.24%,達到了增強的目的。

      圖2 優(yōu)化前曲軸平衡塊

      圖3 優(yōu)化后曲軸平衡塊

      2 疲勞試驗驗證對比

      針對以上新款曲軸的優(yōu)化設計,本研究對幾種改進的曲軸樣本進行了彎曲疲勞試驗,驗證對比標準為曲軸彎曲疲勞強度。目前國內(nèi)外曲軸疲勞強度試驗主要有成組試驗法、配對升降法、疲勞極限統(tǒng)計分析法(SAFL)[11]。

      升降試驗法用于長壽命區(qū)的疲勞試驗,在指定循環(huán)基數(shù)下測試疲勞極限,或在某一指定疲勞壽命下測試疲勞強度。在樣本量充足(通常25根以上)情況下與其他兩個試驗方法相比,升降試驗法能更加準確地評估樣本疲勞強度。升降試驗法根據(jù)樣本數(shù)目的多少和最終試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差別主要分為大子樣升降法(樣本數(shù)25以上)和小子樣升降法(樣本數(shù)12左右)。大子樣升降法成本較高,試驗周期較長,但試驗結構更加準確,國外一般采用大子樣升降法進行疲勞強度試驗。

      本研究采用大子樣升降法進行疲勞試驗,試驗標準為GME L-6C-1,基本試驗信息如表4所示。

      表4 試驗基本信息

      試驗過程如下:

      (1)準備試驗樣本。

      該試驗只對每根曲軸的第4連桿頸進行考察,因此用線切割的方法將每根試驗曲軸的第4連桿頸切割下來作為試驗樣本,試驗樣本如圖4所示。

      圖4 試驗樣本

      本研究一共制作了3組樣本:第1組為材料改進后的曲軸試驗,第3組為材料、滾壓力改進后的曲軸試驗,第3組為材料、滾壓力和結構改進后的曲軸試驗,每組25根。

      (2)試驗樣本裝夾。

      試驗樣本制作完成后,筆者按照如圖5所示的裝夾方法將曲軸疲勞試驗安裝到試驗機上。安裝好的疲勞試驗裝夾效果圖如圖6所示。

      圖5 裝夾示意圖

      圖6 裝夾效果圖

      (3)試驗系統(tǒng)標定。

      開始試驗前需要對試驗系統(tǒng)進行標定,該試驗系統(tǒng)采用應變法進行標定,主要分為兩個步驟:首先,進行靜標,建立靜力矩與應變之間的關系;然后,進行動標,建立試驗系統(tǒng)工作時激振頻率與曲軸圓角上產(chǎn)生的動應變之間的關系。本研究根據(jù)這兩個關系就可以確定指定應力下的激振特性[12]。

      (4)完成試驗。

      根據(jù)以往的試驗經(jīng)驗,3組曲軸試驗初始載荷分別定為:第 1組 710 N·m,第2組740 N·m,第3組770 N·m,應力級差為30 N·m。試驗完成后,得出的3組試驗結果如圖7所示。

      圖7 試驗結構升降示意圖

      3 試驗結果分析

      試驗結果的分析主要是根據(jù)GME L-6C-1試驗標準得到每組試驗的90%存活率的疲勞強度極限,從而通過對比檢驗優(yōu)化設計后的改進情況。

      以上結果可由下式得出:

      式中:M—疲勞極限平均值;s—疲勞極限標準差;S0—當未破壞的試樣數(shù)小于破壞試樣數(shù)時為最低的試驗應力水平,當未破壞的試樣數(shù)大于破壞的試樣數(shù)時為最低的破壞應力水平;ΔS—應力級差;j—應力水平序號,以S0應力水平的序號為“0”,其上依次為1、2、3……;fj—在第j級應力水平下的最少試件數(shù),當破壞試樣數(shù)少于未破壞試樣數(shù)時,fj為破壞試樣數(shù),當破壞試樣數(shù)多于未破壞試樣數(shù)時,fj為未破壞試樣數(shù);F90%—90%存活率的疲勞強度極限;當最少試件是未破壞時,式(1)的括號中取“+”號,當最少試件是破壞時,式(1)的括號中取“-”號。

      本研究將式(1~3)得出的3組試驗結果與已知的原機型曲軸疲勞強度進行對比,對比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試驗結果對比

