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英
(忻州市忻府區(qū)疾控中心附屬醫(yī)院,山西 忻州 034000)
肺結核是一種呼吸系統慢性傳染病,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因軀體痛苦和精神壓力,患者常常出現情緒波動,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臨床實踐證明,如果在治療中開展積極的心理護理,給患者以心理支持,改善心理素質,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促進疾病康復。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qū)疾控中心附屬醫(yī)院在2008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間,加強了結核患者的心理護理研究,探索出一套有效的護理辦法,取得了一些經驗,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2008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間共登記治療肺結核患者1 355例,其中男性841 例,女性514 例。年齡7 ~82 歲,以青壯年居多。本組病例中,來自農村894 例,占66%;農民921 例,占68%。1 355例中,痰菌涂陽624例,涂陰731 例(重癥涂陰6 例);初治患者1 271例,復治患者84 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實施工作指南》規(guī)定的診斷標準,并遵照指南規(guī)定的治療方案實施治療[1]。本組病例均不住院治療。
本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和焦慮心理。產生的原因有:a)對自己的病情不清楚,甚至難以接受結核病的診斷,易受“肺癆是難治、不治之癥”的影響。b)既擔心自己患了重癥疾患,又害怕將此病傳染給家人、親友。c)擔心經濟難以承受。d)復治患者用藥時間延長,藥物不良反應造成肝、腎損害和聽力、視力下降。這類的治療依從性降低,不能按規(guī)定的方案治療,漏服藥物或自行減少服藥量,或尋找所謂偏方、驗方,破壞治療的規(guī)律性,常常出現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干、尿頻、出汗、震顫和運動不安等軀體癥狀。
近半數患者有自卑心理。結核病患者擔心自己患了傳染病而被歧視,而被親人嫌棄,影響家庭關系;怕影響就業(yè)、工作;怕受到同事、同學或周圍人群疏遠或冷漠;自覺低人一等,不敢與他人接觸。甚至有患者不愿意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和住址,不愿意讓醫(yī)護人員進行訪視等。他們回避人際交往,自尊心受挫,悲觀絕望,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同時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郁、失望等。
排菌結核病患者需要隔離治療,因隔離治療使患者與外界溝通減少,缺少家庭和社會的情感關愛使患者變得少言寡語,情緒低落,不愿與人接觸,產生孤獨寂寞感。表現為情緒低落、憂郁焦慮、失眠等癥狀。
長期的疾病折磨,結核病患者的勞動能力、工作能力降低,嚴重影響事業(yè)發(fā)展、家庭生活。特別是中青年結核病患者,他們正處于肩負家庭生活和工作重擔時期,其社會角色與結核病患者角色形成巨大反差,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使其出現抑郁情緒,回避人際交往。老年性結核病患者對治療缺乏信心,擔心影響下一代,整天憂心忡忡。長期治療不愈的患者情緒不穩(wěn)定,抑郁狀態(tài)更為明顯。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興趣減低、悲觀,缺乏主動性,飲食睡眠差,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組織鄉(xiāng)村醫(yī)生及患者家屬學習有關結核病的防治知識和國家實行結核病防治的政策、策略,不斷增強他們防治疾病的信心,增強防病治病責任心,做好對患者的治療指導工作和護理工作,同時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并將其應用在分管病人實際管理中。
讓患者建立對待疾病的正確態(tài)度,給結核病患者講述現代結核病的治療知識,使其了解結核病是一種“防有措施,治有辦法”的疾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及時復查的必要性和規(guī)律治療的重要性。
充分理解結核病患者的心情,關心、同情結核病患者的處境,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分析癥狀,解釋病情,傳遞治療效果,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從思想上消除患者的顧慮,疏導負面情緒,使其由抑郁、焦慮、失望轉變?yōu)橹鲃臃e極配合。
鼓勵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融洽患者與家人的關系,使其從中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
讓患者與病友建立聯系,訴說各自內心的感受,宣泄情緒,交流自己保養(yǎng)身體的心得。這樣可以使患者結交許多新朋友、了解許多有用的信息,有利于重建生活的信心。
1 355例患者中,初治肺結核治愈率為92%,復治肺結核治愈率為79%。
肺結核由于療程長,聯用藥種類多,用藥量大,不良反應常見。以及長期以來,人們在治療過程中常出現中斷治療或不規(guī)律用藥現象,導致廣泛耐藥,治療難度逐步加大[2]。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衛(wèi)生對預防和改進人類健康事業(yè)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3],普遍認識到心理因素對結核病治療的影響。臨床實踐也證實了開展心理護理對結核病防治的重要性。其意義在于提高了社會人群對結核病的防病意識,提高了結核病防病知識素養(yǎng),患者由被動治療變?yōu)橹鲃又委?,提高了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效果?/p>
從心理角度來講,通常一個人遭遇不幸時,心理反應會經過否定、憤怒、沮喪、討價還價和接受五個階段[4]。不少人在疾病的折磨下患了焦慮癥、抑郁癥、精神萎靡。心理支持的目的在于對患者進行抗癆藥物治療的同時,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方法,采取勸導、啟發(fā)、鼓勵支持、同情、說服的方法幫助和指導患者。配合醫(yī)生做好患者及家屬的思想工作,幫助患者保持情緒穩(wěn)定,克服悲觀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是護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內容[5]。通過分析認識面臨的問題,幫助患者發(fā)揮潛在的能力和優(yōu)勢,正確面對各種困難或心理壓力,渡過心理危機完成規(guī)律治療,早日康復。
團體心理支持和電話心理咨詢是對結核病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的重要方法。本組病例在護理中除了定期隨訪外,還保持電話聯系,隨時給患者答題解難,解決心理問題。同時介紹病友互相聯系,交流經驗,溝通思想,講述自己的心理歷程,以互相幫助、互相鼓勵?;颊咴诓∮训闹委熃洑v中得到啟發(fā),改善心理調整和自我感覺。
現代結核病的治療以化療為中心,化療又以不住院治療為主。不住院化學療法是指在醫(yī)務人員指導下或監(jiān)督下在門診或家中遵醫(yī)囑進行治療,并按醫(yī)囑要求進行復查,是有組織、有計劃按結核病規(guī)范要求進行的防治活動[6]。護理人員應充分認識肺結核不住院治療的內涵、意義及其特點,根據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護理方案。護理人員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學習心理學知識,努力研究心理護理的技巧、方法,給病人提供更豐富的高質量的心理護理,使患者盡快得到治愈康復。
[1] 衛(wèi)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實施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9.
[2] 李佳梅. 肺結核患者治療失敗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24):185-187.
[3] 王光晨,主編.醫(yī)學心理學基礎[M]. 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聯合出版,1995.
[4] 王黎霞,成詩明,主編.結核病患者的心理支持[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2.
[5] 張俊琴.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相結合對提高耐多藥肺結核病人治療依存性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2,10(4):983.
[6] 謝惠安,陽國太,林善梓,等. 現代結核病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