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贊 黃亞蓮 (海南省農墾總醫(yī)院護理部,海南 海口 570311)
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措施由以往的單純藥物治療發(fā)展到飲食指導、運動干預與藥物治療相結合〔1~5〕。同時,對于降糖藥的關注也從單純的降糖作用發(fā)展到對機體代謝狀態(tài)的影響〔6,7〕。格列美脲和二甲雙胍是目前在臨床上應用較多的降糖藥物,對于這兩類藥物在降糖的同時對機體代謝狀態(tài)影響的相關研究目前尚無報道。本文擬對此進行對比研究。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院2009~2011年共3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 A、B兩組,其中 A組患者187例,男女比例為101∶86,年齡45~76歲,平均65.1歲,病程1~28.3年。B組患者178例,男女比例為97∶81,年齡44~76歲,平均64.9歲,病程1~28.7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指數、空腹血糖及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所有患者均簽訂知情同意書,同意隨訪及檢測生化指標。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嚴格控制飲食的基礎上進行口服降糖藥的治療。A組口服格列美脲,B組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劑量遵醫(yī)囑,根據血糖變化進行調整。
1.3 代謝指標測定方法 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檢測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及總膽固醇(TC)的含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13.0軟件行t檢驗。
兩組患者經過半年的治療后,FPG與治療前相比均有顯著下降,且基本處于正常水平。格列美脲組TG及TC的含量較治療前均顯著升高(P<0.05)。二甲雙胍組TG及TC水平雖較治療前有所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格列美脲治療組的TG及TC水平高于二甲雙胍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及血脂比較(±s,mmol/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及血脂比較(±s,mmol/L)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二甲雙胍組比較:2)P<0.05
TG TC格列美脲組 187治療前組別 n 空腹血糖9.59±1.53 2.26±1.93 4.51±1.36治療后 6.97±1.711)3.65±1.891)2)5.68±1.271)2)二甲雙胍組 178治療前 9.67±1.65 2.31±1.87 4.46±1.29治療后 6.92±1.871)2.43±2.06 4.65±1.62
新的醫(yī)學理念下,糖尿病的治療有五個要點:血糖檢測、藥物治療、營養(yǎng)治療、運動治療、糖尿病健康教育。鑒于我國的國情,藥物治療仍然在糖尿病的治療中占據主導地位。2型糖尿病的治療藥物主要有磺脲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塞唑烷二酮類、胰島素等〔2〕。
對于一般的糖尿病患者,通常在飲食、運動指導的前提下進行口服降糖藥治療。格列美脲是磺脲類藥物的代表,其主要通過與β-細胞表面特異受體的相互作用而刺激胰島素的分泌。二甲雙胍是雙胍類藥物的代表,其主要作用是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而不刺激內源性胰島素的分泌。對于這兩類藥物在長期服用的情況下是否會引起機體代謝狀態(tài)的紊亂,目前尚無文獻報道。
本研究結果說明此兩類藥物的降糖效果均較好,但是格列美脲可能會加重患者脂代謝狀態(tài)的紊亂,進而引發(fā)與之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對于需要長期服用降糖藥的患者,二甲雙胍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1 張 艷.Ⅱ型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2;29(5):38-45.
2 張奮國.2型糖尿病治療藥物的最新研究進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5):929.
3 楊明功.糖尿病流行現狀及防治對策〔J〕.疾病控制雜志,2000;4(3):193-6.
4 Sheard NF,Clark NG,Brand-Miller JC,et al.Dietat T carbohydrate(amount and type)i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a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Diabetes Care,2004;27(9):2266-71.
5 奚璟暉.糖尿病飲食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11;27(2):181-3.
6 孟寧生.糖尿病造成的代謝紊亂〔J〕.集寧師專學報,2011;33(4):42-4.
7 馬正義,苗玉蘭,董衛(wèi)明等.口服降糖藥物對血壓血脂影響的研究〔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8;4(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