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 非
在一油田貼吧里看到個段子:
一名采油工去超市購物,一乞丐伸手說:老板給點錢吧,一塊五毛都可以。采油工怒道:“我一個月工資1600元,31天沒休息,24小時待命,一個月44640分鐘賺1600元,每分鐘賺0.035元,你花15.7秒說13字,就跟我要的1塊錢,老子要花1714秒才能掙回來,你居然還敢跟我要錢?!”乞丐聽后給了采油工2塊,淚崩不止,握著采油工的手說:“兄弟!加入我們隊伍吧!至少正常上下班!有節(jié)假日雙休……”
其實,這不只是條段子。因為常年去油田采訪,記者親眼見過一口井、一個人、一條狗的井場標配,見過因缺乏交流而目光稍顯呆滯的沙漠采油工,見過周六日仍在辦公室看圖紙的研究人員……為了保證油氣生產(chǎn)的正常運營,他們很少回家;工作之余,身處荒涼之地的他們只能對著天空發(fā)呆;想家了,要爬上高高的山頭去尋找手機信號;由于常年兩地分居,離異者眾多……
盡管如此,他們?nèi)詫⑺械墓陋?、寂寞、無奈與憂傷化為“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動力。所以,記者不難理解,中石油窩案后,面對排山倒海的“壟斷”“拆分”等輿論,大慶油田一名職工在QQ上痛心地說:“我覺得王永春給大慶油田這面紅旗帶來了污點,讓中石油寶石花蒙羞!”長慶油田一名職工在電話那頭幽幽地說:“現(xiàn)在社會上那么多人虎視眈眈地盯著中石油,恨不能將其拆分,這讓我們很寒心。其實,中石油這些年干了不少好事?!?/p>
面對這些鮮活的人生、奉獻的歲月、痛心的話語,記者真的很難保持近乎冷酷的“客觀”。多了解一點,就會愈加真切地感覺到,兢兢業(yè)業(yè)的石油人因為這次窩案受到的傷害。
不過,當此困難之時,讓情感的歸于情感,讓理性的回歸理性,讓我們把傷痛化為前進的動力。
誠然,此次窩案的爆發(fā)對中國石油的將來必將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對種種工作的開展帶來難以言喻的困難。但是,必須看到,我國石油工業(yè)從創(chuàng)建之日起,就是在與各種困難做斗爭的歷程中發(fā)展壯大的。
建國之初,全國只有8臺鉆機,年生產(chǎn)石油12萬噸。在技術、人才、設備奇缺的局面下,石油工業(yè)仍能夠形成玉門、新疆、青海、四川4個油氣生產(chǎn)基地。1959年,更是以大慶油田的發(fā)現(xiàn)獻禮新中國。
文革時期的動亂嚴重干擾了各行各業(yè)的建設進程,但是石油工業(yè)卻能夠排除各方面的干擾,得到較大的發(fā)展。當時,我國原油產(chǎn)量以每年近兩成的速度激增,為貧弱的國民經(jīng)濟造血輸血。
1979年,石油工業(yè)遭遇“渤海2號”沉船事故的重大打擊。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始,尤其是中國海洋石油對外合作的最重要關頭,其影響與沖擊遠遠超出了事故本身,時人視為“毀滅性打擊”。才上任不到兩年的石油部部長宋振明被免職,主管石油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中國石油工業(yè)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康世恩被記大過處分。但是,石油人仍然堅強地走過了這一低潮階段,并在海洋石油對外合作中打出了一場漂亮仗。
…… ……
多年來,石油工業(yè)就是在不間斷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當前,面對部分高管涉嫌嚴重違紀的沖擊,石油人同樣要樹立發(fā)展信心,挺直腰板解決問題。正如國務委員王勇所說,“個別人涉嫌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diào)查,是個人問題,是極少數(shù),不代表中國石油廣大員工,不代表企業(yè),不代表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奮斗的中國石油隊伍?!敝袊蛷V大干部員工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突出貢獻以及付出的努力,黨中央已經(jīng)給予了充分肯定。石油人的貢獻,不會因為一小部分人的問題而被抹殺。
我們應該認識到,從長遠來看,此次揪出中石油窩案是一件好事。雖然它會在短期內(nèi)對中石油乃至石油行業(yè)產(chǎn)生一些影響,但對于今后繼續(xù)完善中石油體制機制、澄清隊伍風氣是一次好機會?;蛟S它會成為中石油現(xiàn)代化制度建設中一次新的起點與里程碑,就如上世紀60年代初大慶油田“一把火燒出崗位責任制”。
我們應該謹記,油氣平穩(wěn)供應,事關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大局。越是人心浮動、謠言四起的時刻,越是要努力履行自己的職責。正如國資委領導所言,要努力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確保大局穩(wěn)定,確保企業(yè)健康運行。
唯有如此,才能重新找回石油人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