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華
(上海博澤電機有限公司,上海 201801)
概括的說,項目風險管理是指分別對風險進行確定,分析并作出積極回應的系統工程。通過積極主動和有系統地對識別項目風險,并且進行評估和監(jiān)測,可以達到降低風險和減少損失的目的。[1]項目風險貫穿于項目管理的整個過程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項目管理就是風險管理。項目是一個企業(yè)的未來,尤其在制造型的企業(yè)中,項目完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yè)未來的盈利能力,因此,如何控制項目的風險就成了企業(yè)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我國企業(yè)的項目風險管理基本處在以經驗管理為主的狀態(tài),缺乏先進理論指導,也沒有形成理論研究的框架。目前,已有一些項目管理方面的理論與方法,如何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好這些方法將是每一位項目管理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項目分析按慣例起源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戰(zhàn)敗后的德國,由于戰(zhàn)后失敗后的德國遭受了嚴重的通貨膨脹,造成了德國嚴重的經濟衰退,所以,企業(yè)經營者管理理論誕生,它是由當時的德國企業(yè)提出的,里面包括了風險管理理論。在1929 年到1933 年,美國也卷進了20 世紀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更加使促使了大量的經濟學家開始研究和推廣風險管理理論。1931年,美國管理協會首先開始推廣風險管理,雖然項目風險管理理論得到了系統地討論并且開始在一些大型企業(yè)里面進行實踐和推廣,但是直到20 世紀50 年代之前,風險管理理論在美國企業(yè)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傳播。Mowbray等人在1950年出版的書《Insurance》中較為系統地介紹了風險管理的概念。美國在1975 年建立了風險與保險管理協會。隨后日本也在1978 年成立風險管理學會。世界各地的學者在1983年美國風險與保險協會會議上討論并且通過了‘101條風險管理準則’,作為進行風險管理的一般準則,使得風險管理更加科學系統。聯合國為了更好促進風險管理學在發(fā)展中國家的推廣與應用,在1987年出版了風險管理研究報告:《The Promo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2]相對于歐美等國家,我國對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是從風險決策開始的,起步相對較晚?!帮L險”一詞1980年由士富首次提出。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投資體制的不斷變化,風險也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清華大學教授郭仲偉在1987年出版了《風險分析與決策》,這標志著風險管理研究在中國的開始。[3]今年來,由于競爭壓力的加大,許多國內產品開發(fā)型企業(yè)也開始重視項目風險管理,并在逐漸建立自己的風險管理體系。但很多國內企業(yè)并未真正理解風險管理的內涵,所制定的風險管理體系,要么是對多外大型企業(yè)風險管理流程的簡單復制,要么就是大量風險管理工具的堆砌,并未結合企業(yè)自身的產品及企業(yè)文化。這就導致了目前很多國內企業(yè)的風險管理流程形同虛設,或流于型式,未起到其真正的作用。
正確理解風險的特征,對識別,分析和量化風險,加強風險管理,降低風險損失,并成功地完成項目目標是存在著非常重要意義。風險特征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風險的潛在性。風險通常不暴露在表面上。正由于這一特性,人們往往會忽略了它的存在,就很容易遭受風險帶來的損失。風險是針對未來的。只有討論未來將要發(fā)生的風險才有意義。風險一旦發(fā)生,實際的結果也隨之產生,這樣也就沒有風險存在了。
(2)風險的客觀性。不確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固有存在在人類活動的發(fā)展變化和客觀事物里,并不取決于人們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風險是無處不在的。每個項目都會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意識到風險的這一特點,更有利于項目風險管理目標的實現:把風險的損失盡可能減少到最小程度。
(3)風險的主觀性。不確定性是指風險分析者的一個主觀判斷,不同的人對于不同的項目風險有不同的意見觀點。這意味著定量風險存在主觀性。
(4)風險是實際結果和預期目標的負偏離。偏離當然也有正負偏離,正偏離稱為風險回報,通常是指意外收益,負偏離就通常是指損失或甚至災難。一般來說,在正常情況下,與意外收益相比,意外損失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可能發(fā)生的負偏差越大,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5)風險的波動性。項目風險存在于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項目風險的源頭和載體是客觀條件或環(huán)境,一旦某種變化發(fā)生在客觀條件或環(huán)境,風險的大小,性質和后果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里,原來的項目風險有可能會被消除,但也有可能產生新的風險。
(6)風險的可預測性。只有那些能夠被預測發(fā)生可能性(即使不太準確)的不確定性風險是我們的重點對象。如果不知道風險是從哪里來,這樣我們就很難利用有限資源和時間來進行充分預防和準備。[4]
