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敏
(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大學英語的主體課程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而且基礎性也比較強,其教學設計一般都會以系統(tǒng)性的課程作為核心內容,以最適宜學生進行學習作為關鍵性的設計目標。通過對大學英語的教學設計的詳細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當前階段兩個比較顯著的狀況是:其一,很多高等院校不能充分看到教學設計對于英語教學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思想仍然停留在緊抓教材內容和保證課堂互動交流的基礎之上;其二,教師往往把教學設計集中在對教材內容形式的改變之上,比如采用PPT以及圖片制作等方式。與此同時,教師們也處于一種不良情境之中,不僅課時比較多,而且授課任務也非常繁重。
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一直是教師們的熱點話題。通過長期的實踐,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教學設計工作實施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效果的改善狀況,但是,這種觀念卻很少被實踐者們察覺到。要想做好教學設計,就需要全面考慮教學過程涉及到的主導因素,包括學生、教師、教材以及多媒體硬件設施,并且把這些因素都緊密聯(lián)系起來,產(chǎn)生最優(yōu)的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能夠通過系統(tǒng)的方式實現(xiàn)從教學理論到教學活動的轉換,理論研究的內容包括教學的原則、任務、組織方法以及最終效果等,成為教學實踐者們進行教學方案的規(guī)劃和決策的最根本的依據(jù)。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規(guī)劃過程中,教學實踐者設計的根本依據(jù)是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目標,教學設計必須能夠完成這個目標。設計的方案不僅要具有針對性,而且能夠體現(xiàn)其整體性,因此需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規(guī)劃。第一,進行教學質量的分析,從這個角度出發(f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并且進行教學資源的挖掘與嘗試,最終得到完整的教學方案,通過課堂上的具體實踐進行教學方案的考察和完善。絕大多數(shù)的教學設計成品當中包含了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教學設計的整體規(guī)劃、教學資源的挖掘、教學方案的進行以及教學方案的評定和完善等基本內容,而這些要素的優(yōu)化控制離不開系統(tǒng)性較強的教學設計方式的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大學英語教學也在不斷地進行信息技術的整合,受限于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應用能力,其教學設計存在幾個比較顯著的問題。
大學英語教學中,不論是教學目標的合理設定和教學主體的偏向,還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情境的具體安排,都面臨著很大的問題。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缺乏基本的認識,沒有一個完善的理論作為支撐,而且忽略了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的選擇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知識結構,學習情境的設定也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從這些方面來看,教師自身的理論和技能都比較欠缺,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提升。
教學方案制定的核心基準就是教學的目標,也是教學效果評定的最終落腳點,而教學過程當中涉及的教學的整體編排、重難點的確定以及內容的選取都依托于教學的目標。教學目標的設計內容需要考慮到三個方面:其一是課程的設計目標;其二是單元性的目標;其三是節(jié)點性質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教師沒有明確教學目標和課堂授課結構二者之間的區(qū)別。教學目標就是要明確教學當中所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而最終結果就是授課完成之后學生卻沒有掌握解決問題的關鍵技能。
基于深入研究現(xiàn)階段大學英語教學的整體特征以及發(fā)展狀況,人們一般把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鎖定在五個方面,包括自主性學習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新與批判思維的培養(yǎng)、跨越文化的交流能力的提升、聽說讀寫的基本語言素質的培養(yǎng)以及中西文化知識的對比與接受。面對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決定了外語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多操作軟件的使用逐漸成為一種必備的基本要求。
在追求大學教育一般性目標的同時,英語教學還需要充分體現(xiàn)其獨特性。進行英語課程教學的核心成效是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進行彼此的溝通與交流。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大學英語需要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而進行素質教育成為前提。另外還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的學習時間和精力很有限,沒有辦法把知識全部學完,而且未來的交流方式也無法確定,這就決定了文化知識學習的不確定性,進一步體現(xiàn)出了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由于各方面的條件限制,大學英語完全網(wǎng)絡化還不能夠實現(xiàn),這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因此,教學設計一定要把學生作為中心點,同時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列為關鍵性的內容。教師在進行設計之前一定要詳細了解學生的具體需求和興趣,有針對性地進行內容的選擇和安排,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也要注重培養(yǎng)自身的素養(yǎng),提升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引導的能力,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類型進行教學結構的合理調整和變更。
針對目前的教學體系,教師把語言和內容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是一個最合理的選擇。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當中,需要慎重選出課堂的授課內容,另外還要進行教學情境的設置,以保證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來講至關重要。語言情境的設置一定要結合現(xiàn)實條件,切實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認知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收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反之,則可能會使得英語教學顯得呆板機械,沒有太大的實際效果,久而久之,學生甚至可能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嚴重阻礙英語教學的發(fā)展。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越來越高,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和需求也在迅猛上升,因此大學人才的教育和培養(yǎng)面臨的挑戰(zhàn)也在不斷增加。高等院校只有不斷提升大學英語教學的品質,才能夠保證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解決學生存在的厭學以及學不好的問題,這對于高等院校的教學實踐者來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因此,進行教學設計的改善與完備已經(jīng)成為一個必然的任務和趨勢,需要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和奮斗。
[1]李曉娜.大學英語教學設計中學生的研究性學習[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7).
[2]馬志輝.大學英語研究性學習的有效實施:問題與策略[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3]李妍,張巨武.高職院校任務驅動型英語寫作課教學設計[J].空中英語教室:社會科學版,2011(3).
[4]孫冬苗.大學英語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6).
[5]鐘馥蘭.研究性學習與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J].欽州學院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