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雪
(許昌學院,河南 許昌 461000)
目前基于網(wǎng)絡教學平臺和多媒體技術、以學習者自主學習為中心、課堂教學和合作學習、網(wǎng)絡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已經(jīng)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展開,如何利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更好地為課程教學服務,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已成為各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新的教學模式對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基于網(wǎng)絡的教學模式改革的目標之一。然而,大學生薄弱的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大學英語網(wǎng)絡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要想讓學生充分利用自主學習平臺,成為有效的自主學習者并取得預期的效果,英語教學就必須采用相應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和目標。
新型的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自主合作教學模式的主要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的教學模式將聲音、影像、文字及動畫等多種教學媒體集合在一起使用,使抽象枯燥的語言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豐富多彩,增加了感染力,能夠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可以接觸到大量真實的語言材料,在聲情并茂的語言環(huán)境中觸發(fā)情感共鳴,自覺吸收,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這種新型的、立體的、全方位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的支撐,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學習英語。
(2)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大學英語合作式自主學習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個性差異,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和學習進度,個性化的軟件設計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有選擇地利用軟件提供的材料,收集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素材,查找相關的英語學習資源,這使學生在課堂上由被動變主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學生之間的合作、師生之間的督促拉近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能夠形成容易被學習者所接受的監(jiān)督體系,有效的保障了英語學習效率和新型教學模式的運行。并能在互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完善改良教學模式,形成良性發(fā)展。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迅猛發(fā)展,網(wǎng)絡應用不斷擴大,師生們都迫切需要利用這些技術來進行輔助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提高英語的綜合能力和應用水平。
本研究試圖通過對許昌學院運用校園大學英語網(wǎng)絡教學平臺開展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探究合作學習是否能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成績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并探索教師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應該做出怎樣的轉變。
本研究的理論基礎為合作學習理論和學習者自主性理論。本研究以許昌學院非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兩個平行班 108名學生為對象,將其分為兩大組,一個為實驗組51人,一個為控制組57人,兩組學生均參加了由學校統(tǒng)一進行的新生入校英語考試,兩組學生進校時英語水平相當,無顯著性差異。兩組學生均在大學英語網(wǎng)絡教學模式下學習英語,由同一老師授課使用同樣的教材,授課時數(shù)相等。惟一不同的是實驗組的學生按照異質分組開展合作式自主學習,控制組則不作要求。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對比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學習情況和英語成績。
根據(jù)大學英語網(wǎng)絡教學的實際情況及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實驗班從以下5方面開展合作式自主學習:
(1)分組。每組4~6人不等,組員在自愿的前提下,由老師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使他們優(yōu)勢互補,互相帶動,合作交流。
(2)分工。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應有明確的分工,組長的角色實行輪流制,組員應積極擔任不同的角色如組織人、記錄人、發(fā)言人等,這些角色一定時間后互換。
(3)責任和義務。所有的組員有責任相互幫助以完成共同目標,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在合作學習中必須遵守英語是惟一用語的要求,認真傾聽同伴的發(fā)言,不談論不相關的主題。
(4)評價。反思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xiàn),定期開展小組自評和互評,要求對小組成員在合作中的行為表現(xiàn)、積極性、參與度等真實客觀地做出評價。
(5)主要形式。合作學習的形式主要以小組完成每個單元學習中老師布置任務的方式開展,如:1)基于課文的主題討論或辯論;2)合作閱讀。教師可以把一篇課文分成詞匯語法、主題結構和寫作技巧等幾方面。各小組負責其中一部分,展開討論,解決疑難問題并向其他小組成員解釋、答疑;3)合作寫作。小組討論作文的立意和結構,互讀初稿,并對全文的結構,內容和語言問題提出反饋和質疑;4)展示學習成果。學期結束時各小組展示各自精心準備的學習成果如短劇、海報、社會調查等;5)同伴學習任務檢查。主要以小同伴互查和組間互查的形式開展,每周檢查同伴平時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并記錄結果。為了督促實驗組在合作學習中做好各個方面的工作,在實驗開始時,各學習小組把自己可以利用的合作學習時間列出來,準備合作學習記錄本,記錄每次合作學習的過程和表現(xiàn),老師定時查閱記錄以給予相應的督促和指導。
此次教學實驗用到了問卷調查、訪談、觀察等研究方法。在合作式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實施的學期一開始和學期結束后,對實驗班和控制班進行了統(tǒng)一的英語測試,包含聽力、詞匯、閱讀和寫作。將前測和后測成績分別輸入電腦,借助SPSS13.0軟件,對實驗班和控制班學期前后測試結果對比分析,看看這兩組之間和之內的英語水平有怎樣的差異。
Table1 Descriptive Statistics(CG)Descriptive Statistics
Table2 Descriptive Statistics(EG)Descriptive Statistics
