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洛萍
飛播造林是一種省勞力、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的現(xiàn)代化造林技術,特別是在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邊遠山區(qū),是加快造林速度,擴大森林資源的有效途徑。選擇正確的技術路線和方法是提高飛播造林成苗的關鍵,本文根據(jù)影響商洛飛播造林的因素,結合商洛實際,提出了提高商洛飛播造林成苗的對策,現(xiàn)總結如下。
37年來全市開展飛播造林48萬hm2,已成林面積18.7萬hm2。通過飛播造林,建成了一批大規(guī)模的公益林和商品林基地,培育了堅實的后備森林資源[1]。丹鳳、山陽、商州毗連的流嶺山系,1976~1985年集中連片飛播造林9.7萬hm2,成林面積7.3萬hm2,形成我國北方地區(qū)林相最好、規(guī)模最大的飛播林區(qū);在鎮(zhèn)安的西口、柞水的鳳鎮(zhèn)、丹鳳的鐵峪鋪、商南的白玉、洛南的保安、靈口建成了連片10萬畝以上的飛播林基地;另外全市建成萬畝以上的飛播林基地60多處。飛播造林使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了9個百分點,成為商洛市荒山造林的主要方式,為商洛市滅荒綠化立下了汗馬功勞,為市委、市政府提出“發(fā)展綠色產業(yè),建設綠色商洛”夯實了基礎。
2.1.1 持續(xù)干旱使飛播造林成苗難度加大 由于商洛的氣候春季連續(xù)干旱,播后無雨,使種子難以及時發(fā)芽,出苗差。全縣平均氣溫11~12.7℃,極端最高氣溫36~41℃,極端最低氣溫-15~-18℃,降雨多集中在7~9月,干旱常以春夏旱為主,近年出現(xiàn)冬、春、夏連旱[2-3]。持續(xù)百日,甚至更長,頻次增加,程度加重,飛播種子在4月份播下去,少量苗木遇伏旱、高溫,使幼苗因缺乏必要的水分供給而枯死。秋播時間較遲,出苗已近秋冬,生長慢,不能充分木質化,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保存率低。
2.1.2 地貌類型有異,植被蓋度大,增加了地面處理難度 商洛淺山植被以草灌為主,蓋度較為適中,深山以次生灌木林及櫟類闊雜林為主,蓋度較大。土石山區(qū),氣候干燥,土層薄,巖石裸露較多,次生雜灌木蓋度低。普遍陰坡砍灌任務大,由于地方財政困難,飛播資金不能到位,加之路遠坡陡,組織群眾砍灌作業(yè)難度大,有的植被處理后,雜灌無法搬出播區(qū),有的砍了上層,下層枯枝灌葉雜草依然很厚,種子仍不能充分觸土發(fā)芽。由于山脊溝底,相對高深,山脊和中上部落種集中,下部和溝壑落種較少;植被蓋度太小,土壤裸露,土層薄,水分流失較快,種子不易發(fā)芽。部分地段植被蓋度大,種子不易觸土,只有植被蓋度適中,種子觸土容易,土壤水分透氣條件適合,出苗較好。陰坡和半陰坡含水量較高,陽坡和半陽坡因日照時間長,地溫高,水分流失嚴重,出苗差。
2.1.3 山高溝深坡陡,播區(qū)地形起伏,使施工作業(yè)難度大 商洛山峰林立,山脈相連,地形陡峭,山高坡陡,山脊走勢起伏較大,海拔差異大,部分播區(qū)的山脊與溝底相對高差200~500m,近幾年飛播高度偏高,飛機在距山脊600~1 000m的距離撒種后,受風力影響,種子漂移較遠,或容易成堆,接種地往往接不到種子或接種量過大,影響飛播質量,達不到預期成苗的效果。
2.1.4 機場設施簡陋,空域干擾多,飛機起飛難度大 商洛市七縣(區(qū))飛播只有丹鳳一個土機場,機場簡陋,一遇下雨就不能起降,天晴后還需一段時間晾曬。加上飛播期受空軍管制,飛行制約因素多,空域申請難度大。鎮(zhèn)安、柞水兩縣離機場最遠,飛播往返要經過六嶺,航路氣流影響最大,干擾多,播時長,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最主要是延誤了最佳播種時間。
2.2.1 播期的選擇不當 一般在海拔1 000m以下低山進行飛播,由于春播3~4月正值春旱,特別是在干旱的陽坡,播后因春旱以及連續(xù)夏旱,種子不能覆土,沒有充足的水分,就不具備發(fā)芽的條件,因此出苗效果很差。
2.2.2 播區(qū)選擇不當,未能貫徹適地適樹的原則適地適樹原則就是要使“地”和“樹”基本適應,“地”是立地條件的綜合,包括氣候、土壤、植被、地形、海拔等因素,相當復雜,是綜合起作用的,由于商洛飛播對此不夠重視,播區(qū)選擇不當在所難免。加之我們對所播樹種選擇調查研究不夠,致使飛播造林成苗效果欠佳。
2.2.3 種子質量低劣 種子質量的好壞是影響出苗率的關鍵,商洛飛播種子多由外地調運或本地供種,質量難以保證,有時種子質量差,多空粒、癟粒或成熟度不夠、種胚壞死,即使雨量充足、土壤肥沃也無法出苗。
