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公用企業(yè)產品公平交易的法經濟學分析

      2013-08-27 09:30:04周曉唯姜勇濤
      財經理論研究 2013年2期
      關鍵詞:公平交易法制環(huán)境司法機關

      周曉唯,姜勇濤

      (陜西師范大學 國際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2)

      一、問題的提出

      公平交易權的維護不僅是市場經濟所追求的理想目標,同樣也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本精神與宗旨。盡管法律已經明文規(guī)定消費者有公平交易的權力,但是,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不公平交易的狀況一直存在,尤以公用企業(yè)產品買賣雙方之間為甚。公用企業(yè)①概念的提出是近幾年的事情,主要的背景是20世紀末21世紀初,政府放松了對那些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壟斷企業(yè)的規(guī)制,像電力,電信以及醫(yī)院等,在此類與國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yè)內引入一定的競爭機制,政府逐漸從直接管理變?yōu)榉潘晒苤疲髽I(yè)自謀發(fā)展,自負盈虧。這樣就造成了目前公用企業(yè)為了實現其生產成本回收以及追求利潤的目標,而出現不斷侵犯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的行為[1]。

      在我國,公用企業(yè)的不公平交易行為主要表現在:1.公用企業(yè)產品的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對于大多數交易行為只能被動的接受,沒有得到應有的利益尊重與保護;2.公用企業(yè)產品經常性的漲價行為不斷侵占消費者剩余,企業(yè)利潤仍然很高;3.公用企業(yè)的產品以及產品的定價機制等都沒有將消費者的需求偏好因素充分考慮在內,交易之初就使得其產品的消費者處于不公平的交易地位。

      公用企業(yè)產品交易環(huán)境的特殊性,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于公用企業(yè)大部分是國企,帶有一定程度上的行業(yè)或是產品的壟斷性。那么,公用企業(yè)必然為獲取自身的利益,追求更高的壟斷利潤,采取相關的手段,將消費者放在不公平的地位之上,來擴大自身的生產者剩余。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公用企業(yè)利益代言人的角色,政府對企業(yè)仍然有一定程度的干預,當出現上述交易不公的情況時,政府往往會處于保護國有資產的目的,采取干預市場交易的措施,這就需要有一個健全的法制環(huán)境來規(guī)范政府與企業(yè)以及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用法律保護交易雙方之間的公平性,維護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市場經濟不僅是法治經濟,本質上也是道德經濟[2]。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討論公平交易問題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如何維護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實現市場交易的公平性,本身也應該是國家有關部門應該關注的重點問題。針對以上所述的公用企業(yè)交易不公平問題,在原有法學研究的基礎之上,引入經濟學的研究方法,重點探討如何來實現消費者與公用企業(yè)之間的公平交易條件,以期給出相關的理論支持,同時增強其在實踐中的可操控性。

      二、公平交易研究的基礎:理論文獻的回顧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有關學者已經開始注意研究交易公平問題,但是也只是在泛泛而談,甚至會將交易的公平與誠信等相混淆,未能就交易的公平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將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引入到公平交易制度的研究則是近幾年的事情。經濟學方法無疑為公平交易問題的研究提供了更為適用的工具。

      對于公平交易法則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很早,因為這個問題一直都是經濟學界和哲學界所廣泛討論的問題。對該問題的研究比較杰出的代表人物有盧梭和亞當·斯密。盧梭(1762)運用抽象的哲學分析方法對商業(yè)活動中的約定契約進行研究,闡明基于自愿意識的表達,實質就是正義的,產生的結果認定為公平。亞當·斯密(1776)通過研究找到了平衡調節(jié)勞資雙方對于公平分配的實質認同與心理認同之間的彈性曲線,這就為后來的社會生產管理以及為國家做出了在道德公平與社會效率間的政策導向選擇了一條正義的通道,讓公平的交易產生出在生產流通范圍之外的一種更加廣義性的社會公平。

