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昆侖
(山西運城路橋有限責任公司,山西運城 044000)
人工挖孔樁是指利用人工在巖石地基中直接挖(鉆)成所需要的基坑,然后將鋼筋骨架和混凝土直接澆筑于巖石基坑內(nèi)而形成的基礎。利用混凝土直接與坑壁結合,使基礎增加了與地基的粘合力,增強了基礎的下壓支撐力,加大了基礎的抗拔強度,并不用支模(基礎外露部分除外)和二次回填的一種基礎施工形式??涌谥睆胶涂拥字睆骄显O計要求尺寸,坑壁平直,保持原土原石。經(jīng)檢驗基坑直徑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直接進行混凝土澆灌,并用經(jīng)緯儀、塔尺、鋼尺等校正好底腳螺栓方位及距離,其余施工方法和普通混凝土基礎施工方法相同。人工挖孔樁施工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人工挖孔樁施工流程圖
1)基坑開挖施工以前,測量人員必須對線路進行認真復測,并認真記錄復測數(shù)據(jù),基礎的中心樁需經(jīng)檢驗核準后方可進行分坑。2)根據(jù)基礎施工圖紙及有關資料了解現(xiàn)場實際情況,核對現(xiàn)場平面尺寸,掌握設計內(nèi)容及各項技術要求,熟悉土層地質(zhì)。3)為便于施工及有利于基坑邊坡穩(wěn)定,土方開挖前先做好定位放樣工作,做好邊坡距離的控制。4)按施工方案要求,備齊挖孔施工機具、氣體檢測儀、模板、通風機、水泵、照明及動力電器以及鋼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機具等,并檢驗各種機具的安全使用性能。5)原材料堆放在基礎施工場地邊,堆放點以不影響施工正常進行為原則,堆放前鋪設好彩條布,并設標示牌,水泥做好防雨、防潮措施。6)現(xiàn)場施工范圍劃分:放樣分坑后,確認施工范圍。棄土不得直接丟棄在塔基下坡方向,不得影響塔位的正常排水。施工現(xiàn)場四周圍設三角圍旗,設置進出施工場地的施工便道。7)施工場地清理及基坑開挖,應保留塔位中心樁,作為校驗柱頂標高、基礎埋深的參照標志,若不能保留,應將塔位中心樁引出,做好并保存數(shù)據(jù)記錄。
1)挖孔樁分坑需要復測線路方向和前后檔距無誤。沿對角線方向,按照設計所給半對角線尺寸,利用勾股定理,釘出樁孔中心樁O′;以基坑中心樁為圓心,樁孔半徑長度為半徑畫出基坑邊沿。沿對角線方向,在樁孔遠近邊沿各2 m左右位置處分別釘輔助樁A和B。計算并記錄遠點輔助樁A到塔位中心樁的距離OA;基坑開挖過程中,需找樁孔中心和校核挖孔的垂直度時,在輔助樁A和B間的樁釘上掛魚線,從輔助樁A向塔位中心方向在魚線上量取OA與OO′的差值,即可在魚線上畫出基坑中心,繼而根據(jù)樁孔半徑校核樁孔垂直度。挖孔樁分坑如圖2所示。2)基坑開挖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挖土順序為先中間后四周,沿基礎外輪廓線開挖。擴底部分采取先挖樁身圓柱體,再按擴底尺寸從上到下進行削土成型。挖孔施工時,必須找正基礎中心,保證挖孔垂直度(樁孔垂直度偏差小于1%)。3)基坑開挖程序:①復測分坑→②單基策劃→③人員、工器具、機械進場→④基坑開挖→⑤校正尺寸→⑥制作護壁→循環(huán)④⑤⑥作業(yè)開挖至設計深度→⑦測量樁深→⑧擴底清渣。
圖2 挖孔樁分坑圖
1)基坑開挖后,若發(fā)現(xiàn)地質(zhì)情況與設計描述不符,應及時通知設計工代。
2)人工開挖基坑時,應事先清除坑口附近的浮土,向坑外拋擲土石時,應防止土石回落傷人;當基坑開挖出現(xiàn)片狀巖時,應及時自上而下清除已斷裂的片狀巖塊,防止片狀巖塊掉落傷人。
3)基坑開挖應設專人檢查基坑的深度,防止出現(xiàn)超深或欠挖現(xiàn)象。
4)當挖坑坑深超過1.5 m時,上下必須采用梯子;基坑超過3 m時,上下基坑采用軟梯,同時必須設一根φ14的尼龍繩作為應急爬梯繩(繩子每間隔0.5 m打一防滑結,作業(yè)期間爬梯繩應始終懸于坑內(nèi)),軟梯和尼龍繩上端必須設置可靠的固定措施。軟梯固定方法:可在距樁坑邊沿1 m外鉆兩個間距600 mm、深600 mm~800 mm的φ36錨孔(錨孔布置范圍和深度可視地形和地質(zhì)條件進行調(diào)整,且不能阻礙混凝土運輸和下料),錨孔向坑中心反方向傾斜,與地面夾角約60°。錨孔內(nèi)打一根Φ32的螺紋鋼(其露出地面高度不小于200 mm),用Φ18的圓鋼彎成半圓狀,兩端施焊于錨筋端頭處,用于固定軟梯和尼龍繩。搭設軟梯時,須在坑口用固定好的擋土板將軟梯架空離開坑壁,以便于作業(yè)人員上下攀爬。
5)深度超過1.7 m時,坑內(nèi)開挖產(chǎn)生的土石方應裝入提土筐內(nèi),由專人向坑外提土。提土人員須站在墊板上,墊板兩端必須超出孔口不小于1 m,寬度不小于0.3 m,板厚不小于0.05 m??卓趶酱笥? m時,孔上作業(yè)人員應系安全帶(安全繩可固定在錨樁上)。在提土的過程中,坑底的施工人員嚴禁施工。土石方提升可通過人工機械裝置提土或吊機提土,如圖3所示。
