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大鵬
時政新聞是傳遞黨的指導思想以及國家方針政策的重要媒介,在政府機構以及人民大眾之中發(fā)揮了良好地樞紐作用。為此,時政新聞編輯人員應遵循時代特色,明確國家、政府工作重心、核心內容,方能良好的為大眾解讀與傳播時政消息,體現(xiàn)良好的時效性與準確性。編輯工作中,應科學應用良好的技巧,掌握時政新聞特征,方能令新聞內容豐富生動、貼近大眾,滿足人民需求,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提升收視率與認可度。為此,本文就時政新聞編輯技巧展開探討,對優(yōu)化節(jié)目效果,營造良好的輿論宣傳氛圍,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時政新聞重要內容
時政新聞承擔著關乎民生、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傳達國家政府宏觀政策方針、報道政治活動的重要播報任務。其成為政府同社會大眾溝通的橋梁媒介。因此,時政新聞不僅應做好黨的決策、思想、政府政策的有效宣傳,還應將社會發(fā)展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與民情民生緊密相關的新聞信息快速的傳遞給大眾,并有效反饋至政府決策部門。應在編輯報道中良好的貼近生活、追求事實,發(fā)掘百姓樂于觀看、容易接受的新聞節(jié)目形式,播報他們關心的典型新聞內容,方能提升時政新聞影響力、權威性,內容生動豐富,具備良好的可看性,并真正令新聞媒體同大眾緊密聯(lián)系,縮短距離。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時政新聞之中,對于民生新聞的編輯報道同樣不應忽視。可將其放置在第二板塊中進行播報。同時應良好的控制信息量以及新聞長度。新聞內容則應包括人們關注的重要民生問題,各類熱點事件的起因、發(fā)展以及后果,大眾持有的態(tài)度以及政府的有關決策。對該類新聞內容的編輯播報應秉承良好的客觀公正性,樹立謹慎以及冷靜的態(tài)度,在公眾之中形成正確的輿論影響。例如,對于二手房征收百分之二十的個稅這一新聞事件,應由客觀的視角進行報道,將政府的有關決策合理的傳達給民眾,同時應從公民的角度進行意見的闡述以及表達,將有代表性的建議反饋至政府,進而良好的推進該決策的良好實施??衫脤谶M行該類重要新聞的報道,首先發(fā)布有關的決策消息,而后進行決策的全面解析,并進行公眾反饋意見的報道,進而逐步過渡到決策的試運行以及引起的公眾影響,最終進入到政策的正式運行階段,并繼續(xù)針對公眾意見進行反饋。借助該類專欄模式的連續(xù)播報,可對各類重要的民生事件快速全面的發(fā)布,并引起大眾的廣泛關注,同時可發(fā)揮對政府決策實施的助推作用,確保政策方針的順暢實施,并優(yōu)化實踐效果。
為充實時政新聞,還應將資訊新聞作為其良好的補充。新聞播報應體現(xiàn)良好的時效性,倘若不注重及時高效,則新聞將變成舊聞。因此,時政新聞應體現(xiàn)良好的時效性,報道同大眾緊密相關,體現(xiàn)時效性的各類資訊新聞。當然應在節(jié)目播報中控制好該部分新聞內容的比例。地方時政新聞,可將資訊內容置于最后板塊,發(fā)揮良好的充實作用。
2、時政新聞編輯要點
