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蓉
(建湖縣第二實驗小學,江蘇 建湖 224700)
幸福感這個詞,近來屢見報端,是一個人生活、工作幸福指數(shù)的代表。教師,尤其是擔任班主任的教師,也離不開職業(yè)的幸福感,做班主任有沒有幸福感?什么是班主任的幸福感?如何獲取班主任的幸福感?這不僅僅是教育專家,更是眾多班主任本身都很關注的話題。以前,一說“班主任”這個詞,我們想到的會是家長的信任,社會的贊美,學生的敬愛,這是一個充滿幸福感的詞匯;而如今提到班主任,我們聽見的卻是屢屢不絕的怨言:任務太重、壓力太大、待遇太低……似乎這個詞與“幸?!睙o緣。
我們經(jīng)常接觸到“幸福感”這個詞:家庭的幸福感、愛情的幸福感、職業(yè)的幸福感,等等。哈佛大學泰勒·本·沙哈爾博士說:“當正面情緒多于負面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比绻腋J且环N美好感受,是一種積極心態(tài),是一種快樂習慣,是一種價值追求,那么幸福感就是一個人在物質(zhì)、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得到滿足時或逐步實現(xiàn)既定目標時內(nèi)心積極而快樂的情感體驗和自我超越的使命感。它是一種感覺,取決于個人對生活、工作和社會的綜合滿意程度。影響一個人的幸福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生活收入水平、身體健康情況、家庭和諧程度、工作單位制度、業(yè)余精神文化生活、社會聲望和評價體系,等等。本文提到的班主任幸福感,是一種工作幸福感。
細究班主任這一個職業(yè)定位,班主任的幸福感應當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獲得的專業(yè)滿足感、成就感、快樂感和使命感。
在學校,我曾經(jīng)采訪過大部分班主任,了解他們作為班主任的幸福感,得出的調(diào)查結(jié)論是:總體上他們現(xiàn)在的班主任幸福感是不高的,甚至可以說班主任的生存狀態(tài)令人擔憂。我們的班主任普遍感到工作重、壓力大、待遇低,缺少幸福感,因而出現(xiàn)了教師不愿當班主任的現(xiàn)象。很多人認為當班主任太苦太累、工作壓力大,每天起早貪黑、忙忙碌碌。既要上課,又要教育和管理學生,還要在家長和學生之間溝通。此外,學生安全更是要時刻掛在心頭,真是有忙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其原因經(jīng)過分析如下:
1.孤獨感較強。學生一旦有什么事,首先會去找班主任,不管大小都要靠班主任解決,不僅學生、家長這樣認為,就連學校同事、任課教師,乃至學生處等部門都這么認為。所有責任交給班主任,班主任只能孤身奮戰(zhàn),身心疲憊,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班級工作的有效開展,這是教師不愿當班主任和班主任教師缺乏職業(yè)幸福感的重要原因。
2.教學壓力較大。班主任在教育系統(tǒng)內(nèi)并不是一個單獨的“職務”,是由學科教師“兼任”的,什么老師都可以做班主任。搞好自身承擔的學科教學是班主任要做到的,還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級,擔子確實不輕。班主任教師如果期末學科統(tǒng)測成績在年級段排名較低,會感到內(nèi)疚、不安,更何況班主任要顧及的成績不僅僅是自己任教的學科,當看到自己任教的學科成績相對尚可,卻因為其他學科導致成績整體落后的時候,班主任的挫折感和無助感會更加嚴重,這樣就會感到當班主任是個負擔,壓力感較大。
3.相應待遇不公。班主任的收入問題是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難題。大部分學校的班主任工作量一直沒有較明確的計算,只計算課時數(shù),而班主任管理工作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似乎被忽略不計。班主任不用持證上崗,在教師專業(yè)技術評聘中,也沒有班主任的系列職稱,這就導致了班主任對自己的工作難以產(chǎn)生較高的熱情。教師是有情感人,也需要相應的激勵。
4.管理職責過重。當今的班主任工作的職責范圍越來越寬泛,班級里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班主任管,工作上要盡心盡力,但在權(quán)利享受上卻不能對等。班主任除了擔任主科的教學任務,完成自己的教學工作量之外,還要承擔班級管理(繳費注冊、回執(zhí)收發(fā)、衛(wèi)生掃除、處理班級突發(fā)事件、班干部會、期末填寫素質(zhì)報告)、家校聯(lián)系(家長會、家訪、家長來校談話)、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校運會、文藝演出、音樂周活動、讀書節(jié)、科技節(jié)等)等任務,使得他們身心疲憊,缺乏幸福感。
5.社會認可不夠。當今社會,教師的地位越來越低,群眾對教師的負面印象因為一些媒體毫無責任心的報道而越來越深,其中又以班主任最為嚴重。在部分家長眼里,班主任就是“收禮”的代名詞,他們對班主任的辛勤付出熟視無睹,反而就一些小細節(jié)吹毛求疵,認為班主任天生就應該為某一個學生和家長服務,有時甚至提出不合理要求,這也導致了班主任工作幸福感不夠。
雖然近年來班主任津貼隨著教師工資水平的提高,也有了相應的提升,但是班主任的幸福感并沒有得到較大改變。如何激發(fā)教師擔任班主任的工作熱情,成為學校管理面臨的難題。
1.以德為范,感染學生,鼓勵自己。
韓愈曰:“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边@里的“道”和“業(yè)”不僅是書本的知識,更是思想教育和道德示范??鬃诱f:“其身正,不令則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睗h代哲學家楊雄說:“師者,人之模范也?!卑嘀魅尾粌H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還要以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積極地影響和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班主任應把言傳和身教完美結(jié)合起來,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良好的師德體現(xiàn)在對教育工作的執(zhí)著和摯愛,體現(xiàn)在對學生真誠與熱情的關愛,這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能煥發(fā)出巨大的感召力量。當一個學生因為班主任的影響而擁有了良好的品質(zhì)并做了好事時(小到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等),他必然會為自己的這種良好品質(zhì)自豪,這時候我們班主任應該怎么做?