      近年來,眾多的經濟學者對公平交易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關于公平交易本質的研究。梁鵬(2004)認為公平交易原則應該以平等為前提,以公平交易為內容,以交易的可接受為形式。買方與賣方在支付意愿與成本之間的區(qū)域段上的任何點,達成成交協(xié)議都是可能的,也均可為雙方所接受。而在這個區(qū)域段內任何點上達成的交易,都可以認為是公平的,亦即,公平交易與不公平交易不是以某一界點來區(qū)別的,而是以某一范圍作為衡量標準,在此范圍內是公平的,出此范圍則是非公平的。李泱,王震強(2007)認為公平交易實質有一個買方認同理念。比如說同類商品的價格由于當地的消費水平、購買力差異或運輸費用等問題,會產生較大差異。據此,賣方會制定一個適宜的銷售價格,如果買方也認同這些客觀因素帶來的影響,那么這一價格對于交易雙方而言就是自愿接受且較為公平的,該價格應該被確認為公允價值。

      其二,關于公平交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戴鳳岐(2011)認為不公平交易經常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生產者、交換者、對利潤的追求。企業(yè)(包括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市場化或者正在實現市場化的國有企業(yè))本身是一種營利性組織,為了利潤可以不計其他。同時他還認為要維護公平交易,國家機關必須起表率作用,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不公平交易現象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實現公平交易。除堅持學界過去的研究成果外,我們還應從宏觀層面上有新的思路,如強調國家機關的表率作用、梳理各地的優(yōu)惠經濟政策、制度上對一切企業(yè)“一視同仁”等,最重要的是要深入進行政治體制首先是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為治理不公平交易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外部環(huán)境。葛峰(2009)認為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及《反壟斷法》在維護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對違法行為進行有效規(guī)制等方面已經嚴重滯后,對違反消費者意愿而進行的違法交易行為很難做到有效的規(guī)制,已經不適應新的經濟社會形勢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對公平交易問題的研究比較多,但是對于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公用企業(yè)來說,研究其與消費者之間的公平交易問題卻很少,具體的研究只是集中在其產品如何定價來獲取利潤等角度。然而,公平交易問題的研究需要把重點放在完善國家法律制度的層面上,以此來引導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等部門聯合創(chuàng)造一種公平交易的法制環(huán)境,這恰恰就是經濟社會體制改革中的大問題。本文將試圖通過構造有關的數學模型來綜合性的分析如何實現公平交易的目標,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哪些制度環(huán)境的改善。

      三、交易公平化的經濟學分析:理論模型

      理論來講,公用企業(yè)產品的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能否做到公平交易,大致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衡量:首先,交易前的法律環(huán)境,包括已經存在的旨在維護公平、公正的法律以及法規(guī),來有效的實現對買賣雙方之間交易的一種潛在“制約”,使公平交易能夠最大程度的得到保證。其次,交易的決策階段,通過分析公用企業(yè)的利潤函數或其效用函數,在以上法制環(huán)境的約束下,考慮通過什么樣的手段來使其不公平交易幾率降到最低。最后,交易后的認定階段,相關的司法機關要按照公平交易的原則,對公用企業(yè)產品買賣雙方之間的交易行為進行合理的司法判定,切實維護社會的整體效益。

      (一)模型構建

      模型中包含三個決策者:公用企業(yè)、立法部門、司法部門。沒有將交易的另一方即消費者放在考慮的范圍內,是因為,在我國目前的狀況下,公用企業(yè)產品的消費者是處于弱勢的地位,面對公用企業(yè)提供的產品類型、套餐以及產品價格的提升、服務收費繁多等行為可以有一定的選擇取舍,但是沒有在起初參與到這一過程中,也就是說在公用企業(yè)產品的消費市場上,消費者是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tài),雖然有部分消費者會對公用企業(yè)的不公平交易行為有質疑,甚至是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但是由于我國的訴訟機制不完善,以及更大程度上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差,再加上公用企業(yè)信息公開不透明等狀況,都造成了公用企業(yè)在交易的過程中實質是處于優(yōu)勢地位,除了相關的法律能夠制止一些不公平交易行為的發(fā)生以外,公用企業(yè)產品的消費者很難獲得公平交易。公用企業(yè)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會考慮到目前的法制環(huán)境,但是很少會切實將消費者的個體稟賦考慮在內。因此,分析公用企業(yè)產品買賣雙方之間的行為主要是通過以上三者之間的博弈完成的,而立法與司法機關所應走啊的法制環(huán)境在雙方之間形成了很大的制約。

