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躍娣
(哈爾濱空調(diào)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8)
不銹鋼是合金鋼的典型代表,其在大氣、酸堿等腐蝕性介質(zhì)中呈現(xiàn)出鈍態(tài)、耐腐蝕性強,不易生銹的特征,受到生產(chǎn)行業(yè)的認可。下面就來分析化學元素對不銹鋼的影響。
鉻(Cr),錳(Mn),鎳(Ni),硅(Si),硼(B),鎢(W),鉬(Mo),釩(V),鈦(Ti)和稀土元素(Re)等都是不銹鋼的主要生產(chǎn)元素,在不銹鋼的生產(chǎn)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鉻可以提高金屬的抗腐蝕性能,改善抗氧化性,同時可以增加鋼的熱強性,提高鋼的淬透性,使鋼的強度、硬度與耐磨性得到改善。錳可以增加鋼的強度,也是良好的脫氧劑與脫硫劑,但是其含量過高的話會降低鋼的抗腐蝕性。鎳能提高淬透性,保證了鋼的塑形及韌性。除了這幾種主要的材料之外,還包括許多其他的元素,例如碳,是鋼的主要元素,其可以增加屈服點及抗拉強度,但是會使塑形與沖擊性降低,如果碳的含量超過0.23%的話,鋼的焊接性能會被破壞,所以合金鋼中的碳含量一般不會超過0.2%。硅是煉鋼中主要的還原劑和脫氧劑,硅可以提高鋼的彈性,因此其是彈簧鋼的主要材料。磷是鋼中的有害因素,其會降低焊接性與塑形,但是同時也是合成鋼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含量要控制在0.045%之內(nèi),優(yōu)質(zhì)鋼要更低。與磷相同,硫也屬于有害元素,使鋼產(chǎn)生脆性,降低其韌性與延展性,在生產(chǎn)中可能會產(chǎn)生裂紋,因此在生產(chǎn)中要在0.055%之內(nèi),優(yōu)質(zhì)鋼要更小,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型。鉬可以細化鋼的晶粒,提高淬透性與熱強性,在高溫環(huán)境中保證足夠的強度與抗蠕變能力,提高結構鋼的機械性,抑制合金鋼由于火引起的脆性。鈦是鋼的強脫氧劑,使鋼的內(nèi)部組織致密,細化晶粒力,降低冷脆性,改善焊接性。釩是鋼的優(yōu)質(zhì)脫氧劑,改善其強度與韌性,釩與碳形成碳化物,提高在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中的抗氫腐蝕能力。鎢的熔點較高,屬于價格昂貴的合金元素,與碳形成的碳化鎢具有較高的硬度與耐磨性,在工具鋼中加入鎢,可以很高的改善紅硬性與熱強度,作切削工具及鍛模具用。鈮可以降低鋼的過熱敏感性及火脆性,改善強度,但是塑形與韌性會降低,在普通的合金鋼中加入鈮,可以提高抗腐蝕性能,改善焊接性。銅可以提高強度與韌性,尤其是可以很好的抵抗大氣腐蝕,但是其在熱加工中非常容易出現(xiàn)熱脆,但銅含量小于0.50%對焊接性無影響。鋁的應用頻率也較高,屬于常用脫氧劑,提高鋼的沖擊韌性,同時鋁還具有抗氧化性與抗腐蝕性,與鉻、硅同用,可以改善高溫下的耐腐蝕能力,但是會對鋼的熱加工性能產(chǎn)生銀錠影響,因此要控制好加入量。氮能提高鋼的強度,低溫韌性和焊接性,增加時效敏感性。除了這些常見元素,在合金鋼中還會加入鈷、硼等稀有金屬,主要被應用于特殊鋼的合成中。還有一些合成鋼種會加入稀土元素,改善鋼的形態(tài)、分布等進而達到改善鋼的性能目的,提高耐磨性。
2.1 可溶鐵,起到固溶強化作用。在當前的技術手段下,所有的合金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幾乎都可以溶于鐵素體、奧氏體中形成固溶體,使鋼的強度與硬度增加,但是塑形與韌性降低,使鋼具有強韌性的良好配合。
2.2 形成碳化物,具有強化與硬化的作用。不同的元素與碳的作用不同,目前常用的合金元素分為非碳化物與碳化物形成元素兩類。碳化物形成元素包括Ti、Nb、V、W、Mo、Cr、Mn等,在鋼中可以與碳結合形成碳化物,如:TiC、VC、WC 等,這些碳化物的硬度、熔點高,更加穩(wěn)定,如果它們顆粒細小并在鋼中均勻分布時,則顯著提高鋼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
