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焰炯,石江琳
(新疆兵團設計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石河子 832000)
小型水電站是指發(fā)電機規(guī)模在50 MV以下的水電站,我國的小水電資源非常豐富,理論上的蘊藏達到1.5億kW,待開發(fā)的裝機容量達到7 100萬kW,相應的年發(fā)電量約為2 000億~2 500億kW·h[1].隨著小水電的發(fā)展,由于一些歷史上的遺留問題及自身存在的缺點,所暴露出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多.如部分水電站的運行管理單位安全意識淡薄,只考慮經濟效益而不顧安全的投入,運行管理人員缺乏專業(yè)技術及安全管理教育,無證上崗現象極為常見;水電站負責人對安全檢查工作應付了事,對潛在的安全隱患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我們目前的處境是,一方面,在當前國家政策激勵下,小水電項目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發(fā)展速度進一步得到提升,特別是在農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目前小水電的安全管理存在嚴重的缺陷,這就需要在總結過去國內外小水電項目發(fā)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小型水電站安全管理理論,以期對實踐做出指導.
最早關于安全管理的研究出現于1919年,英國學者M.Greenwood和H.Wood從生理及心理兩個層面探討了安全事故的成因,其對工礦企業(yè)發(fā)生事故次數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發(fā)現,僅有極少數人經常發(fā)生事故,大部分人極少發(fā)生事故,進而提出了“有事故傾向的工人”理論.隨后美國學者W.H.Heinrich于1929年在其出版的《工業(yè)事故預防》中提出了工業(yè)安全理論,指出了人的不安全行為是造成工業(yè)事故發(fā)生的最主要原因,并對事故發(fā)生頻率和傷害嚴重度的關系及生產與安全的關系等工業(yè)安全的基本且重要的問題進行了解釋[2].到了六十年代,能量意外釋放論被提出,根據該理論,產生傷亡事故是種意外的能量釋放,造成人員傷害的主要原因是各種形式的過量能量釋放所引起的,而這種過量的能量釋放則是由人的不安全行為所引起的[3].據此,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是防止意外發(fā)生的關鍵.到八九十年代后,安全管理理念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其中 Blackwood E.B,Carnes W.E 提出了安全文化的理念,更為重視在安全管理中人的管理,其提出了安全文化模型用來指導企業(yè)員工的行為,對提高企業(yè)的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JANNADI提出了全過程管理及全員管理的新理念,體現出了系統(tǒng)安全管理的新思想[4].
在不同時期,國內安全管理體現出其不同的管理模式.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建立勞動保護相關的管理體系;70年代著手建立安全科學的學科體系,開始致力于事故管理系統(tǒng);隨后的80年代,引入了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全面重視安全管理理論;90年代以后,越來越多的現代安全管理理論和方法體系得到逐步發(fā)展和完善.
在電力建設工程的安全管理方面,我國學者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嚴啟明[5]提出在建設項目的安全管理中要抓住三個重點:事前方案、事中控制、事后檢查.他指出在工程施工階段需提供安全技術方案、應急預案;在建設過程中進行監(jiān)控,施工作業(yè)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最后還要進行檢查和落實,確保各項安全措施實施到位.黃實宏[6]基于事故致因理論,認為人的因素對安全管理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人本管理角度出發(fā),機、物、料等制約因素入手,對電力建設安全工作的管理過程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提出了電力建設項目安全管理的建設性措施.郭在亭[7]認為目前安全管理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是費用不足,需加強經費的管理,設立安全管理專項費用并做到專款專用.
從上述研究動態(tài)看出,目前國內外關于電力建設項目安全管理的研究已經較為豐富,但是針對小型水電站的安全管理研究,目前仍比較薄弱,因此,有必要對小型水電站的安全管理進行研究,為小型水電站項目的安全生產提供保障.
引發(fā)事故的原因分為兩大體系: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對于小型水電站安全生產的影響因素可分別從人的行為、生產設備的技術條件、企業(yè)安全文化建設三個方面加以考慮.
隨著目前科技的發(fā)展,在復雜的人—機—環(huán)境系統(tǒng)中,設備的可靠性及其運行環(huán)境均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相反,由于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人為因素是目前事故多發(fā)的首要原因.如果要減少甚至杜絕當前水電站建設過程中的不安全行為,就必須從人的不安全行為角度加以重點考慮.
生產設備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其安全、技術狀況將直接影響建設工程的整體安全,小型水電站雖然比大中型水電站要簡單,但種類繁多的機械設備仍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任何一個設備的不安全狀態(tài)都可能給整個工程帶來安全隱患.