      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實現整個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本文的分析將采取以下分析思路:在法律環(huán)境已知,并且公用企業(yè)的某些交易行為確實已經危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后,司法部門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手段來得到最優(yōu)化的抉擇;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分析公用企業(yè)應如何做出最有利的選擇;最后通過以上兩個過程的分析,探索立法部門怎樣提供公平交易的法律環(huán)境,并得到交易過程的最優(yōu)化解。

      1.司法部門的決策階段

      它實質上在為了維護社會公平最大化,來做出合理的司法判定,這其中制約其判定的一個變量是司法機關“公正執(zhí)法的程度”,因為司法機關也可能由于某些利益關系的考慮而做出執(zhí)法的不公正,我國雖然實行市場化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但是行政權配置資源的慣性仍然相當強大。這既成為行政干預不當的重要原因,又使得法制建設與執(zhí)行因受到行政干預而滯后,大大增加了市場與政府雙重失敗的機會[3]。司法機關在意義上相當于法律制定者的代理人,司法機關秉承公正執(zhí)法的原則,做出與案件相符合的判定,從而擴大社會的凈收益,也是立法部門的立法宗旨。因此司法部門的“公正執(zhí)法努力程度”將決定了社會公平的實現程度。通過引入變量分析,可以將本文的分析數學模型化。假設致力于公平交易判定的執(zhí)法者只考慮維護社會公正的目標,從而分為公正判定和非公正判定的兩種努力,兩種努力的方向向量可以表示為:et=(e1,e2),其中,e1代表執(zhí)法人員在“公正執(zhí)法”從而在判定公用企業(yè)不公平交易行為上所付出的努力程度,e2代表執(zhí)法人員“不公正執(zhí)法”行為上所付出的努力程度。由此產生的可觀測信息向量為:Rt=(R1,R2),R1=e1+ε1,R2=e2+ε2,R1為 e1的總收益,表示的是“公正執(zhí)法”的努力程度能夠切實有效的維護社會交易的公平性條件下所提升的收益,R2為e2的總收益,表示在司法機關公正判定程度低下的情況下,所獲得的社會收益②。司法人員的執(zhí)法實際上要受到一定的制約,來自于立法機關的約束,為了使司法機關能夠從維護社會公正的角度出發(fā),對不公平交易行為做出合理的判定,使社會的整體收益最大化,假設立法機關設立的約束為s,執(zhí)法者的效用函數為U(s)=e-rs,r為相對風險厭惡系數。

      司法機關做出的最優(yōu)化決策函數為:

      其中R(e1,e2)為不同的執(zhí)法程度下的社會期望收益,C(e1,e2)為所付出的努力成本,rc為風險成本。上述決策函數必須滿足的兩個約束條件為:司法機關的期望努力收益要大于其保留的效用以及兩種努力的可替代性。

