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新江
首先,必須明確抗菌藥物的具體概念。長期以來,臨床方面會混淆其概念,從而導致該類藥物的管理存在諸多問題。
大家常常把抗感染藥、抗菌藥物、抗生素之間混淆。其實,抗感染藥物可用于病原體導致感染的各種疾病??咕幬锛淳哂袣⒕蛞志δ埽股?、磺胺藥、異煙肼、咪唑類、喹諾酮類、呋喃類等[1]??捎糜谥委熡筛鞣N病原微生物造成感染性疾病,但不能治療病毒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蟲疾病??股厥侵肝⑸铮毦?、真菌、放線菌)在生命過程中形成的相關代謝產物,是天然有機化合物,能夠選擇性地殺滅或抑制目標病原微生物。綜上可知,抗生素、抗菌藥物、抗感染藥物三者既有聯系,也有區(qū)別,范圍從小到大。
2.1 病原學送檢率低 不同的抗生素對應抗菌譜也有所不同,其抑菌效果與細菌敏感性都有差異。臨床方面利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時,應先盡快分離出相應的致病菌,并實施藥敏試驗,進而挑選合理、有效的抗生素。但是,國內醫(yī)院病原菌的實際送檢率只有6.19%~37.87%,大部分醫(yī)生都是憑經驗用藥,通常都沒有送檢標本及做有關的藥物敏感試驗[2]。這樣,往往使治療效果欠佳,有的還會導致二重感染。這表明抗菌藥物的濫用會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
2.2 抗菌藥物使用率偏高 據有關報道可知,美國醫(yī)院使用的抗菌藥物中有20%~50%的用量不是必須的,這樣導致每年還需額外支出1億美元用于受到耐藥菌感染患者的治療之中[3]。而我國在抗菌藥物使用方面的問題更為突出。比如,三級醫(yī)院對抗菌藥物使用率達到70%,二級醫(yī)院高達80%,一級醫(yī)院甚至高達90%。同時,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維持在35.16%~71.38%[4]。對此類藥物的使用率,手術科室為80.70%,非手術科室為61.97%。這些都離衛(wèi)生部提出的使用率保持在50%以內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從使用該類藥物的目的來看,多數都為預防性用藥,約66.72%,而治療性用藥僅為33.28%。若不合理應用或過度應用此類藥物,就會引起耐藥菌的出現。
2.3 抗菌藥物聯合使用不規(guī)范 部分抗菌藥物抗菌譜比較相近,另有部分藥物包括同一種成分卻有多個藥品名稱。聯合使用即重復使用,不僅提高了細菌的耐藥性,還增加了藥物不良反應,有嚴重的安全隱患。此外,臨床方面還存在配伍禁忌的藥物合用問題。比如,維生素C和慶大霉素合用,會制約慶大霉素的抗菌活性。紅霉素與四環(huán)素合用,制約了地高辛的代謝,從而導致后者血藥濃度上升,從而引起地高辛中毒[5]。頭孢類與青霉素類藥物合用,會引起交叉過敏反應。
3.1 做好病原學檢驗工作 由于用藥缺乏針對性,在未確定具體的致病菌之前,就開始盲目亂用抗菌藥物。因此,要做到合理用藥,最關鍵的就是要及時查出相應的致病原。針對細菌感染,尤其是出現中重度感染,首先要求收集相關臨床標本,然后找到致病菌,了解藥敏情況,最后,才能有針對性地使用抗菌藥物。不過,很多醫(yī)生在治療嚴重細菌感染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廣譜、新型、價格昂貴的抗菌藥物,這樣,使細菌檢出率都比較低。提升病原學診斷水平有助于臨床醫(yī)生積累抗感染方面的經驗。
3.2 抓好醫(yī)院的宏觀管理 醫(yī)院的有效管理是確??咕幬锖侠硎褂玫闹匾U?。醫(yī)院必須參照衛(wèi)生部《醫(yī)院感染管理規(guī)范(試行)》的相關要求,構建相關的管理制度,成立專家咨詢小組,為臨床提供相關信息,如藥物的適應證、用法、用量及禁忌證、注意事項等,指導醫(yī)師規(guī)范使用此類藥物,同時,參與到嚴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會診工作中[6]。特別是對于要求特殊保護的抗生素,必須經嚴格的審批后才能使用。同時,要密切觀察用藥過程中是否有不良反應,建立不良反應報告制度,盡量把不合理用藥減少到最低水平。
3.3 加強對相關知識的培訓 要加強對臨床醫(yī)師在抗菌藥物方面的培訓,組織專門的講座,宣傳相關的知識,如抗菌藥物的相關常識、藥代動力學、細菌耐藥原理等。針對新上崗的醫(yī)務人員,要抓好對他們的教育和考核工作,將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相關培訓工作融入到再教育學分管理當中。高級職稱醫(yī)師對抗菌藥物的使用擁有最高的管理權限。強化對高級醫(yī)師的培訓,優(yōu)化他們的知識結構,充分發(fā)揮出他們對抗菌藥物把關作用。
3.4 重視對特殊使用級用藥管理 抗菌藥物通常分成3級;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7]。特殊使用類藥物是指存在明顯的副作用,不可隨意使用或價格昂貴、剛剛上市的抗菌藥物,如果出現耐藥反應,會引起嚴重后果[8]。使用這類藥物時,首先需填寫申請表,然后,由科室主任與具有高級職稱的相關醫(yī)師共同審核,若不達標,藥事部對于這些申請都要一律拒絕發(fā)藥。
3.5 對抗菌藥物的使用進行實時監(jiān)控 根據醫(yī)院感染信息系統實現對抗菌藥物的實時監(jiān)測,自動化篩查與統計相關數據,并和專職人員一起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并及時進行反饋,將所得結果及時反饋給臨床醫(yī)師,使其更合理、規(guī)范地用藥[9]。
[1]劉永明.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新認識[J].鎮(zhèn)巴縣科技創(chuàng)新???,2013,3(1):33-35.
[2]丁萌.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難點及其對策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1):381-382.
[3]唐志強,蘇百齡,陳華.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現狀及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2012,5(12A):107-108.
[4]謝遷.抗菌藥物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J].中國病案,2012,13(1):41-42.
[5]劉天吉.淺談抗生素的合理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55.
[6]金洪梅,郭春梅,馮玉梅,等.合理使用抗菌藥淺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12(18):106-107.
[7]趙瑛,周銘.加強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管理的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1,32(12):2492.
[8]馬玲.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9):1170-1172.
[9]李麗,莫敏施,袁云艷.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致不良反應分析[J].當代醫(yī)學 2013,19(16):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