很多前人針對風險管理理論的研究方法和步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Fairley把風險管理過程分成七個步驟:識別確定風險因素,評估風險概率和影響,研究戰(zhàn)略以減輕已經被識別確定的風險,監(jiān)測風險因素,開展連續(xù)性計劃,危機管理,從未擊中復蘇。[5]軟件工程協會提出了分別從五個階段進行風險管理:識別,分析,計劃,跟蹤和控制。PMBOOK就認為識別,量化,應對和控制構成了風險管理的四個關鍵階段。Kliem和Ludin引用參考質量管理PDCA四個過程把風險管理分為四個步驟:識別,分析,控制和報告。Chapman和Ward認為風險管理應該包括九個進程:定義項目的關鍵步驟,并強調風險策略,識別風險出現的位置,有關風險的假設和關系信息建設,分配風險擁有者和責任人,預測不確定的風險,評估風險的量級,通過監(jiān)控和管理對風險進行應對計劃等等。[6]中國的畢星,瞿麗將風險管理分為五個過程:識別,分析和評估,處理,監(jiān)控。美國國防部(DOD)則基于其項目的管理經驗,建立了一個相對科學的風險管理過程和系統框架:風險規(guī)劃,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監(jiān)測等。[7]有許多技術可用于風險識別,常用的有:頭腦風暴法,一對一問詢法,名義小組技術和德爾菲法。[8]
一旦識別確定了項目的風險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充分評估風險項目的影響程度。當然,在評估風險時,不僅要考慮到風險的損害,也要考慮到風險發(fā)生的概率。例如:如果核電站發(fā)生爆炸,可能會對周邊地區(qū)造成很大的損害破壞,但是它具有極低的爆炸概率;火電站的煙塵危害相比核電站爆炸危害小得多,但是它每天的煙霧粉塵都在危害環(huán)境。[9]
風險可能性-危害性網格圖是最常用的風險評估方法。[10]風險可能性-危害性網格圖是一張二維表,它的行表示風險的危害性,列代表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通過風險可能性-危害性網格圖,我們可以綜合考慮風險的可能性與危害性,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C.M.Tam 構造的AHP 矩陣應用模糊數,分析項目施工中安全影響因素,并經過排序后,也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措施。[11]Prasant Kumar Dey 應用AHP 方法分析了印度石油管線安設工程項目,指出了項目中風險最大的工件包,用決策樹方法來進行選擇和測量措施。[12]Hayestal提出了處理工程項目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措施的最早系統方法。先前的大部分文章主要集中在數學方法的風險分析。CRM手冊(1997)提供了一個基本任務的程序化建設風險管理指南。[13]
在汽車行業(yè)中,隨著項目管理理論的不斷發(fā)展,風險管理也加入到了汽車產品開發(fā)的項目管理中形成項目風險管理。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各大汽車制造企業(yè)已將產品開發(fā)的重點從以前關注成本戰(zhàn)略優(yōu)勢轉移到了產品差異化優(yōu)勢來了,因此,生產開發(fā)類的項目越來越多成為企業(yè)所有項目中最普遍的項目,并且越來越吸引研究者的關注,同時,由于激烈的競爭,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經逐漸被遺棄,細節(jié)管理(包括風險管理在內)日益受到關注。
汽車制造企業(yè)在很多發(fā)達國家不僅有先進的技術產品開發(fā),而且在實際應用管理科學和研究上比中國企業(yè)更加成熟。例如:美國作為現代風險管理的發(fā)源地,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都高度重視風險管理,不僅有專門從事風險管理研究機構,而且在汽車產品長期開發(fā)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自己的一套完整風險管理體系。此外,在風險管理應用軟件開發(fā)上,國外也相對比國內要成熟。雖然這些汽車企業(yè)對風險管理高度重視,并且完全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應用了相對成熟的管理技術,但風險的產生和影響仍讓這些企業(yè)防不勝防。
在中國,由于國外的汽車制造及零部件企業(yè)不斷在中國建廠,在將先進的汽車制造技術帶進中國的同時也將許多先進的管理理念帶進中。如有著百年歷史的德國B 公司,也有著自己的項目開發(fā)管理流程,其稱之為PDP(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流程,這是在目前比較主流的汽車產品開發(fā)流程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的產物。
在汽車行業(yè)中,各企業(yè)大多都制定了自己的的風險管理流程,但由于美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整車廠聯合推出了一套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 and Control Plan)流程。為了與配合客戶的產品開發(fā)流程,零部件企業(yè)在制定自己風險管理流程的時候,大多參考APQP中的管理模式。而B企業(yè)在結合客戶流程的同時,結合自身特點對管理流程進行優(yōu)化,使其更適合企業(yè)自身的特點,這種做法值得國內企業(yè)學習。
眾所周知,汽車產業(yè)是一個龐大、負責的系統工程,一輛汽車包含了成千上萬個零件,無論是一個發(fā)動機總成還是小到一顆螺絲,都有可能會影響到汽車的整體質量,有的甚至會威脅到駕駛者及行人的生命安全。而對于汽車制造企業(yè)及零部件供應商,任何質量、進度或成本的風險都有可能給企業(yè)帶來巨大的損失。所以,風險管理研究的價值就在于企業(yè)因風險帶來的損失,保證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正風險方面,又可使企業(yè)抓住機遇,促進企業(yè)的發(fā)展。因此,汽車產品開發(fā)風險管理的研究有以下價值:
