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華
(通聯: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zhèn)農技校 131311)
優(yōu)質鯽魚適應性強,食性廣,在養(yǎng)殖中只要選對品種,把握好養(yǎng)殖技術,加強飼養(yǎng)管理,完全可以達到快生長、產量高、效益好的目的。優(yōu)質鯽魚池塘主養(yǎng)技術如下。
生產實踐表明,鯽魚在自然條件下生長較慢,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特別是經選育的新品種,生長速度明顯加快。隨著我國魚類遺傳育種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在天然野生鯽魚的基礎上馴化選育出了多種具有生長優(yōu)勢的名優(yōu)鯽魚品種,如方正銀鯽、異育銀鯽、彭澤鯽、百花鯽、松浦銀鯽、日本白鯽、湘云鯽、胭脂巨鯽以及近年發(fā)展的“中科三號”等。在養(yǎng)殖中,應根據當地的資源、水質、市場等養(yǎng)殖條件及魚種來源等因素,選擇生長速度快、產量效益高、適合當地養(yǎng)殖、抗病抗逆性強的名優(yōu)新品種。
根據鯽魚的生活習性,放養(yǎng)時應把握“宜早不宜遲、宜大不宜小”的原則,一般每畝放養(yǎng)冬片魚種2000尾左右,夏花魚種2500尾左右,搭配其它魚種20%左右。放養(yǎng)時間要盡量早,放養(yǎng)時要求規(guī)格要大而整齊,冬片魚種宜在5~6.5cm,夏花放養(yǎng)要盡量大。為充分利用池塘有機碎屑及浮游生物,可在池塘中搭配鰱鳙魚等濾食性魚類,搭配比例可控制在10%~20%,如果比例過高,因鰱鳙魚市場價格較低,降低了養(yǎng)殖效益。另外,放養(yǎng)時不宜搭配鯉草魚,因為鯉草魚與鯽魚食性略同,且鯽魚搶食能力較差,勢必影響到鯽魚的生長。放養(yǎng)時應注意池塘消毒及魚種消毒,以防各種病害發(fā)生。
鯽魚的投喂和施肥要以“投喂精飼料為主,結合施肥培養(yǎng)水質為輔”為原則,進行科學投餌施肥。在具體投喂過程中,應把握以下4個方面的技巧。
1.搭設餌料臺 最好在池塘中間離池埂3~4m處搭設好餌料臺,一般每畝池塘搭建1~2個。
2.馴化投喂 在投餌前5分鐘用同一頻率的音響(如敲擊飼料桶的聲音)對魚類進行馴化,時間一般5~7天。馴化方法是:先停食1天,然后在第二天喂食,先將一瓢顆粒飼料慢慢地呈扇形撒放水中,力求飼料同時到達水面,分布范圍要??;第二次以同樣的方法投料,兩次投料時間相隔5分鐘左右,保持此頻率不變,馴化1.5小時。第三天重復頭一天的動作,馴化1小時。第四天以后每天保持1小時的馴化時間,直到魚類全部上浮到水面搶食,飼料在水表層20cm的深度內全部吃完并養(yǎng)成在水面爭食的習慣為止。
3.堅持“四定”投餌
(1)定點 選擇池中固定位置定點投喂,一般選在餌料臺上進行投喂。
(2)定時 選擇每天溶氧較高的時段,根據水溫情況定時投喂,當水溫在20℃以下時,每天投喂1次,時間為上午9時或下午4時;當水溫在20~25℃時,每天投喂兩次,在上午8時及下午5時;當水溫在25~30℃時,每天投喂3次,分別在上午8時、下午2時和6時;當水溫在30℃以上時,每天投喂次1~2次,選在上午9時。
(3)定量 按飼料使用說明,根據池塘條件及魚類品種、規(guī)格、重量等確定日投喂量,每次投餌以80%~85%的魚群食后游走為準。
(4)定質 要求投喂合格的全價配合飼料,其中各種成分的含量都能滿足魚類生長之需,且要求配方科學,配比合理,質量過硬。
4.講求方法 投喂時注意,不可將飼料一次性倒入池中,以免因營養(yǎng)成分溶解散失而造成浪費。由于鯽魚單次攝食量少,需要多次攝食,在生長旺季鯽魚日投喂次數可提高到5~8次,應把握“少量多次”的原則,這樣多次投喂可滿足鯽魚的攝食習性,飼料在水中的停留時間短,營養(yǎng)成分損失少,從而提高投喂效果、降低餌料系數。在陰雨天或氣壓比較低、溶氧不足時,可減少投喂或不投喂。
1.認真巡塘 堅持早、中、晚3次巡塘,隨時掌握水質的變化及魚的攝食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2.餌料投放 投餌要堅持“四定”原則,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所投放的餌料要清潔衛(wèi)生,嚴禁投喂發(fā)霉變質的餌料。并要根據“三看”(看天氣、看水色、看魚的攝食情況)對具體投餌量及時進行調整。
3.水質調節(jié) 為促進鯽魚的快速生長,應使水質保持良好的生產狀態(tài)。因此要每3~5天加注1次新水,特別是在8~10月份,要經常加注新水,始終保持水質“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25~30cm。
4.正確使用增氧機 增氧機有增氧、攪水、曝氣的功能,可有效防止水質的惡化。增氧機要根據天氣情況正確使用,使用的原則遵循:“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連綿陰雨半夜開,晴天傍晚不開,陰雨天白天不開,浮頭早開,魚類生長季節(jié)堅持天天開”的原則,以增加池水的溶氧,防止魚體缺氧,促進鯽魚的快速生長。
5.魚病防治 盡管鯽魚對各種不利因素的抵抗力較強,但也要時刻防止疾病的發(fā)生。魚病的防治應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魚種投放前要用3%~4%的食鹽水進行浸浴。在魚類生長的旺季,每畝用生石灰15~20kg或1~2kg漂白粉化水后全池潑灑10~15天,以改善水質,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在7~9月的高溫季節(jié),還要定期投喂藥物,防止腸道病的發(fā)生。秋季是寄生蟲病暴發(fā)季節(jié),因此在9月上旬,一般按0.7mg/L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或0.2~0.3mg/L的晶體敵百蟲進行全池潑灑,預防寄生蟲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