電視節(jié)目播出的線性特征決定,其開頭階段,通常最能引人入勝,吸引觀眾眼球,因此,對于時政新聞欄目,應將頭版內容編輯設置為傳遞黨委以及政府部門的相關信息。同時,應確保大眾及時全面、深入細化的了解相關政府戰(zhàn)略目標以及重要工作信息。應在重要的新聞時段編輯發(fā)布對于時下最新相關政策的分析解讀。應確保同頭條以及重要板塊內容緊貼。例如,在兩會召開的重要時期,新聞編輯可將兩會開幕式作為頭條新聞進行重點報道,并可緊接著報道有關兩會熱點問題的跟蹤解讀。令大眾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兩會的相關消息、政策方針。在后續(xù)的節(jié)目內容中,則可圍繞兩會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報道以及宣傳,該類內容均應放置于時政新聞的頭條,也可在第一板塊中進行編輯??山柚嗲?、逐層深入的編輯報道,令民眾全面了解我國新一屆政府的改革決心與政策調控,進而令大眾對新政府充滿信心。通過上述跟蹤、實時、全面的編排報道,將令政府以及黨委的重要政治活動、決策信息有效傳達,進而滿足大眾的收視需求以及心理特點。
1、思維敏捷,提升文字編輯與綜合處理能力
為提升時政新聞時效性、價值性,編輯人員應促進思維靈活敏銳,提升文字編輯能力。對于較多的新聞素材內容,應做好取舍以及準確判斷。對于突發(fā)事件,應第一時間作出快速反應,明確怎樣發(fā)布新聞、如何編輯、在什么時間插播較為適宜。整期時政新聞,不應簡單的將記者拍攝以及通訊員送來的稿件進行組合串聯(lián),而應將所有新聞稿件進行統(tǒng)籌分析,分配不同新聞的播報時間。做好海量信息的準確篩選,進而在一定的新聞時長中,為觀眾呈現(xiàn)更為豐富、更具代表性的新聞內容。對于重要的時政新聞事件應保證其新聞時間,而對于一般新聞,則可將時長合理的縮短,抓住重要信息進行傳達,進而令整體時政新聞節(jié)目內容主次分明,編排得當,內容主題清晰明了,并可令受眾準確的捕捉信息,得到滿足。
時政新聞編輯應致力于提升各條稿件的編輯播報質量,在合理布局的基礎上,應關注新聞的編輯處理效果。應用新穎、適宜的編輯形式,做好新聞畫面的處理以及聲音字幕的搭配。為滿足受眾獲取有用資訊的需求,應由全方位視角引起他們視覺聽覺以及內心的情感共鳴。
2、優(yōu)化畫面選取以及同期聲搭配
時政新聞雖不必像紀錄片、專題片那樣要求的更為專業(yè),然而仍舊需要符合時代特色,應用熟練剪輯編排技術,促進新聞畫面同編輯解說的緊密結合,避免解說同同期聲的重復冗余。同時,應做好現(xiàn)場聲音同音樂以及新聞字幕的良好搭配。
選擇新聞畫面階段中,應考量解說詞講述的意思,采訪人員談話思想以及受眾視覺感官需求。不應為了填充解說詞而進行較多簡單畫面的添加與堆砌,這樣將毫無表意功能可言。同時,在選擇同期聲中,應注意時政新聞的總體時長,確保在相對有限時間規(guī)定之中全面激發(fā)同期聲效用。當應用畫面手段無法良好的展現(xiàn)時,而應用解說詞亦無法生動形象闡釋的前提下,便可以利用同期聲進行處理。應確保同期聲的添加符合時政新聞中心思想,應體現(xiàn)形象生動性,同解說詞新聞畫面以及現(xiàn)場的聲音、各類音樂效果形成良好的呼應配合,做到互相補充。
3、合理應用現(xiàn)場聲音,優(yōu)化時政新聞效果
時政新聞編輯階段中,應合理應用現(xiàn)場聲音,體現(xiàn)新聞內容的真實可信性。編輯人員可適當選擇添加現(xiàn)場聲音至節(jié)目中,進而強化新聞的說服力,令其體現(xiàn)科學性以及真實性。另外,應合理應用音樂添加以及字幕手段,優(yōu)化新聞效果,對新聞內容形成良好的補充。例如,在進行經濟信息的播報階段中,利用字幕以及圖標便可令大眾一目了然,明確各類GDP指數(shù)、經濟增長比例等,形成直觀印象。應用音樂特效則不應太多,不然會對新聞嚴謹性造成不良影響。
總之,伴隨電視編輯處理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時政新聞逐步退去了枯燥單一的形式,變得更為靈活豐富,體現(xiàn)了良好的表現(xiàn)力以及感染力。為此,要想真正獲取受眾認可,時政新聞編輯只有豐富內涵素養(yǎng),提升洞察力,由復雜的社會事件中發(fā)掘熱點問題,做好編輯處理,提升藝術格調,凸顯良好的審美價值,方能優(yōu)化新聞輿論傳播效果,提升收視率,獲取大眾支持,實現(xiàn)持續(xù)全面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