我想班主任都會表揚學生、鼓勵學生。但僅僅這樣還不夠,班主任應當也“表揚”和“鼓勵”自己:我的學生做了好事,樹立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精神品質(zhì),這是我做班主任工作的成果,我不但能做到這些,還影響了學生,所以,我自己當然也很高興。學生的自豪與快樂,必然帶給班主任同樣的感受。
2.以情動人,鼓勵學生,激勵自己。
班上曾經(jīng)有一個成績比較落后的女生,性格很內(nèi)向,數(shù)學成績尤其不理想。但一次小數(shù)學測驗卻考得不錯,她在周記里寫了這次考試給自己帶來的無比喜悅。一個默默無聞、成績一直倒數(shù)的女孩寫出了她這時候丑小鴨變天鵝一般的興奮,讀到這篇周記的時候,我也情不自禁地微笑起來。
我想很多班主任都有類似的經(jīng)歷,其實這時候,我們就是在為學生的快樂而快樂。但如果我們面對孩子的小小成功,卻冷漠地報以嘲笑,或者視而不見。殊不知,這不僅僅傷害了他們的心靈,更讓幸福與我們失之交臂。
學生總是充滿理想和追求的。往往一件在我們成人眼里的“小事”,對于他們來說卻是十分重要的。一場籃球賽的勝利、一次衛(wèi)生的成功打掃、一次測驗默寫的滿分,又或者一道難題的解決,都能成為他們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來源。如何處理學生的這種成就感和幸福感呢?我想,我們應當學會把這種快樂放大,不僅僅在學生身上延伸,更應當將這種快樂延伸到我們身上。不要吝嗇鼓勵孩子,簡單的“做得好”、“你真行”、“太棒了”這些話可以給他們帶來莫大的鼓舞,且這個時候,我們同樣要學會鼓舞自己。
學生的快樂,班主任通過鼓勵的方式可以轉(zhuǎn)嫁到自己身上。“他做得這么好,也有我的功勞”、“他是我的學生,他的成功我當然值得高興”……我們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姓名,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的喜怒哀樂理所當然地會影響到我們,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把學生的快樂當做我們自己的快樂,他們的每一次成功、每一步成長、每一聲歡笑,都值得我們感到同樣成功、成長和歡笑,因為那是我們的學生,也是我們的孩子。不要試圖嘲笑和忽視孩子幼稚的理想,相反,嘗試設身處地地體會這種理想,你將會和學生一樣品嘗到成功后的喜悅,并將他們的快樂轉(zhuǎn)化到自己身上。
3.以愛為本,關愛學生,幸福自己。
班主任總會抱怨學生經(jīng)常惹自己生氣,這往往不僅僅是因為孩子的調(diào)皮所致,更多的是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缺乏溝通的結(jié)果。一位德育專家說:“凡是有成效、有魅力的教育方法,都是建立在教育者對當代青少年內(nèi)心世界的深入洞察和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的?!碧K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私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diào)?!比绻嘀魅文軌蛞园l(fā)自內(nèi)心的愛和開誠布公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就很容易架起師生之間的心橋,也就很容易撥動學生心靈深處那根獨特的琴弦,使學生暢所欲言,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而這種溝通也是班主任快樂的源泉。
師生之間的溝通往往是班主任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和學生在班集體快樂與否的關鍵。班主任與學生的順利溝通首先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學生信任老師,才會和老師說心里話;班主任信任學生,才會聽進學生的傾訴。其次,班主任更要理解學生,懂得他們的喜怒哀樂,為學生高興而高興,才能順利地與學生溝通。這種溝通是雙向的,學生從中得到了認可和鼓勵,而班主任也從中得到了學生的信賴,班主任完全可以將這種信賴升華為一種工作上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只有幸福的班主任,才會關懷學生的幸福,才能培養(yǎng)出幸福的學生。因此,班主任幸福感的缺失問題不容忽視。增強職業(yè)幸福感是改變班主任生存狀態(tài)的迫切需要。一個人的快樂不僅僅來自于自己,往往也來源于身邊的人和事。盡管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大,負擔沉重,但我們應當學會擺正心態(tài),自我調(diào)節(jié),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同樣,工作中的快樂和幸福也需要我們自己尋找和發(fā)現(xiàn),同樣一件事,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態(tài)度,我們就能從中尋回久違的幸福感。
[1][美]B.R.赫根漢.心理學史導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李小平主編.新編基礎心理學.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