(1)有利于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項目的成功與失敗都由開發(fā)項目風險管理的強弱度來決定,也決定了企業(yè)的命運。風險管理理論的有效應用,減少和避免項目中的風險,可以減少由于風險給企業(yè)帶來的損失,從而確保企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
(2)有利于企業(yè)保持競爭力。通過風險管理,減少風險給企業(yè)帶來的損失,同時,也是為企業(yè)節(jié)約了成本,有利于企業(yè)保持競爭力。
(3)有利于保證產品的可靠性。通過風險管理,有效地減少產品失效率,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同時,以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為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保障。
(4)有利于處理風險問題的效率。為風險制定預案,風險發(fā)生時以最快的速度反應,可以有效地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
(5)有利于公司內部的團結。好的風險管理體系,不但可以有效的減少風險發(fā)生的概率,同時,也為不同的風險規(guī)定了不同的責任人,避免企業(yè)內部因推卸責任而導致矛盾。
在中國,項目風險管理理論的應用還處在起步階段,隨著風險管理意識的不斷加強,各企業(yè)都在制定自己企業(yè)內部的風險管理流程。而對于汽車零部件企業(yè)來說,由于其面對的汽車制造企業(yè)大多有其自己的項目開發(fā)及風險管理流程,為了與客戶接軌,汽車零部件企業(yè)的流程必須要能夠適應不同的客戶。而不同的零部件件企業(yè)由于其制造的產品、公司戰(zhàn)略及企業(yè)文化的不同,不能直接照搬其它公司的風險管理流程。所以,每個企業(yè)都應該有人來結合企業(yè)自生的特點,并且充分吸取其它企業(yè)的經驗,結合科學的風險管理理論制定出符合企業(yè)自生發(fā)展的風險管理流程。
本文分析論述了項目管理過程及其理論和方法,探討了這種管理思想和理論產生的必然性及對當今企業(yè)的重要性。到目前為止,有關風險管理的具體策略和具體方法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如何綜合的利用好這些工具來管理項目并有效的減少項目中的風險,是當今項目工作者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馮春山,吳家春,蔣馥.項目中主要風險的管理.預測.2002年第6期.
[2]郭波龔時雨譚云濤.項目風險管理[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8.1
[3]周義峰.淺析我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現狀.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年8月.第15卷 第16期
[4]丁榮貴.項目風險管理[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
[5]Fairley V.M.Rao.Tuanala, Applying a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RMP) to manage cost risk of EHN transmission line Project,vol 17,No4,1999,223-235.
[6]R. J. Chapman,The controlling influence on effective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construction design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vol 19,2001,147-160
[7]畢星,翟麗.項目管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8]Chapman C B,Ward S C.Project risk management:pr ocesses, techniques and insig hts[M] . Chichester: JohnWiley and Sons,1997.
[9]盧有杰,盧家儀.項目風險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10]Simon P, Hillson D, New land K. Project 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guide[M].Norwich:The Association for Project Management, 1997., Williams T. The two dimensionality of project ris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6, 14(3):185-186.
[11]郭宇.應用蒙特卡羅法改進項目成本風險分析[J],天津大學學報,vol 35,No3,2002,199-203
[12]徐哲.網絡計劃進度的風險分析[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No3,2000,46-49.
[13] Hayes et al. Risk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J]Thomas Telford Ltd.London,1997,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