在Table 1中,控制組受試對象前測和后測的平均分數(shù)分別為8.07和8.14;而在Table 2中,實驗組受試對象前測和后測的平均分數(shù)分別是8.09和10.24,這說明實驗組受試對象后測的分數(shù)有明顯的提高。因為控制組和實驗組分別采用了不同的英語教學模式,所以實驗組受試對象成績的提高明顯是與他們采用“合作式自主學習模式”有關。
另外在對Table 1和Table 2的對比中,我們也很容易發(fā)現(xiàn)控制組和實驗組前測的成績分別為8.07和8.09,這說明兩組在進行實驗前,英語寫作水平相當,更進一步說明了這次實驗的有效性。
此外,在合作式自主學習模式研究進行為期一個學期之后,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有關自主學習的問卷調查,問卷采用Likert五級計分制。其中實驗班和控制班對教學滿意度的調查問卷統(tǒng)計如下:
實驗班和控制班對教學滿意度的結果統(tǒng)計(%)
實驗班的教學滿意度達到 94%,高于控制班的 53%;與此同時,實驗班的不滿意率遠低于控制班。與合作式自主學習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直接相關的評教信息項目是:教師授課講究方法,注重啟發(fā)式教學;教師授課注重能力培養(yǎng),注重技巧培養(yǎng)。實驗班和控制班教師在這兩項上的得分分別為9.7分和7.4分;9.5分和7.3分。實驗班明顯高于控制班。
通過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及滿意度調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合作模式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和監(jiān)督更具體,更隨時隨地,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比教師的耳提面命有著更為明顯的效果。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合作式自主學習在學生的英語學習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鑒并推廣。
在傳統(tǒng)的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按照特定的教材,大綱對課程進行講授,缺乏對教學資源的設計,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基本毫無變化,很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課程的目標和內容進行修正。而基于網(wǎng)絡的合作式自主教學模式使教師可以在課堂以外的空間和時間對課程進行不斷的完善和修訂,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體會,吸收拓展新的知識和內容,對課程內容進行不斷的豐富和更新。教師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同時也從教學角度出發(fā),注重滿足內容精練和教學互動要求。在保證基本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教師對教學資源重新構建和設計,時時更新課程目標,使得課程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
新教學模式也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的角色,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成為主動構建學生知識體系的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積極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擺脫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徹底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局面。在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合作式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下,教師要能夠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接受新的教學模式;要不斷進行動態(tài)反思;更要充分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評價考核的主導者,主要通過測驗、考試、作業(yè)和學生課堂的表現(xiàn)來評價學生,缺乏師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在基于網(wǎng)絡的合作式自主學習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對學生的反應信息進行處理,對學生在合作式自主學習中的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并根據(jù)學生的各方面表現(xiàn)來給學生做出綜合評價。根據(jù)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和自己在教學中的體會,教師可以在動態(tài)的教學活動中對教學進行總結評價,對整個教學做出總結,作為下次的教學參考,使教學模式在不斷完善。同時,教師也可以推進師生互動,接受到來自學生的動態(tài)的建議和評價,作為自我完善和促進的重要手段。
總之,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需要教學理念的轉變和先進教學手段的配合才能夠順利推進。教學理念由“先教后學”到“先學后教”,由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yōu)榇髮W英語教學的改革指明了理論方向。在全新理念的指導下發(fā)起的教學手段的進步,將教學理念的改革變成了現(xiàn)實。學習者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提供的學習資源庫和互動學習模式體驗在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進步和轉變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基于校園網(wǎng)絡的合作式自主學習模式為因材施教開辟了新的途徑,使英語教學超越了時間、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自主式方向發(fā)展,實現(xiàn)了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能開展英語教學活動,體現(xiàn)了英語教學的實踐性、實用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可以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明確提出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計劃、自我檢測和自我調整,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1]Benson P.& P.Voller (eds.).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C].Harlow: Lonman, 1997.
[2]Dickonson, L.Autonomy and Motiv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J].System, 1995,(0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董耐婷.國外高校自主學習模式對我們的啟示[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08,(2).
[5]高江梅,孫巖梅.自主學習理論視域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