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珀
(鄭州市中原區(qū)外國語小學,河南 鄭州 450007)
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zhì)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秶鴦赵宏P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庇纱丝梢妵医逃龥Q策部門對合作學習的重視。但是,我們見到的很多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現(xiàn)了走過場的現(xiàn)象。如何讓讓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實效,這將是推進學生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點。
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將課本和教師的知識簡單地裝入學生頭腦的過程。建構的本質(zhì)就是學生在頭腦中主動地將原有經(jīng)驗與新信息進行對比、分析、批判、選擇并重建知識結構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主要內(nèi)容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1.1 預習的習慣
學生進行預習,可以有三種層次:第一種是課前看一看課本;第二種是看課本解決生字詞;第三種是查找資料作深入研究。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達到前二個層次少數(shù)學生能達到第三個層次。學生達到何種層次,與教師堅持要求、督促檢查有關。
1.1.2 復習的習慣
學生進行復習,可以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先復習,后做作業(yè);第二種是先做作業(yè),有時間再復習;第三種是安排時間復習。注意整理歸納,形成知識結構。多數(shù)學生應達到第一種要求,隨著學習深入,應對學生提出第二、三種要求。不同的復習階段應有不同的復習要求。
1.1.3 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我校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必備兩種工具書 《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學生在閱讀時,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自己能查詞典解決。長期堅持,就能養(yǎng)成使用詞典的習慣。
1.2.1 會閱讀——閱讀是學習的基礎
閱讀時,眼睛首先從書本或屏幕上感知文字或圖象的信息。然后大腦進行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等思維活動從中提取、處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教學,實質(zhì)上是教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的基礎是主動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1.2.2 會思考——思考是學習的核心
閱讀后遇到問題就要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分析與綜合、演繹與歸納的獨立思考的過程。一個學生學習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思想能力的高低。
1.2.3 會檢索——檢索是學習的手段
在信息時代學會定向檢索是現(xiàn)代人必須具備的一種學習手段。教師要有計劃地在每學期都要擬定些課題,讓學生自己到圖書館去查找資料,選擇資料。從紛繁的知識素材中提煉出有用信息,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1.2.4 會調(diào)控——調(diào)控是學習的保證
穩(wěn)定的惰結與平和的心態(tài),對學習是有利的。在自學的過程中,有時會嘗到成功的喜悅。有時也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這就要求學生能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控制自己的情緒??陀^地評價自己,使自己逐步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
在實施小組討論前,成員要進行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要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增進學生之間的互動。
教師可根據(jù)組內(nèi)學生的相對特長,進行合理分工。如作文水平高、文筆優(yōu)美者的同學充任“記錄員”,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文字加工;語言組織能力強、表達條理清晰的同學當“匯報員”;動手操作能力強些的同學當“操作員”。
成員職責的分工不是固定的,否則小組間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了。而由于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成員之間的分工任務可經(jīng)常性地進行輪換,以期使每一位學生能感受小組每一份“工作”的艱辛與樂趣。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有幾個得力的助手,要在各小組中指定一個學習成績較好,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并加強對組長的培訓。教他們?nèi)绾谓M織本組同學開展合作學習,怎樣處理組員們不同的意見、觀點,即時歸納整理本組的學習情況。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僅要明確學習目標,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標任務。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初期,大多學生由于沒有合作學習的經(jīng)驗和方法,不知道學什么,怎么學,這時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確定小組學習的方法和步驟。如在《林?!芬晃慕虒W中,讓學生小組合作研讀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時 (每個小組選擇一個方面進行研讀),我?guī)椭鷮W生確定小組合作研讀的方法和步驟是:
1)自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哪些詞句最能反映這方面的特點;
2)細細品讀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寫在旁邊;
3)小組交流補充;
4)討論怎樣讀好這一節(jié),練讀。
當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學習經(jīng)驗后,各小組用什么方法、步驟來學習,可由學生自己選擇,當然教師也作適當?shù)闹笇Ш蛶椭苊庑〗M學習偏離軌道、遠離目標。
3.3.1 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見解,就是“說”,就是將自己的觀點通過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讓別人理解。
3.3.2 要培養(yǎng)認真傾聽的習慣。合作學習中除了要獨立思考,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外,還應具有認真傾聽他人發(fā)言的習慣。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問題,才能重視并采納他人意見,達到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
3.3.3 要培養(yǎng)善于肯定別人優(yōu)點,也敢于質(zhì)疑的習慣。這兩方面有利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博采眾長,取長補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主體多元化”也就是小組評價由誰來操作。教師一個人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都進行深入細致的評價,所以課堂小組評價的實施主體應該是學生,最常用的方式是學生之間的互評。
小組評價應該貫穿于課堂學習的始終,不論是問題導學、知識訓練、鞏固達標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表現(xiàn)都要納入小組評價;評價的范圍不僅要關注參與展示的學生,也要關注非展示學生的表現(xiàn)與學習成果;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學習習慣。
目前我們?nèi)8吣昙壵Z文教師勵方式為課后對獲得優(yōu)勝的小組獎勵小紅旗,并在小組評價專欄中張貼。一些老師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比如一些老師在黑板上畫“成果樹”,每棵樹上有九個樹枝,然后根據(jù)各小組的表現(xiàn)情況在樹枝上畫樹葉、水果等圖案。而大部分教師則是采用得分制,以課堂各環(huán)節(jié)的分數(shù)累計決定優(yōu)勝小組。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無疑會產(chǎn)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將不斷發(fā)展、日趨完善,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75.
[2]鐘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6:129.
[3]郭思樂.教育走進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165.
[4]李炳亭.我給傳統(tǒng)課堂打0分[M].山東文藝出版社,2010,3:18.
[5]周玉娥.春意來 草自青[M].朝華出版社,2010,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