      通過上面的數學函數可以推知:?2C(e1,e2)/?e1e2>0,這就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從維護公平交易的社會總體目標出發(fā),如果立法部門對司法機關所做出的“公正執(zhí)法”努力程度的觀測越小,那么司法機關就會越趨向于走“不公平判定”的路線,因為兩種不同努力程度下,其成本是相互替代的。這就很有現實的解釋力。司法機關對公用企業(yè)與其產品消費者之間的公平交易判定結果不僅僅是取決于我們的立法機關設置了什么樣的法律環(huán)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司法機關做出判定背后所能夠獲取的激勵利益,如果社會對其評價體系或者是規(guī)制體系不完善,納米司法機關傾向于進行“不公正的判定”,在這期間,公用企業(yè)往往代表了國有經濟,他是出于主導地位,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那么司法部門判定的趨勢將會朝著維護了公用企業(yè)不公交易方面發(fā)展,消費者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護。相反,如果社會給予司法機關正的激勵機制,社會評價體系完善,對于執(zhí)法者來說,激勵機制將發(fā)揮很大的作用,執(zhí)法者的努力晨讀必將得到很大提高,那么維護社會的公平交易問題就會得到有效的解決。比如說在司法機關進行判定的決策階段,引入公共參與機制,專家咨詢制等,司法機關或者政府官員將會做出更加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決策,消費者所處的不利地位將有效改善。

      2.交易的實施階段

      此部分中,將著重分析企業(yè)進行不公平交易和公平交易的臨界條件。假設法律環(huán)境給定,且企業(yè)是理性人,那么企業(yè)進行公平與不公平交易的動機就是基于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假設企業(yè)因為進行不公平交易而受到司法機關懲罰的概率為p,f(t)為所處的罰金,t為處刑罰的時間跨度,λ為服刑期間的單位收益,g為企業(yè)違反公平交易所獲得的收益,θ為獲得刑罰的概率,T為追訟時效,r為貼現率。那么企業(yè)面臨公平交易和不公平交易決策的條件為:故其決定的臨界點大致可以取等號成立的條件:g =為企業(yè)被判定違法后,期間所造成的一切機會成本的損失為企業(yè)遭受的罰金損失。

      公用企業(yè)進行不公平交易的動機只有在所得收益超過遭到懲罰時才會進行,公用企業(yè)進行不公平交易行為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必然要大于進行不公平交易帶來的直接損失。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由于公用企業(yè)的公用性,決定其產品的交換也要更加多的去關注民生問題,注重社會效益的提高,所以上文中假定公用企業(yè)是理性人,即其行為的選擇注重自身利潤的最大化,雖然這一假設條件有一些苛刻,但是這也是符合實際的情況,因為公用企業(yè)在某些方面確實是在為自己謀福利,而將整個社會的公平與效益于不顧。

      值得注意的是,公用企業(yè)進行不公平交易的行為不會杜絕,也就是說這種行為只能通過建立相應的法律制約機制來使其不斷降低,而不能從根本進行消除。根據上文的分析,公用企業(yè)作為理性人,在做出公平交易和不公平交易決策時,也會從法律的層面加強考慮,會估計到相關的法律制裁所帶來的后果,由此造成其從司法機關的執(zhí)法約束出發(fā),來實現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這一過程中司法機關一直以來所秉承的執(zhí)法力度以及其努力程度將是公用企業(yè)進行決策實施的重要參考,幫助其形成一定的執(zhí)法約束預期。

      3.立法環(huán)節(jié)

      通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業(yè)進行公平交易與不公平交易的臨界點的確定以及執(zhí)法者對違反公平交易行為判定的公正與否都與現實的法律制度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法制環(huán)境在其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法制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是由立法機關的政策行為決定的。立法機關的立法決策應該是本著實現社會收益最大化的目標出發(fā),創(chuàng)造一定的公平交易法制環(huán)境,一方面將企業(yè)違反公平交易原則的行為降低到最低,另一方面又能促進司法機關公正執(zhí)法,提高社會的整體收益水平。

      為了分析立法機關應該創(chuàng)造怎樣的法制環(huán)境這一問題,本部分將法律、制度等作為一個變量來考慮。立法決策的目標概括地講包含以下幾個部分:其一,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效率;其二,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帕累托最優(yōu),提高社會的凈收益;其三,提供合理的激勵機制、評價機制。保證執(zhí)法者能夠履行其職責,公正執(zhí)法。同時,企業(yè)也能夠減少不公平交易的行為。

