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仕剛
(韶關發(fā)電廠,廣東 韶關 512027)
2011-07-21T20:12:03,靖海電廠4號發(fā)電機跳閘,甩負荷990MW,此時廣東電網統(tǒng)調負荷為63480MW,電網頻率在 8s內從 49.982Hz 降至49.911Hz。在這次電網頻率波動事件過程中,韶關發(fā)電廠10號機組一次調頻動作過程被考核為“反調”,機組一次調頻動作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韶關發(fā)電廠10號機組一次調頻動作過程
由圖1可以看出,機組負荷隨頻率的波動而反方向調節(jié)。當頻率降低時,機組負荷升高;當頻率升高時,機組負荷降低。機組一次調頻控制方向正確,并沒有出現“反調”的控制。從機組的實際負荷來看,頻率擾動時,機組的“出力初值”為193.8MW,“出力末值”為 192.7MW,“出力末值”比“出力初值”低,但在“出力初值”時刻的電網頻率并沒有高過擾動前的頻率,所以電網對機組的一次調頻考核為“反調”。即頻率并未恢復至一次調頻動作區(qū)外,仍然在機組一次調頻動作的范圍內,機組的出力值就已經降到了比初始值還低,這是不合理的。正常情況下,一次調頻動作結束后,出力值開始增加直至最大值,后期會存在機組出力值回落的現象,但是回落值在頻率還沒恢復前必須大于“出力初值”,否則就會造成反調節(jié)。
機組一次調頻控制是利用鍋爐的蓄熱來完成的,而蓄熱的變化又會影響機組的一次調頻質量。在此次頻率擾動事件中,電網頻率由49.982Hz(對應轉速為 2998.92r/min)降低到 49.911Hz(對應轉速為2994.66r/min)時,機組負荷利用鍋爐蓄熱迅速由193.8MW增加到197.4MW(調差系數為9.26%,1.08MW/(r/min))。在網內機組一次調頻的共同作用下,電網頻率由49.911Hz(對應轉速為 2994.66r/min)回升到 49.963Hz(對應轉速為2997.78r/min)。此時電網頻率仍未恢復,仍在一次調頻動作的范圍內,但鍋爐的蓄熱已被之前的加負荷消耗掉了一部分,機組負荷降低的幅度比升高時要大,實際負荷從197.4MW降到192.2MW(調差系數 5.99%,1.67MW/(r/min))。在結束點,電網頻率為 49.953Hz,機組負荷為 192.7MW(比頻率擾動前的193.8MW降低1.1MW)。如果機組負荷降低的幅度比升高時的幅度大,則會對電網的頻率恢復造成不利的影響,一次調頻不如不動作。
單從“出力初值”和“出力末值”2點的機組實際負荷值來看,機組一次調頻好像為“反調”;但從機組一次調頻控制的過程來看,一次調頻控制方向正確,并沒有出現“反調”的控制,僅僅是減負荷時一次調頻的調差系數(5.99%)比加負荷時(9.26%)小。造成調差系數有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加負荷持續(xù)的時間比減負荷持續(xù)的時間短,同時鍋爐的蓄熱也發(fā)生了變化。
查看機組的歷史記錄曲線,汽輪機調門指令、主汽壓力、負荷等信號的變化如圖2所示。
由圖2可以看出,主汽壓力(鍋爐的蓄熱)在一次調頻動作時不斷下降,是造成機組一次調頻“反調”的主要原因;在CCS的調節(jié)作用下,機組負荷20s后恢復。從圖2的汽機調門指令變化來看,當頻率降低時,汽機調門由57.24%上升到60.01%;當頻率回升后,汽機調門最低降到57.8%,高于頻率擾動前的57.24%,機組一次調頻控制并沒有“反調”。
圖2 韶關發(fā)電廠10號機組一次調頻動作過程
分析圖2可知,要避免機組出現一次調頻的“反調”現象,可以通過加速CCS的負荷閉環(huán)調節(jié),多利用鍋爐的蓄熱,從而避免負荷降低過多。同時,還要加快鍋爐燃料的調節(jié),及時補充鍋爐的蓄熱。從機組來看,機組一次調頻控制方面沒有問題,但是控制和最終機組的一次調頻效果卻是2個不同的概念。不僅要一次調頻控制正確,更重要的是機組能夠真正在一次調頻的控制下實現有利于系統(tǒng)頻率恢復的出力調整。
機組一次調頻動作時,鍋爐蓄熱的變化會影響機組負荷的調節(jié),而一次調頻主要以開環(huán)調節(jié)為主(DEH),而且為比例有差調節(jié)(不等率的倒數即為比例調節(jié)增益),鍋爐蓄熱的變化對機組一次調頻的影響較大。
為減少鍋爐蓄熱對一次調頻的影響,可采取以下對策和措施:
(1)采用主汽壓力信號對DEH的一次調頻指令進行補償控制;
(2)增強CCS的負荷調節(jié)作用,在一次調頻動作時,利用CCS的負荷閉環(huán)無差調節(jié)作用,減少鍋爐蓄熱變化對一次調頻的影響;
(3)在出現類似的頻率波動時,加強鍋爐的燃料調節(jié)作用,及時補充鍋爐蓄熱。