企業(yè)安全文化是指企業(yè)在長期的安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職工所接受、遵循的安全思想和意識、安全管理機制及行為規(guī)范以及企業(yè)的安全生產目標等種種企業(yè)安全因素的匯總[8-9].
小水電安全文化,是小水電行業(yè)在長期的安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具有行業(yè)特色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安全生產技術、設施設備、安全管理體系、安全觀念及行為準則等內容.
(1)安全教育到位
采用正反面教育相結合的措施.正面教育,以先進事跡為榜樣,樹立先進典型,使職工自覺地增加安全責任心;反面教育,以經常發(fā)生的事故案例作為教材,使職工時刻引以為戒.同時加以獎勵教育,對工作中認真負責、遵守紀律并及時發(fā)現和排除事故隱患、避免人身傷亡和設備損壞的員工進行表彰并給予獎勵;相反,對因員工失職造成的事故,嚴格按相關制度進行處罰.
(2)技術培訓到位
對新職工進行崗前培訓,對專業(yè)技術及相關安全技術規(guī)程進行學習,見習期滿后,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定期開展全員的技術培訓,組織全體職工進行集中學習,從基礎理論學起,結合小型水電站實際情況,使職工加深對各項技術的學習掌握,并定期組織考試,考試成績與績效工資直接掛鉤,極大地促進了職工學習技術的積極性.
(1)建立健全設備臺賬
對每臺機組建立技術檔案并進行歸檔,記錄機組安裝時的各技術參數,運行過程中發(fā)生的故障,事故原因及當時的處理方案,進行更換的零部件,機組維修期限,隨時對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查詢分析,對設備臺賬進行不斷更新.
(2)全員參與設備管理
每件設備做到專人負責,要求負責人對所管理設備的結構、性能、工作原理必須熟練掌握,熟悉常見故障及相應的處理方法,加強日常巡視和維護,每月把設備的運行缺陷整理上報.
(3)建立良好的反饋制度
定期召開設備運行分析會議,共同研究分析設備運行出現問題的癥結所在,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共同分析上月上報的設備缺陷,檢查維護并做好記錄.
安全文化的發(fā)展,要通過建設實踐才能得以實現.小水電站安全文化的建設應從職工的安全文化建設、管理層的安全文化建設、現場的安全文化建設、電站人文環(huán)境的安全文化建設四個方面進行.
(1)職工的安全文化建設
對于班組及職工的安全文化建設,重點包括“三群”(群策、群力、群管)策略;對事故判斷技術進行完善;開展相關危險預知活動,對各風險源有更為深刻的認知;定期開展應急演習等.
(2)管理層的安全文化建設
對管理層來說,需對整個安全管理體系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從上層的制度到終端的落實檢查均應有所涉及,包括三同步、三負責制;對管理者的意識及管理素質進行培訓;對相關的管理方法:人事目標管理法;無隱患管理法進行學習,樹立系統(tǒng)的科學管理思想并強化對安全管理的認識等.
(3)現場的安全文化建設
現場的安全文化建設則包括技術及工藝的安全化;建立現場的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做好塵、毒、煙的三防管理;對事故多發(fā)點、危險點、易疏忽點重點進行控制.
(4)人文環(huán)境的安全文化建設
在傳統(tǒng)安全宣傳墻報,安全競賽活動基礎上,豐富活動形式和內容,進行安全文藝活動;安全宣傳“六個一工程”(查一個事故隱患、提一條安全建議、創(chuàng)一條安全警語、講一件事故教訓、當一周安全監(jiān)督員、獻一筆安措經費);開展內部的安全宣傳等.
對于安全管理的研究是一個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過程,目前對于小型水電站的安全管理仍處于起步階段,未來還需在保證安全管理科學及系統(tǒng)性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本文在小型水電站安全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從人的安全行為控制、設備的安全控制、安全文化建設體系這三個方面提出了安全管理的建議,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目前小型水電站項目安全管理面臨的現實問題.
[1] 姜富華,杜孝忠.我國小水電發(fā)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4(3):82-84.
[2] 李壽生,任樹奎.現代安全理念和創(chuàng)新實踐[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5 -6.
[3] 羅 云.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181-191.
[4] JANNADI MO.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J].Build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1996,24(2):108 -112.
[5] 嚴啟明.電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電力建設,2008,185(1):131-132.
[6] 黃實宏.淺談電力建設工程安全工作[J].電力建設,2008,181(1):54-55.
[7] 郭在亭.對電力工程建設安全工作的探討[J].湖北電力,2004,28(4):96 -98.
[8] 石劍榮,葉 明.突發(fā)事故概率估算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1999,9(2):46 -51.
[9] 胡鳳蓮.關于企業(yè)安全文化[J].金山企業(yè)管理,200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