      立法機關的決策行為會嚴重影響司法機關的執(zhí)法行為,并對公用企業(yè)的交易決策產生潛在的影響。在交易公平化實現的整個過程中最優(yōu)解必然是立法部門創(chuàng)造一種更加均衡的法制環(huán)境。在違反公平交易行為不能被徹底杜絕的情況下,司法部門在相應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下公正執(zhí)法,促使交易的主體行為與司法部門的懲罰相一致,才能提高社會的整體福利。

      因此,要改善我國目前的法制環(huán)境,維護公平交易的原則,需要立法機關注重以下幾個因素:其一,對于公用企業(yè),加強對不公平交易行為的法律威懾力,需要加強相關具體法律制度的建設,做到對市場交易主體一視同仁。其二,對于司法機關,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評價機制以及咨詢機制,推動相關人員公正司法。其三,對于立法部門,要本著“公平、公正”的理念,切實以維護社會整體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健全法律體系的建設,積極配合司法機關的行動,確保公平交易制度的實施。

      四、優(yōu)化我國公平交易的制度環(huán)境

      公用企業(yè)作為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類企業(yè),其不應該只是追求企業(yè)利潤的最大化,更應該關注社會效益的不斷提高。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壟斷等因素,使其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不斷出現不公平交易的行為,侵害了廣大國民的福利,如電價的經常性上漲、電信行業(yè)的亂收費、醫(yī)院就醫(yī)的高昂費用、金融行業(yè)的亂收費等。要想從根本上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構建相應的法制環(huán)境來實現。通過本文的分析,公平交易的制度環(huán)境的構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去完善:

      (一)立法階段,要以有效預防企業(yè)不公平交易違法行為的發(fā)生為目的,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公用企業(yè)為了獲取超額利潤,其進行交易決策面臨一個臨界點,之所以會做出不公平交易的行為,一方面是因為利潤高,收益大,但是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現有的法律體系不健全,沒有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一個法律體系不完善的社會,法律的威懾力就很難威懾、制止企業(yè)不公平交易行為的發(fā)生,也會導致對市場參與者的違法行為起不到應有的規(guī)制,不僅扭曲了市場活動的正常發(fā)展,而且也會使企業(yè)從法律的空子中謀取非法的利潤。從本文模型中可以鮮明的看出,如果法律體系能夠產生有效的威懾力,不公平交易行為的發(fā)生幾率就會降低,這時,社會損失就會減小,而且司法資源的占用程度也最小,社會福利也就處在最優(yōu)化的水平。

      (二)司法階段,要以公平性為根據

      公用企業(yè)的不公平交易行為實際上就是違法行為,但是這種違法行為能夠對社會造成巨大損失,甚至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目前,我國公用企業(yè)在很多方面在不斷擠占消費者的剩余,消費者實質上是處于弱勢地位。在違法行為已經發(fā)生,并且對消費者造成了一定程度損害的條件下,司法機關的重點工作應該是如何要求公用企業(yè)承擔必要的法律責任,對消費者的損失做到有效的補償,將整個社會的福利損失降低到最低點。在這個過程中就要求司法機關按照“公平性”的原則辦事,真正做到“公正執(zhí)法”。盡管公用企業(yè)在很大程度上是國有經濟的代表,但是只要其存在違法行為,那么就避免不了法律的制裁,在保障司法資源的使用效率基礎上通過運用罰金以及對企業(yè)違法的責任人采用刑罰等措施來保障交易的公平性,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安定和諧。

      (三)構建法制環(huán)境另一個重點是構造科學的司法績效評價體系

      通過這樣的體系可以有效的對“公正與效率”問題、司法效果以及形象進行量化的評定[4]。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交易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一條基本的原則,也是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的保障。要實現交易的公平化,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對相關的制度體系進行不斷完善。在司法的過程中加入一定的決策機制,如消費者參與制、專家咨詢制。

