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平
(隴南公路總段,甘肅隴南746500)
康陽公路地處南秦嶺褶皺帶內,地質構造復雜,巖層褶皺、節(jié)理、裂縫發(fā)育復雜,巖體比較破碎,路線沿燕子河蜿蜒前進,沿線植被茂密,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公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毀壞,在汛期次生災害頻發(fā)。
康陽公路基本為沿溪線, 在康縣至楓嶺峽谷段由于兩岸基巖出露,溝岸陡峭,危石出露較為普遍,在汛期時常產(chǎn)生大量落石,不僅砸毀路面,摧毀路基防護工程,而且形成嚴重的安全隱患。在溝谷較為寬敞地段,由于地表多為殘坡積土和坡積碎石土,極易受雨水沖刷,沿線坡積土膠結程度差,易失穩(wěn)滑落,部分塌方地段雖然有很好的植被,但在雨水浸透后,穩(wěn)定性急速下降,時常出現(xiàn)坍塌。
楓嶺至銅錢壩段路線沿山腰布設,由于山坡坡度在30°~50°之間,路基多以挖方路基為主,僅在跨越支溝時為填方形式,此段路線邊坡土質也為坡積土類,砂性土夾著卵石、碎石與孤石,挖方邊坡自穩(wěn)性差,滑塌現(xiàn)象嚴重。 在有地下水的路段,原有路基防護抗滑力不足,被土體擠出,引起路面隆起等病害。填方邊坡多處出現(xiàn)失穩(wěn)滑移,大多是由于填方邊坡支擋不足引起。
銅錢壩至陽壩段由于出露巖層為花崗巖,雖然風化嚴重,但邊坡整體性較好,路基穩(wěn)定,路面破壞較少。
針對常年滑坡、沉陷路段的路基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分別采取相應措施。
對路塹邊坡相對較緩、滑塌體較小路段,設置仰斜式抗滑墻。采用C15 片石混凝土澆注,墻身后設置厚50cm 礫石排水層,排除滑塌體內滲水。 抗滑墻頂面以上路塹坡面采用1:1 或1:0.75 的坡率開挖后,砌筑片石護面,以封閉坡面水,防止滑塌體產(chǎn)生近一步滑塌。
對路塹邊坡相對較陡,滑塌體較大路段,在滑塌體外應設置衡重式抗滑墻。
對于路基建于滑坡體上的部分路段,導致路面沉陷,路基嚴重變形,應根據(jù)滑坡特點設置抗滑樁。采用C25 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樁間距為5m,樁長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鑲嵌于基巖上。樁間設置M10 漿砌片石擋土墻。
在半填半挖, 鄰河或較陡山坡填方一側均應設置漿砌擋土墻,部分沿河路段,特別是受河水頂沖路段,沿河路基邊坡沉陷、坍塌,侵占耕地或河流,為保證不侵占耕地,防止河流沖刷路基,應設置漿砌片石重力式擋土墻。
擋土墻墻高小于8 米的均采用M7.5 漿砌片石砌筑, 擋土墻墻高大于8 米的采用C15 片石混凝土澆筑。擋土墻基礎一般應埋入地面以下1.5 米,沿河路段基底埋深不小于最大沖刷線以下1 米,巖石路段基礎嵌入新鮮巖面的深度不少于0.5 米。
路塹靠山一側挖方邊坡一般較陡,汛期暴雨頻發(fā),部分路段坡面受雨水沖刷,坡面溝槽較多,坡面及坡腳土體松散、碎落現(xiàn)象較為嚴重。對此路段應增設高擋石墻或路塹式擋土墻,墻高一般為3.0~5.0m。擋墻基礎一般應埋入邊溝底面以下不小于1.0 米,巖石路段基礎嵌入新鮮巖面的深度應不少于0.5 米。
對于設置路塹墻頂或邊坡松散,但坡度較緩路段,為保證坡面穩(wěn)定,土石不受雨水沖刷滑落應設置漿砌片石拱形骨架護坡,骨架內植草綠化以防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