      4 結束語

      本研究對增壓汽油機曲軸進行了疲勞強度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結果表明:

      (1)在疲勞強度方面,以90%的存活率疲勞強度為標準,優(yōu)化后的曲軸疲勞強度達到801 N·m,相對原機型曲軸(645 N·m)提高了24%,優(yōu)化設計大大提高了曲軸的疲勞強度。

      (2)鍛鋼材料相對球墨鑄鐵材料對曲軸的疲勞性能有較大提升。

      (3)通過3組試驗結果的對比,在所選擇的38MnVS6材料基礎上,平衡塊結構的優(yōu)化相對于滾壓力1 000 N的提升具有更加明顯的效果,對相關材料的曲軸優(yōu)化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曲軸的優(yōu)化設計改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完全滿足新款增壓發(fā)動機的設計需求。

      [1]姚海南.發(fā)動機曲軸疲勞強度分析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機械研究院,2009.

      [2]陳曉平,俞小莉,張鵬偉,等.利用極大似然法測定曲軸彎曲疲勞性能曲線[J].內(nèi)燃機工程,2010,31(6):81-83.

      [3]陳淵博,郝志勇,張煥宇.基于彎曲疲勞試驗的柴油機曲軸疲勞壽命分析及改進[J].內(nèi)燃機工程,2011,32(1):75-77.

      [4]李海國,路俊峰.發(fā)動機曲軸材料及其發(fā)展[J].汽車工藝與材料,2012(9):45-46.

      [5]楊連聲.內(nèi)燃機設計[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機械出版社,1981.

      [6]鮑 珂,廖日東,左正興.考慮滾壓強化作用的鑄鐵曲軸彎曲疲勞分析[J].兵工學報,2011,32(8):918-920.

      [7]顏 波,張保成,金 峰.過渡圓角尺寸對錯拐曲軸強度影響分析[J].小型內(nèi)燃機與摩托車,2012,41(1):27-29.

      [8]LAUB J R.Cast austempered ductile iron for high strength and long wear.[J].Advanced Materials & Processes,1994,145(2):40.

      [9]SCHAAL R,KAISER B,PYTTEL B,et al.The influence of fillet rolling on crankshaft fatigue strength[J].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2003,7(6):205-212.

      [10]薛隆泉,劉榮昌,崔亞輝.曲軸圓角滾壓運動及結構參數(shù)的優(yōu)化設計[J].機械工程學報,2002,38(1):146-148.

      [11]周 迅,俞小莉.曲軸疲勞試驗及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研究[J].內(nèi)燃機工程,2007,28(2):51-54.

      [12]馮美斌.曲軸疲勞試驗中的載荷標定方法及其誤差[J].內(nèi)燃機工程,1991,12(3):74-81.

      猜你喜歡
      圓角曲軸試樣
      試樣加工余量對Q355B熱軋鋼帶拉伸性能的影響
      山東冶金(2022年3期)2022-07-19 03:25:22
      CAD直接建模中圓角特征識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小圓角棱線車門外板工藝設計
      THE EFFECT OF REFUGE AND PROPORTIONAL HARVESTING FOR A PREDATOR-PREY SYSTEM WITH REACTION-DIFFUSION??
      淺析曲軸磨床的可靠性改進
      Ce和Nd對多道次固相合成AZ31-RE鎂合金腐蝕性能的影響
      連續(xù)展成磨削小半徑齒頂圓角的多刀逼近法
      一種曲軸豎置熱處理裝置設計
      基于支持向量機的曲軸動平衡控制方法
      內(nèi)圓角銑削加工幾何分析及銑削力預測
      永靖县| 桃园县| 永昌县| 自贡市| 东乡族自治县| 中西区| 西丰县| 乐都县| 礼泉县| 霍城县| 开平市| 兴山县| 赤峰市| 镇平县| 乌苏市| 东宁县| 宜城市| 应城市| 崇信县| 海兴县| 裕民县| 栾城县| 兴国县| 黑水县| 比如县| 泽库县| 泰宁县| 余江县| 叙永县| 张家界市| 洛南县| 保靖县| 古交市| 福建省| 米林县| 垫江县| 绥德县| 铜梁县| 石台县| 都匀市| 翁牛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