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茜 胡玉華 (遵義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腫瘤醫(yī)院二病區(qū),貴州 遵義 563003)
多重癌(MPMT)在臨床上容易與轉(zhuǎn)移瘤及癌復發(fā)相混淆,它們的治療原則及預后有明顯區(qū)別。所以,加強對MPMT的認識,有利于提高MPMT患者的生存期〔1〕。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28例MPMT患者的特點,初步總結(jié)MPMT的發(fā)病規(guī)律和治療原則,旨在提高MPMT患者的預后。
通過我院病案管理科計算機系統(tǒng)檢索,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共收治MPMT患者28例,所有病例符合Warren提出的MPMT的診斷標準〔2〕,即:①每一種腫瘤須經(jīng)組織細胞學證實為惡性腫瘤;②必須排除互為轉(zhuǎn)移的可能性;③腫瘤發(fā)生在不同部位,兩者不相互連續(xù)。二次癌距首發(fā)癌大于6個月稱為異時多重癌,小于6個月為同時多重癌。
2.1 一般情況 本組28例患者經(jīng)外科手術取得組織或介入穿刺活檢及腔鏡下活檢,達到病理或細胞學診斷。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齡20~85歲,平均64.6歲;同時多重癌8例(28.5%),異時雙重癌20例(71.5%),異時多重癌間隔7~156平均41.1個月,見表1。本組病例首發(fā)癌位于消化系統(tǒng)8例,泌尿系統(tǒng)7例,頭頸2例,呼吸系統(tǒng)2例,女性生殖系5例、乳腺1例、皮膚2例、血液系統(tǒng)1例;二次癌發(fā)生于消化系統(tǒng)13例,呼吸系統(tǒng)4例,泌尿系統(tǒng)7例,乳腺1例,頭頸1例,胸膜1例,腹盆部惡性間皮瘤1例。
2.2 手術方式及確診情況 本組中同時雙重癌8例,確診方式外科手術5例,介入穿刺活檢3例;腫瘤分期Ⅰ~Ⅱ期2例,Ⅲ~Ⅳ期6例。異時雙重癌20例,首次確診方式外科手術14例(70%),腔鏡活檢4例,穿刺活檢2例;腫瘤分期Ⅰ~Ⅱ期11例,Ⅲ~Ⅳ期9例。二次癌確診方式手術后病理5例,介入穿刺確診8例,腔鏡確診7例;腫瘤分期早期11例,中晚期6例,晚期3例。本組同時多重癌中位生存期(9.3±5.2)個月,異時多重癌中位生存期(29.1±5.2)個月。
表1 28例患者的一般情況
本組發(fā)生雙重癌的病例中經(jīng)歷放化療的患者9例(32.1%),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飲酒)7例(25.0%),2例患有糖尿病,2例從事有害工種(放射線1例、有害化工1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中曾感染乙肝病毒者占75%。
據(jù)國內(nèi)外文獻報道,MPMT并非少見病,本組MPMT發(fā)病率達7.3%,與文獻相近〔3~5〕。本組病例MPMT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及泌尿生殖系統(tǒng)。異時多重癌中位生存期長于同時多重癌,但多重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比腫瘤出現(xiàn)轉(zhuǎn)移灶者生存期長,尤其是異時多重癌患者,這與文獻報道相近〔6〕。異時多重癌預后較好的可能因素包括:(1)確診時MPMT時腫瘤分期較早,這些患者通過外科手術、介入穿刺活檢及腔鏡活檢等方式使MPMT較早確診,為積極、有效治療提供保障〔7〕。(2)采取以手術聯(lián)合放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可以延長患者生存期。(3)腫瘤組織學類型對MPMT患者的生存期也有明顯影響,尤其是異時多重癌患者的二次癌的組織學類型。MPMT的正確診斷和治療影響到患者的預后〔8,9〕。首先,要鑒別是MPMT還是轉(zhuǎn)移癌、腫瘤復發(fā)〔10〕;MPMT與轉(zhuǎn)移癌在治療原則上有天壤之別,前者一旦確診,只要患者無手術禁忌證,都應采取積極的手術治療,而后者大多僅能做姑息性治療〔11〕。因此,惡性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或者根治治療后再次發(fā)現(xiàn)身體其他部位病變時,不能簡單地認為轉(zhuǎn)移癌或是腫瘤復發(fā),要積極采用多種確診方式,使患者得到明確診斷,以免延誤治療時機〔12〕。其次,MPMT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癌癥患者在治療中或者康復后仍受到精神、心理因素影響,加之遺傳易感性也有促進二次癌發(fā)生的可能。有文獻報道,腫瘤患者患二次癌的機會比正常人高11倍。危險隨腫瘤患者生存期延長而增高,至十年危險度增加 10 倍〔13~15〕。
總之,提高MPMT的認識水平,減少MPMT的誤診和漏診,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積極有效綜合治療,可延長MPMT患者的生存期,改善其預后。
1 陳武軍,龍裔寧.800例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多重癌發(fā)生率的回顧性調(diào)查〔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17):6-7.
2 涂朝勇,朱錦德,邵初曉,等.同時性胃結(jié)直腸多重癌診治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2;27(5):413-4.
3 宋 穎.多原發(fā)癌1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9):2242-3.
4 班海玲,袁雙珍,董 梁,等.上消化道同時多重癌1例〔J〕.臨床薈萃,2012;27(18):1635.
5 肖 敏.乳腺浸潤性髓樣癌合并小細胞未分化癌1例〔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31):151.
6 印 劍,王長松,王仰坤,等.雙側(cè)肺腺癌合并胃原發(fā)性腺癌1例〔J〕.胃腸道學和肝病學雜志,2010;19(10):921-2.
7 高 妍,周雪宏,高文君,等.ATF-2的致癌與抑癌雙重功能〔J〕.生命科學研究,2013;17(1):93-7.
8 世 平,胡延彪,李仲明.子宮內(nèi)膜癌、結(jié)腸癌、甲狀腺癌異時三重癌一例報告及分析〔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2;4(3):186-7.
9 張丹丹,劉 芳.二甲雙胍的多重抗癌機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3;93(12):956-8.
10 王文輝,于國華.結(jié)腸、直腸、乳腺三重癌病例分析及文獻復習〔J〕.癌癥進展,2012;10(2):195-6.
11 韓 彬.三重癌1例報道并文獻復習〔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43(11):876-8.
12 馬 莉,陳學忠,劉元強,等.蘭州市四種常見老年癌癥直接經(jīng)濟負擔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7):352-4.
13 周英華,袁長蓉.癌癥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2):20-3.
14 南 娟.癌癥相關遺傳變異的新進展及其在診斷研發(fā)中的意義〔J〕.中國肺癌雜志,2011;14(1):C1-C5.
15 王繼貴.腫瘤標志物與癌癥的個體化治療〔J〕.武警醫(yī)學,2010;21(5):3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