2.3 結構鋼種珠光體增加,具有強化功能。在鋼中加入合金元素,使Fe-Fe3C相圖中的共析點左移,所以與碳含量相同的碳鋼相比,亞共析成分的結構鋼含碳量更接近于共析成分,組織中珠光體的數(shù)量,增加了合金鋼的強度。
3.1 合金元素對熱處理的影響
首先,對奧氏體化的影響。在加熱過程中,在進行合金鋼的處理過程中,合金元素可以適當?shù)脑黾訙囟扰c延長保溫時間。合金鋼種的合金滲碳體,合金碳化物穩(wěn)定性高,于奧氏體不易融合。即使融入,擴散也相當?shù)木徛?,所以合金鋼的奧氏體花速度要慢于碳鋼,為加速奧氏體化,要求將合金鋼(錳鋼除外)加熱到較高的溫度和保溫較長的時間。除了Mn外,所有的合金元素都具有阻礙奧氏體晶粒長大的效果,尤其是Ti、V等強碳化物形成的合金碳化物穩(wěn)定性高,殘存在奧氏體晶界上,顯著地阻礙奧氏體晶粒長大。因此奧氏體化的晶粒一般比碳鋼細。
其次,影響奧氏體轉(zhuǎn)變。合金鋼的淬透性更佳,降低淬火冷速,減小淬火變形,但是殘余奧氏體增多。除Co外,所有溶于奧氏體中的合金元素,都會增加過冷奧氏體的穩(wěn)定性,使C曲線右移,馬氏體臨界冷卻速度減小,淬透性提高。這使合金鋼運用較小的冷卻速度就可以淬成馬氏體組織,減小淬火變形。所以在制作大尺寸、形狀復雜或者精度較高的零件多采用合金鋼來制作。除Co、Al外,大多數(shù)合金元素都使M點降低,使合金鋼淬火后的殘余奧氏體量比碳鋼多,這將對零件的淬火質(zhì)量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
最后,影響回火轉(zhuǎn)變合金鋼具有較好的耐火性,回火后強韌性配合較好,一些鋼可以產(chǎn)生“二次硬化”。在進行回火的時候馬氏體不容易被分解,抗軟化能力較好,增加了鋼的耐回火性,回火后有較好的強韌性配合。合金嚴肅可以提高馬氏體分解溫度,對于含有較多Cr、Mo、W、V等強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鋼,當加熱到500~600℃回火時,直接由馬氏體中析出合金碳化物,這些碳化物顆粒細小,分布彌散,使鋼的硬度不僅不降低,反而升高這種現(xiàn)象稱為“二次硬化”。但是有部分合金鋼要避免“回火脆性”的出現(xiàn)。
3.2 影響焊接的性能。在焊接淬透性較好的合金鋼過程中,在接頭的位置常常會出現(xiàn)淬硬組織,使該處的脆性加大,導致焊接裂紋的出現(xiàn);焊接時合金元素容易被形成的氧化物夾雜,使焊接的質(zhì)量下降。例如在不銹鋼焊接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夾雜Cr2O3,會影響焊縫的質(zhì)量,同時鉻的損失,不銹鋼的耐腐蝕性也會降低,因此高合金鋼最好采用保護作用好的氬弧焊。
3.3 影響鍛造性能。在合金元素溶入奧氏體后,變形抗力增加,塑形變形的難度增加,合金鋼鍛造需要施加更大壓力的噸位。同時,合金元素使鋼的導熱性降低,脆性增加,加大了合金鋼鍛造時遇鍛后冷卻中出現(xiàn)的變形、開裂傾向,所以在合金鋼鍛后要控制鍛溫度與冷卻速度。
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看到,作為現(xiàn)代生產(chǎn)的主要原料,不銹鋼是不可替代的,在合成不銹鋼的過程中,化學元素重要性無可取代,作為生產(chǎn)部門,要善于利用不同的化學元素作用,提高合金鋼的質(zhì)量,促進我國不銹鋼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1]呂麗平,劉偉,韓軍雷,王潤嬌,趙會美.化學成分對亞穩(wěn)態(tài)奧氏體不銹鋼車體板材均勻變形及加工硬化行為的影響[J].鐵道學報.2009(06).
[2]歐陽維真.1Cr18Ni9Ti不銹鋼中形變誘發(fā)α′馬氏體相的組織特征[J].桂林航天工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2(01).
[3]劉偉,何俊,周立濤,李國平,陸培德.冷軋奧氏體不銹鋼的應變硬化行為及其焊接性能[J].鐵道學報.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