6)吊機參數(shù)和提土注意事項:a.吊機起吊最大起吊重量500 kg,提升速度32 m/min,吊繩采用φ9鋼絲繩,提升電機額定電壓380 V;b.吊機擺放平穩(wěn),錨固可靠,防止傾倒;c.起吊時應垂直提升,保持平穩(wěn)勻速,提土桶嚴格控制提土量,不得高于提土桶上沿,防止提升過程桶身傾斜土石墜落傷人;d.與吊機配套的發(fā)電機、電源箱應可靠接地,電纜絕緣良好,電源箱使用漏電保護裝置。
7)當坑深超過2.5 m時,坑上安全監(jiān)護人應密切注意坑下作業(yè)人員,并預設通風設施,現(xiàn)場施工可采用一臺1.5 kW鼓風機(每孔一臺)向坑內(nèi)送風,現(xiàn)場同時備有急救供氧設備,防止坑下作業(yè)人員因缺氧而發(fā)生休克現(xiàn)象;基坑較深時,每次下坑開挖前及每次爆破作業(yè)后必須采取強制通風措施;同時應該定時更換基坑開挖作業(yè)人員,采取坑上坑下輪換作業(yè)的方式,輪換間隔最好不要超過4 h;應配備空氣檢測設備,及時掌控坑內(nèi)空氣質(zhì)量,當發(fā)現(xiàn)坑內(nèi)人員有異常狀況時,根據(jù)具體情況及時開展搶救工作。
8)在坑口四周2 m范圍內(nèi)嚴禁堆積土石及任何雜物,防止掉落坑內(nèi)傷人。
9)坑身開挖直徑要一次完成,后期擴挖既危險又難以施工,坑底擴挖部分,對高度低且進深大的擴挖施工應隨坑深同步開挖,避免后期施工困難,坑底擴挖部分應采用人工開挖,不宜另外爆破開挖,在擴挖施工前檢查孔壁巖塊的完整性,對于巖壁裂縫較多段可先用水泥砂漿做好護面保護。
10)土石方開挖應減少破壞施工作業(yè)需要以外的地面,注意保護環(huán)境原狀和自然植被。
11)基坑開挖過程中或開挖后,因雨水天氣產(chǎn)生積水現(xiàn)象,應使用排水泵及時對基坑積水進行抽排,防止積水浸泡基坑和邊坡,影響基礎澆制作業(yè)、基坑和邊坡穩(wěn)定;基坑開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地面有滲水,可及時利用水泵進行抽排;若地下水位較高,嚴重影響施工作業(yè),則應及時將詳實情況匯報到技術部門,嚴禁在樁孔中邊抽水邊開挖。積水及滲水較少時,用人工提水排除。
12)深度過深及天氣陰暗時,可能會導致基坑內(nèi)采光不足,施工人員無法正常進行作業(yè)。因此,必須視坑口直徑和掏挖深度采取必要的照明措施,如采用礦燈照明。
13)對地質(zhì)有橫向裂隙或夾層時,掏挖基礎底部擴孔易引起立柱底部周圍坍塌,應用角鋼等支撐,角鋼可直接澆入混凝土中。
14)人工挖孔樁基礎以人工開挖為主,對于風化巖或較堅硬的巖石可采用松動爆破與人工開挖相結合,但應保持坑壁完整,巖渣及松石必須清除干凈;爆破時應嚴格控制用藥量,不得造成邊坡松動或垮塌。
15)對于非巖石類基坑或強化成破碎狀的基巖,挖孔存在坑壁裂縫、坍塌、浮土(石)掉落等危及坑內(nèi)施工人員的安全隱患時,經(jīng)項目部現(xiàn)場勘察確認,增加使用安全防護罩進行作業(yè)。防護罩采用φ32螺紋鋼和φ18圓鋼焊接成“鳥籠狀”;頂部φ18鋼箍直徑0.8 m,覆蓋3 mm厚鐵板頂蓋;底部φ18鋼箍直徑0.9 m,不設底蓋;防護罩高度1.7 m;頂部和底部箍筋外沿都平均分成14份,焊接12根立筋,留2根不焊,作為操作口;防護罩頂部引出一根φ30硬橡膠管至地面上,作為應急通氣口。坑內(nèi)人員作業(yè)時站在防護罩內(nèi),防止砸傷、擠傷。防護罩制作如圖4所示。
圖3 坑底提土布置圖
圖4 防護罩制作示意圖
16)盡量減少已開挖孔壁的暴露時間,及時澆筑混凝土,以保證必要的施工安全和成孔質(zhì)量。
17)挖坑完成后,必須經(jīng)設計、監(jiān)理、施工三方驗槽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
公路施工中的人工挖孔樁技術是復雜地質(zhì)環(huán)境下的安全施工方法之一,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規(guī)范施工流程,做好各項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對施工質(zhì)量嚴格控制,并針對施工中可能發(fā)生的事故做好預防和應急準備工作,確保施工順利完成。
[1]吳國文.人工挖孔樁施工[J].建筑與預算,2009(4):20-21.
[2]趙慶斌.建筑工程中的人工挖孔樁施工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2):16-24.
[3]徐琪麟.海島地區(qū)復雜條件下的大口徑人工挖孔樁的設計與施工[J].建筑施工,2008(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