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茂,時愛春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是指栓子進入腸系膜上動脈,發(fā)生急性完全性血管閉塞。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可使腸系膜上動脈血液供應突然消失,導致腸管缺血,壞死,功能障礙[1]。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迅速,腹痛為突然發(fā)生,并且疼痛劇烈,伴有惡心嘔吐。早期時疼痛癥狀和體征不相符合:腹痛劇烈而腹部體征較少出現(xiàn)[2]。當患者出現(xiàn)排出紅色血便或者嘔吐血性胃內(nèi)容時,腹痛癥狀可能減輕,但腹膜刺激征象可能引出如:腹部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等,腸鳴音減弱或消失。叩診檢查有移動性濁音時,腹部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性液體,提示腸管壞死。隨病程進進一步加重,患者可出現(xiàn)少尿,血壓降低,休克等周圍循環(huán)衰竭的體征。本文報道1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患者的診治過程,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女,64歲,因反復咳喘10年,加重10d入院。主要體征:端坐位,口唇輕度發(fā)紺,桶狀胸,叩診呈過清音,聽診呼吸音減弱,可聞及散在干濕啰音。輔助檢查:雙肺CT:雙肺炎癥,左肺不張,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胸膜增厚粘連。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肺心病,心功能4級。
入院后考慮患者病史較長,炎癥感染較重,血白細胞明顯高于正常,給予頭孢四代藥物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及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病情略好轉,憋氣減輕。住院第3天患者出現(xiàn)腹痛,大便困難,給予肥皂水灌腸,大便顏色正常?;颊呷愿雇?,惡心,嘔吐胃內(nèi)容物,查體臍周壓痛,無反跳痛,腹部透視無異常,給予山莨菪堿解痙,并建議CT檢查,患者家屬考慮CT費用昂貴,暫不同意。住院第4天給予腹部和婦科B超檢查:膽囊炎,宮腔積液,請普外科及婦科醫(yī)師會診不排除腸痙攣,禁飲食?;颊呷圆煌釩T檢查,禁飲食后患者病情略好轉,住院第6天患者自己飲水后出現(xiàn)惡心、腹痛、嘔吐,未排便,查體:腹部軟,臍周輕壓痛,輕反跳痛,給予腹部強化CT檢查,最終診斷為腸系膜上動脈栓塞。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并發(fā)癥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 (DIC)、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肺性腦病、呼吸衰竭等,考慮本例患者肺源性心臟病長期缺氧可能引起血栓形成,最終導致腸系膜動脈栓塞。腸系膜動脈栓塞的檢查特點:(1)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可見明顯升高,血清乳酸脫氫酶 (LDH)、堿性磷酸酶 (AKP)、肌酸激酶 (CK)均高于正常。溶解纖維蛋白原標記物D-二聚體水平的高低有助于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診斷。實驗室檢查結果該病診斷無明顯特異性。(2)腹部平片和腹透:X線檢查難以明確有腸管缺血的現(xiàn)象,早期無特殊表現(xiàn),只用于排除其他疾病用,晚期由于腸缺血可導致腸梗阻,大量積液積氣可查見。(3)彩色超聲: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可根據(jù)血管內(nèi)血流速度和方向,判斷有無栓塞及栓塞的部位,但腸梗阻時,腸管擴張,腸內(nèi)積氣可干擾診斷。(4)CT檢查:CT血管成像 (CTA)技術對腸系膜血管栓塞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高。(5)血管造影診斷較準確。由于有些基本檢查無特異性,可能會延誤病情診斷,請臨床同仁們引起重視。
1 陳灝珠.實用內(nèi)科學 [M].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937-1938.
2 吳階平,裘法祖.黃家泗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985-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