近期以來,韶關發(fā)電廠10號機組在一次調頻的長時間作用下,在AGC指令、機組主汽壓力、燃料量等參數均穩(wěn)定的情況下,機組負荷會自動慢慢下降15MW左右,然后又快速回升。這種負荷波動與電網頻率偏離一次調頻死區(qū)持續(xù)的時間長短有關,一次調頻作用持續(xù)的時間越長,發(fā)生的頻率就越高。當機組退出一次調頻時,這種負荷波動的現象就會消失。
這種負荷波動對機組的擾動很大,有時會造成主汽壓力超壓,或者因負荷偏差太大造成AGC退出,使得機組不得不退出一次調頻,以進行處理。一次機組負荷波動的情況記錄如圖3所示;一次機組負荷偏差太大,退出一次調頻時機組負荷迅速增加的記錄如圖4所示。
圖3 負荷自動下降時機組主要參數曲線記錄
圖4 一次調頻退出時機組負荷迅速增加的情況記錄
首先,這種負荷波動只有在一次調頻的長時間作用下才會出現;當電網頻率一直在調頻死區(qū)內波動或機組退出一次調頻時,就不會出現這種波動。由此可見,機組負荷的波動與一次調頻有關。
其次,在機組負荷慢慢下降的過程中,AGC指令、負荷設定值、主汽壓力、鍋爐燃料量等均穩(wěn)定,沒有發(fā)生過波動。由此可見,機組負荷的波動與AGC及機組參數無關。
最后,在機組負荷波動過程中,汽機的調門開度也在波動,而且與負荷波動的方向一致。由此可見,機組負荷的波動還與CCS的汽機主控有關。
綜合上述分析,應該是一次調頻作用在CCS的汽機主控回路發(fā)生問題。檢查CCS的汽機主控回路發(fā)現,當一次調頻指令大于2MW時,閉鎖汽機主控PID增大方向運算;當一次調頻指令小于-2MW時,閉鎖汽機主控減少方向運算。這就造成了機組負荷的波動。CCS的汽機主控PID閉鎖邏輯原理如圖5所示,PID的BI輸入為BLOCKINCREASE,即閉鎖增;BD輸入為BLOCKDECREASE,即閉鎖降。
型號為ABBSYMHPONEY的DCS,其PID模塊在閉鎖輸入為“真”時,具有反調的作用。例如,閉鎖增時,PID的輸出會慢慢減少;閉鎖減時,PID的輸出會慢慢增加。當閉鎖增時,PID只進行減少的運算,PID的偏差輸入是一個動態(tài)的輸入量,在P的調節(jié)作用下,總會有減少的運算;而偏差為正時,I積分運算只進行減加的運算,對輸出沒有影響,所以PID的輸出就會慢慢減少。PID閉鎖減時原理相同。
圖5 汽機主控PID一次調頻控制閉鎖邏輯原理
如圖5所示,當一次調頻指令大于2MW時,汽機主控PID閉鎖增,其輸出就會慢慢減少,機組負荷就會慢慢降低;當一次調頻指令小于-2MW時,汽機主控PID的閉鎖增消失,此時負荷已降低了很多,PID的偏差輸入很大,在積分I的作用下,當其輸出迅速增加時,機組負荷就會迅速升高。機組一次負荷波動過程如圖6所示,一次調頻閉鎖增時,負荷慢慢降低;閉鎖增消失時,負荷迅速增加。
圖6 汽機主控閉鎖增與負荷波動的關系記錄
一次調頻對汽機主控的閉鎖,是造成機組負荷波動的主要原因。一次調頻動作后對機組負荷的閉鎖,是為了防止AGC調節(jié)影響一次調頻,即當AGC指令與一次調頻作用方向相矛盾時,一次調頻優(yōu)先。但這種閉鎖會引起機組負荷反方向的調節(jié),可能會造成一些不良后果。電網公司曾出臺一個關于一次調頻的補充規(guī)定,建議閉鎖時間不要超過60s。而韶關發(fā)電廠10號機組沒有閉鎖時間限制,當一次調頻指令存在時,閉鎖一直存在,造成了負荷的大幅度波動。同時,這種閉鎖后的反調作用,相當于一次調頻控制具有積分作用,機組負荷不斷地增加或減少,可以增加機組一次調頻貢獻的電量,也可以避過電網公司對一次調頻的考核,但這是不科學的一次調頻控制方法。
2012年8,9月份,南方電網用電負荷緊張,用電缺口很大,電網頻率較長時間低于49.967Hz運行,韶關發(fā)電廠10號機組一次調頻長時間動作,因閉鎖造成的負荷波動現象比較明顯。
另外,一次調頻閉鎖汽機主控的方向不對,是造成機組負荷波動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一次調頻增加負荷閉鎖時,應該閉鎖降,而不是閉鎖增。
(1)修改機組一次調頻閉鎖方向邏輯,當調頻指令大于2MW時,閉鎖汽機主控降;當調頻指令小于-2MW時,閉鎖汽機主控增。
(2)修改機組一次調頻閉鎖時間邏輯,當閉鎖時間超過60s后,自動取消閉鎖。
一次調頻對汽機主控的閉鎖,在PID閉鎖的反調作用下,造成機組負荷不斷波動,對機組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不利。這種閉鎖后的PID反調作用,相當于一次調頻控制具有積分作用,機組負荷不斷增加或減少,可增加機組一次調頻貢獻的電量,避過對一次調頻的考核,但這是不科學的控制方法。電網的一次調頻考核方法還應不斷完善,除了公平外,還應該更加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