      (四)構建公平交易的法制環(huán)境需要改善目前的定價機制

      我國公用企業(yè)的定價機制,大多是“成本+利潤”的定價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占有了廣大消費者的剩余,消費者的福利處于被剝削的境地。公用企業(yè)產品的定價機制,在保證了公用企業(yè)成本的回收的同時也造成了消費者福利的減少。公用企業(yè)的改革目標是要維護我國經濟社會的良好運行,這就要求產品的定價機制要合理,而目前的定價機制造成了部分行業(yè)價格租高昂③。如果公用企業(yè)能夠按照最優(yōu)非線性定價的策略,切實從消費者的權利方面考慮,在產品定價的過程中要滿足消費者的自我控制選擇機制[5]。那么整個社會的福利狀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回收以及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的保護都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除了定價機制的調整外,如果政府對企業(yè)不加監(jiān)管,那么擁有基礎性網絡的企業(yè)自然會利用其優(yōu)勢地位,或要挾、排擠、不當支配或影響競爭對手,或以此牟取暴利,這就是所謂的“基礎設施原理”。因此,在堅持市場經濟自由配置資源的前提下,仍然需要政府對具有優(yōu)勢地位的企業(yè)進行宏觀調控,避免濫用“基礎設施”,牟取暴利行為的發(fā)生,切實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注釋]

      ① 公用企業(yè)是指這樣一類企業(yè):其產品與國民的生活聯系緊密,這就要求企業(yè)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到整個社會的效益,表現為交易機制要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不論是從法律還是道德的角度考慮,都要求公用企業(yè)不能夠僅僅為了追求壟斷利潤而最大限度的侵占消費者的剩余.

      ② 公正執(zhí)法從而有效維護社會交易公平的努力程度,客觀上要受制于當時的法制環(huán)境,主觀上要取決于執(zhí)法者的利益意圖.

      ③ 據資料統(tǒng)計,2009-2010年中石油的價格租分別是1631.15 億元和891.41 億元.

      [1]楊慧.公用企業(yè)壟斷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及法律對策[J].安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46 -50.

      [2]楊秀香,王立杰.市場經濟的道德本性[J].理論界,2007,(11):39 -40.

      [3]陳惠雄.要素進入不公平交易條件下的企業(yè)競爭力模式及其對策機制[J].社會科學,2004,(3):21-25.

      [4]江必新.司法績效綜合評價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審判新聞月刊,2006,(8).

      [5]Sussnns Esteba.Nonlinear Pricing with Self- control Preferences[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07,(135):306-338.

      猜你喜歡
      公平交易法制環(huán)境司法機關
      制度環(huán)境情境下規(guī)制俘獲對環(huán)境效率的影響研究
      執(zhí)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向紀檢監(jiān)察機關移送問題線索工作辦法印發(fā)
      支部建設(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18
      中國審計署:2015年逾二千人遭撤職停職處理
      人民周刊(2016年18期)2016-11-07 09:06:08
      法制環(huán)境好,研發(fā)就適度
      財經(2016年22期)2016-08-30 11:15:35
      比特幣對經濟穩(wěn)健運行的意義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7期)2016-03-07 09:48:34
      和諧社會視角下優(yōu)化農民工法治環(huán)境的若干思考
      智富時代(2015年9期)2016-01-14 05:08:24
      法制環(huán)境、審計師行業(yè)專長與商業(yè)信用模式——來自我國滬深A股的經驗證據
      公平交易
      信息不對稱下的電子商務市場營銷模式研究
      商場現代化(2014年8期)2014-06-20 19:11:50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悔權制度研究
      法制博覽(2016年12期)2007-12-26 00:43:02
      曲周县| 孝义市| 楚雄市| 伊宁市| 绩溪县| 化州市| 荆州市| 平塘县| 晋中市| 惠来县| 福贡县| 福安市| 太和县| 常州市| 竹山县| 孟连| 柘城县| 丽江市| 大竹县| 奉新县| 康马县| 肇州县| 博客| 遂宁市| 双桥区| 双城市| 靖边县| 嵩明县| 丽水市| 成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宜君县| 宁晋县| 天台县| 高邮市| 噶尔县| 天门市| 平南县| 金平| 宽城| 上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