2.2.4 播后管理不善 種子播后不能完全落實責任進行管護,重造輕管,人為破壞、鳥鼠危害以及病蟲害等現(xiàn)象相當嚴重,影響了飛播造林成苗效果。
在飛播造林之前必須科學合理地選擇最佳播區(qū),這一階段工作做不好,就會直接影響播種、施工和管理技術措施的落實,從而影響飛播成效。那么,如何才能把這項措施落實得更好,在以往的工作中,堅持“適地適樹、集中連片、科學合理、重點生態(tài)區(qū)域優(yōu)先、從易到難”的原則,把播區(qū)選擇在陰坡、半陰坡,陽坡面積不超過40%的地區(qū),選在郁閉度<0.4,林下更新不良的低質、低效林地的地段。在考慮適地適樹和自然條件的同時,還要注意選擇在群眾勇于接受、鄉(xiāng)村領導普遍重視的區(qū)域。
商洛地處秦嶺南坡,為秦嶺土石山區(qū),是暖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氣候,針對商洛氣候特點,結合多年飛播經驗,最佳飛播期以8月份為宜。既可以保證種子發(fā)芽溫度,又可以保證種子有充足的水分和養(yǎng)分,延長幼苗生長期,保證幼苗充分木質化,安全越冬。
種子質量好壞,不僅直接影響飛播造林種子發(fā)芽率和成苗率的高低,而且影響著飛播造林成本的大小。如果種子質量差,發(fā)芽率低,播區(qū)設計再合理,飛播質量再高,氣候條件再好,飛播造林成苗也不可能提高。因此,播前必須對種子進行認真篩選和發(fā)芽試驗。不得選用劣質種子,必須選用二級以上的種子,且三證(檢驗證、檢疫證、調撥證)齊全,才能裝機播種。
按照“適地、適樹、適種源”的原則綜合確定。飛播造林地要選擇多樹種組合,如松漆混交等,飛播造林后容易形成喬、灌、草混雜的林相。建議應在配種比例上進一步探索,多播混交林,尋找最佳配比效果,提高林分的抗逆性和穩(wěn)定性。
植被種類、覆蓋度和生長狀況等因素直接影響到種子觸土、發(fā)芽和幼苗生長,同時對鼠類的棲息也有很大關系,通過整地有利于飛播種子觸土生根發(fā)芽,更有利于飛播幼苗的生長期。對枯枝落葉層較厚的灌木林地先進行帶狀或穴狀砍灌處理,對于土壤表層堅硬、坡度較緩的荒山荒地應再進行簡易破土整地。播區(qū)地面處理措施主要是煉山,播區(qū)實施地面煉山,播后出苗56%,保存率達41%。
嚴把播前準備、播中組織、播后調研“四個關口”。一是播前準備工作要及時到位。首先要成立飛播組織機構,落實地面指揮、聯(lián)絡通訊和實地接種、后勤服務等各方面工作人員,明確每個人員的工作職責,進行飛播技術培訓和演練,保證飛機播種順利進行,不延誤播期。二是施工要地空密切配合。以便及時調整飛行高度和調節(jié)播種閥門,從而保證種子的撒播均勻,提高飛播質量。三是成苗調查要及時準確。四是高分子吸水劑及忌避劑拌種是提高飛播造林成效的重要措施。為了有效避免鳥鼠危害和干旱威脅保證播后出苗率,在飛播前對種子進行高分子吸水劑和忌避劑拌種,以保濕催芽,減少鳥鼠危害損失。用高分子吸水劑拌種,據(jù)調查可提高出苗率12.3%~18.5%,在土壤干燥,空氣濕度小的干旱山地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對播區(qū)內適宜地塊進行補植和對成苗調查不合格播區(qū)進行復播是提高飛播造林成效的一個有益補充。要始終堅持補植、復播與飛播并重的原則,善始善終地做好補植復播工作。
對播區(qū)進行封育、管護是提高飛播造林成苗的關鍵性工作,缺少封育、管護這兩項措施勢必造成勞而無功,收效不佳。只有采取措施進行封育管護,牛羊才不得入內,減少人為破壞才能確保飛播成苗成效成功。在飛播之前,所要實施的播區(qū)權屬進一步明確到具體單位,落實責任人員,簽訂飛播造林責任合同,夯實管護責任。施工結束后,立即落實管護人員采取死封硬堵與巡山制度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全封或半封3~5年。同時,在播區(qū)附近鄉(xiāng)村招聘專兼職護林員,堅持天天巡山,避免人為破壞,隨時監(jiān)控病蟲、火災的發(fā)生,積極做好防蟲、防火工作。目前商洛全部播區(qū)均與責任單位和管護人員簽訂了管護合同,落實了獎罰措施進行管護,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1] 謝銀鎖.洛南縣飛播造林成效低的原因及對策[J].農技服務,2011(5):700.
[2] 楊興文.淺議提高飛播造林成效的技術措施[J].農技服務,2011(12):32.
[3] 竇美英.佘洛萍.商洛市飛播造林成效及應對措施[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2(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