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倩,何璧珠,郭詩宇
(武漢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通識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可稱為普通教育,意指培養(yǎng)素質全面的人才而非僅在本專業(yè)范圍內擁有技能的人才。通識教育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培養(yǎng)出的人才對人文、哲史、數理、邏輯等方面都有所了解;除此之外,通識教育能構建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知識構架,使學生在進行專業(yè)學習時能通過掌握的其他知識,對專業(yè)進行更好的融會貫通;最重要的是,通識教育能適應現代社會對全面人才的需求,讓學生在競爭中更好地脫穎而出。故通識教育在大學本科教育中必不可少。英語+專業(yè)創(chuàng)新模式的課程設置將英語專業(yè)課程與市場營銷、化工制藥、法學、軟件工程等其他課程相結合,實現了全面構建知識系統(tǒng)的目標,是大學本科通識教育的體現。
因為英美文學課程受重視程度逐步下降,并被其他更具實用意義的課程取代;加上英美文學因其本身承載著大量的異國文化背景和歷史事實,對于中國學生而言,掌握起來非易事。然而,這并不代表英美文學課程就應被當作“雞肋課程”;英美文學對于英語+專業(yè)本科教育意義非凡,因為英語+專業(yè)以英語專業(yè)作為基礎,要求學生將英語作為專業(yè),那么英美文學作為英語專業(yè)必設課程之一,是完善英語+專業(yè)課程的重要一環(huán);另外,英美文學中承載的文化、歷史以及文學知識是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人文、哲史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最后,英美文學的教授和學習對于跨文化交際有著重要意義??梢哉f,英語+專業(yè)中的英美文學課程對于實現通識教育必不可少。
筆者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進行了調查,主要方面包括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程的期許,對老師的評價,對教材編寫的反饋以及英美文學課程在學生全面發(fā)展中的意義等。根據調查結果,筆者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英美文學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
20世紀后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信息高速公路的發(fā)展,人們逐漸將學習重心放在實用型課程上,從而忽略了諸如英美文學類的人文素質學科。而文學教育是人文素養(yǎng)的一部分,學好文學為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和未來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著社會重心在學科上的偏移,學校在文學課的課程設置上投入過少,教師隊伍中對于文科教育投入精力不夠,失去了該有的教學激情,在授課時出現準備不當或是呆板無趣的現象,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據調查,問卷中有44%的學生認為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一般,講解還算完整,沒有吸引力,由此可以反映出有些教師在授課時本身對教材內容不熟悉,或是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給本身就較為單調的文學理論添上了更為厚重不悅的一筆。
眾所周知,在教學過程中有三項核心內容:教師、教材、學生。教材作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基礎,在教學質量上起著關鍵作用。在問卷調查中,有47%的學生認為文章沒有相關的賞析和說明,有些文章晦澀難懂,不好領悟。市面上的教材大多只是籠統(tǒng)地介紹了作者的背景和相關的寫作時代背景,并沒有把文章的賞析和背景知識結合起來,造成教學和學生閱讀的理解障礙,使得經典文章淪為晦澀難懂的無聊之談(傳統(tǒng)的教材大多是文學選讀與文學史、文學閱讀與作品賞析、文學批評理論與文學作品基本脫節(jié),自成一體。)另外,書中缺乏文學批評方法的介紹。
在大環(huán)境和學校政策的影響下,學生對于人文學科的重視不夠。問卷數據顯示,只有37%的學生認為開設英美文學課程是很有必要的,其他則持中立態(tài)度。當今社會,文科在許多院校已是“弱勢”科目,再加上英美文學本身課程的繁瑣和枯燥,更會讓學生望而卻步。
由于此現象普遍,學院和學校應通過相關交流來改變這一現狀。在開始課程學習之前,學校應邀請專注英美文學研究的學者進行講座或者交流會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使學生對于英美文學的學習目標和原因有一個更為深入的認識。通過加強學生與專業(yè)人士的交流,學生更能端正態(tài)度,更加正確地審視這門課的重要性,從而在學習中付出更多的努力。此外,必須提高老師人文素質修養(yǎng);老師應當做到擴展自己的知識范圍,使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并為學生盡可能提供全面和豐富的文學知識賞析方法,積極地引導學生對于英美文學的深入學習。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一般是老師通過書本、口頭或使用幻燈片進行,但此模式下學生理解和深入領悟文章精髓的效果并不明顯?,F代課程改革主張為“五i”方案:信息(information)、興趣(interest)、質疑(inquiry)、智慧(intelligence)、直覺(institution)。教學不僅要注意作品與作者介紹,而且要聯系與之相關的社會背景;除了精辟的講解外,課后應布置相關的閱讀和寫作。在教學手段上,可以結合多媒體手段和網絡技術,并在適當程度上結合相關影視作品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和理解。這樣,教師的啟發(fā)教學與現代化手段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英美文學的學習中,學生能夠通過有效的學習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并在以后的生活中提升和凈化自己的實際行動。
通過問卷調查的結果我們可以直觀地發(fā)現,只有14%的學生在課下主動查閱有關英美文學的資料,深入對作品的理解和擴展自己的知識面;這一現象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興趣。如果僅僅通過課上的傳授,學生對于文學課程的學習大抵不會太全面深刻。要解決這個問題,學??梢蚤_展一些豐富的課外活動,比如著名文學作品話劇大賽,要求學生將文學作品通過表演的形式呈現,這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閱讀領悟作品的中心思想和精髓,對于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也會有更透徹的分析。這種活動能夠充分引起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利用課余時間對文學作品進行學習,也能通過學習發(fā)現英美文學課程的實用性和重要性。
開設英美文學課程要通過傳授文學批評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思維能力,但如今大多數英美文學教科書上缺少這一重要的板塊。教師在教學時不能照本宣科,而應先概括地講述知識,并教授文學批判手法,培養(yǎng)學生對于作品有自己的看法和評論的能力。通過和學生對不同文學作品的批判和交流,雙方都能在文學上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領悟,也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審慎和嚴謹態(tài)度的好途徑。
通過此次研究分析筆者發(fā)現,當今在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中存在著諸多棘手的問題,其因素是多方面的(社會、學校、師生等)。但英美文學課程在提高師生人文素養(yǎng),尤其是對于“英語+專業(yè)”學生,以及促進社會全面發(fā)展都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所以,我們應該從多方面改進,不僅要加強師生自身的重視,課堂模式、教材選擇以及思維方法都需要改變,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英美文學課程教學環(huán)境,推動“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程愛民,徐勁,柯可,唐曉忠.關于我國高等英美文學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J].外語研究,2002,(1):15-17.
[2]崔少元.全球化與文學教學——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教學現狀探微[J].外語教學,2000,(7).
[3]將洪新.大學的理想和英美文學教學改革[J].外國文學,2005,(1).
[4]約翰·亨利·紐曼.大學的理想[M].何曙榮,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