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永豐中學 徐芙蓉
課堂提問是指教師通過提出問題來檢查和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復習鞏固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教學行為。良好的課堂提問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其好奇心,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思考,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但在現(xiàn)實課堂常存在一些誤區(qū)。
喜歡用“what”、“ who”、“when”這些老套的提問方式。這種機械性的提問方式往往難以啟動學生的思維,很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趕教學進度,有的教師會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問題剛一拋出,學生稍一遲疑,教師便會自問自答,自作聰明的在課堂上進行YES or NO淺表式提問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這種提問貌似民主,似乎讓學生暢所欲言,實質(zhì)上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時暴露的問題卻漠不關心,這類提問方式往往出現(xiàn)在一些公開課上,目的無非是為了營造熱鬧的“教學互動”氛圍。
教師善于提問,能大大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jù)教學的對象、教材及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的不同,應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例如設問,反問,追問,插問等。本人在課堂中常常采用以下策略:
如果問題能切入正題,可以順暢導入新課。提問要“溫故而知新”,也要“形散而神不散”。每一個問題都要精心準備,要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
在區(qū)別一些很難辨別的近義詞時,可以設置一定的情境。主要用于教師在讓學生回答問題之前,為了盡量使提出的問題闡述清晰并試圖為學生的回答掃清障礙。老師應該使問題盡量簡單化,更重要的是應該給學生找到回答問題的途徑。
提示策略通常用在學生給出下面這樣的答案時:①“I don’t know”;②I am not sure;③有一部分或全部錯誤。當學生給出“I can’t”這樣的答案時,老師最好再用其他方式問一遍這個問題,以確保學生聽懂了問題的內(nèi)容。例如,“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school?”要比另一種問法“Do you like our school?Why?”含糊得多。如果學生的答案有一部分是正確的,教師應該先肯定正確的這部分,然后修正錯誤的地方。老師在必要時運用一系列的提示語來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回答這個問題。
課堂提問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會答,更要讓學生會問。比如在3a的Reading課文教學中,老師往往會先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閱讀后回答。筆者則常常在學生閱讀后,引導學生自己來提問。
提問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要講的題目內(nèi)容和學生情況。先提問低層次問題who?what?where?when?how?,而后再提問高層次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What’s your opinion?所問問題要和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和能力相符,這樣他們才會積極響應。提問的難度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應該提供正確回答問題的機會。提出的問題應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收獲成功的喜悅。
根據(jù)本班的學習情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有針對性地提問。能夠使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提問的關鍵在于扶持較差的學生,鼓勵躍躍欲試的學生,重視優(yōu)秀學生的回答。老師不該只提問一部分學生。老師還應來回走動以加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適當?shù)姆答佉彩鞘箤W生感受成功的一種技巧。
①語言回應:“Good”,“Very good”,“Really inter鄄esting”,“Good idea”等。
②非語言回應:包括贊許的眼神,微笑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例如點頭,搖頭,聳肩等。
總之,提問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要深入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要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進行設疑。作為英語老師應多多實踐,盡快把握提問策略和技巧,才能促使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切實提高英語課堂質(zhì)量。
[1]張玉彬.理想課堂的構(gòu)建與實施 [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4).
[2]蔣宗堯.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基本功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學實用基本功叢書[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2).
[3]吳永軍.新課程備課新思維 (新課程教學問題與解決叢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