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鋅協會中國項目主任 樊明憲
前兩年,我們關注的重點是行業(yè)快速發(fā)展、擴大產能規(guī)模。而2012年以來,不論是整個國家社會形勢還是行業(yè),更多提及的是穩(wěn)中求進,追求高質量的增長。所謂高質量指的是利用較低成本產生而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落實到肥料工業(yè),也就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增長。
縱觀我國肥料工業(yè)發(fā)展狀況,不管是從生產方面還是使用方面,在過去的十年中都有較大幅度的發(fā)展。我國既是肥料生產大國又是消耗大國,肥料生產占整個世界的35%,施用占到31%,但肥料利用率卻比國際平均水平低很多。如何提高肥料利用價值呢?根據農業(yè)部最近研究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改善氮磷鉀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施用結構。拿鋅來說,中國缺鋅的土壤近50%,尤其在華北、西北和東北,這些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導致我們糧食增產進一步提高的制約因素之一,也導致了氮、磷、鉀元素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們在研究中發(fā)現,如果在東北地區(qū)不施用氮肥的話,玉米減產大約在20%,而如果不施用鋅肥的話,玉米也減產21%左右。從效益的角度看,鋅肥也十分重要,施用鋅肥的增產效率平均可達10%。我國肥料施用達到31%,但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遠遠小于美國等發(fā)達國家,這就說明了我們對肥料利用率上要改變結構,要使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更加合理。此外,平衡施肥除了元素上要平衡外,還要注意養(yǎng)分形態(tài)的平衡,比如我國氮肥品種就很少,主要品種是尿素,尿素占整個氮肥施用量的67%、硝基肥料占氮肥4%。但實際上,尿素并不適合在某些地區(qū)施用。而美國銨態(tài)氮占不到28%,硝基肥料所占比例約為40%,所以我國氮肥利用率低和施用方法和產品品種結構關系都比較大,因此需要綜合考慮來提高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