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革命烈士、原中蘇友協(xié)秘書長張適和他的家人

      2013-08-15 00:46:01李春華
      黑龍江史志 2013年10期
      關鍵詞:家人孩子

      李春華

      今年6月,接到一個老人的電話,說自己從武漢來,是張適烈士的兒子,《哈爾濱市志》中有他父親的傳記,并說下周要給我們送些父親的資料。我翻開志書,找到這篇傳記……才知道張適與李兆麟同日被害,對東北地區(qū)地下黨組織發(fā)展做出過重大貢獻。

      一周后老人腿摔傷住進了部隊211醫(yī)院,于是在6月18日的晚上我第一次見到了中等身材、頭發(fā)和眉毛都已花白、步履有些蹣跚的原解放軍工程學院院務部政治委員、離休干部張同嘉——張適烈士的次子。得知老人很快要離開哈爾濱,我回家整理了老人的口述資料,帶著疑問6月20日晚上再次走進醫(yī)院。那晚大雨滂沱,通向住院處的路上積水沒過腳面。

      老人的資料多數(shù)都是復印的,在見我前他已去過綏化市地方志辦、黨史委,哈爾濱市委黨史研究室等部門,這是他第一次與這些部門見面和交流。他說自己82歲了,可能不會再有機會來了,表示這般年齡才更感覺父親一生艱難革命的可貴,后人應了解他們的奉獻,學習他們的精神。

      關于張適烈士的革命活動記述的很多,你可以在他家鄉(xiāng)山東濰坊市昌樂縣,他常年活動的地方如綏化地區(qū)、哈爾濱、沈陽(奉天)等編纂的志書或者地方黨史刊物、雜志和烈士傳上找到記載他生平事跡的文字。但是他為了革命事業(yè)義無反顧犧牲了小家的利益,他的整個家庭為革命做出的犧牲卻鮮有筆墨。這次偶識他的兒子張同嘉,讓我們見證了烈士的堅定和溫情,也讓我堅信:家庭是一個堅定的革命者除信仰外的力量源泉。

      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離家

      張適,曾用名張來順、張有才,1904年出生在山東省昌樂縣圈子莊一個中農(nóng)家庭。他勤奮好學,能文善寫。他在1924年3月25日的日記中寫道:“五歲讀書,七歲能寫詩作文,十歲學業(yè)大進,提筆成文”。雖然家中生活不富裕,但父母節(jié)衣縮食供他上學,成為張家?guī)状酥形ㄒ挥形幕娜?。家人因為他在外面學習接受了好多激進的思想,還是獨子,怕出事,1919年逼迫年僅十四歲的張適與大他四歲的昌樂縣東云町一個貧農(nóng)家庭出身的女子趙明霞成親,想藉此拴住他,免得他總往外面跑。本來張適不喜歡這個妻子,但是妻子溫柔賢惠,漸漸走入張適的心中。1920年長子張同喜出生。1922年張適從昌樂縣立高等小學畢業(yè)后轉(zhuǎn)年進入山東濟南育英學校(是寄宿式學校,也稱濟南第一師范學校)學習,參加了反帝反封建斗爭。同學們都知道他是一個“過激黨”(即共產(chǎn)黨),反動派還曾去學校抓捕他,幸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才躲過一劫。1923年后他在育英讀書期間寫了大量的進步文章并加入了共青團。1925年長女張同秀出生。1926年成為中共黨員。這一年22歲的張適從育英學校畢業(yè),不顧祖父母和父母的反對阻撓,舍下年輕的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兒女,來到上海、武漢做黨的地下工作??磥砑议L希望通過給他成親這個辦法也動搖不了他投身革命的決心。

      鋼鐵硬漢也有無限溫情

      張適從1926年離家去外地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到1933年被捕入獄,十一年間應該給家里報過平安,但是張同嘉手中只有哥哥費勁千辛萬苦保存下來的父親在獄中寫給親人的五封信件和唯一一封出獄后的家書。僅從信的只言片語中我看到了一個錚錚硬漢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他也和親人一樣牽掛著他們,只因危險而繁重的地下工作讓他不得不把兒女情長隱藏在心底。

      1937年5月24日,張適在奉天(沈陽)市第二監(jiān)獄服刑時給山東家鄉(xiāng)的連襟劉樹棟寫了封信,信中說:“我身體強壯,精神也好,衣食各方面皆不成問題……當我未被羈押時,家中之事我概不顧,現(xiàn)在想對家庭負責又…了。望你時常用開心話安慰我的老人,并看顧我的犬子使他們好好做人?!保ā挪磺逦男诺膬?nèi)容看,他還不知道父母、妻子都已過世。

      1938年8月17日在給其連襟的家書中寫到:“我的神經(jīng)過敏,對家事老是胡思亂想,老親的慈顏、兒女的獃影時常隱現(xiàn)于夢寐之中。數(shù)年長離的時期中我想家園情況,定然今昔不同,但只要祖父等健在,便可慰我千里的…老親勿用還念,回家之期,也不久即到,那時在再堂前盡孝,犬子仍望親朋照看”。

      在奉天第二監(jiān)獄服刑期間,張適還給祖父母寫了一封家書,抒發(fā)了對老人的思念和不能盡孝的遺憾、難過之情。他是這么寫的:“祖父母親:自違尊顏,不覺數(shù)年,懸念志情,難以言喻。孫寄身北地,依人籬下,行動受限,不能即刻回家承歡于膝下,實為恨事。只好在此虔心誦佛,上天見佑,保二老玉體康健,合家平安,則為幸事。孫在奉身體無恙,生活如常,請勿懸念。惟累次來信,未見回音,對于家中根底,不得而知,甚為苦悶。請將家中近況寫明示知,借解狐疑。家中可安心過日,莫將我事置心?!睆男诺膬?nèi)容看他還不知道自己的祖父母、父母和妻子都已過世。

      雖然他不能親自撫養(yǎng)自己的孩子,但是對于他們的成長他也時刻掛在心上。尤其是孩子的讀書問題更讓他煎熬。身在鐵窗高墻之內(nèi),他的內(nèi)心非常復雜,一方面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學習的機會將來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另一方面他又無力改善家中的窘境,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讀得起書的家境。于是他懇請自己的親人幫助自己盡父親的責任。1936年張適被轉(zhuǎn)到新京市(長春)長通路清真寺街三十號的新京監(jiān)獄服刑。1939年11月21日他托孩子的姨夫劉樹棟轉(zhuǎn)了一封寫給內(nèi)兄趙顯榮的信。說:“今有一事拜托吾兄,即次子讀書問題,諺云:‘要好子孫必讀書’。同喜未得多念幾年,已成錯誤,若廣生(指張同嘉)子幼不求學,便是一誤再誤,恐將來也無出息。本村學校若設備不好,可到街上入學。朱留店之學校可為一區(qū)之唯一學校,可使其與樹棟姨夫同居一起,以便求學。同時棟弟更負監(jiān)督之責。在街念一年等我回家再作道理”。1940年3月20日他在新京監(jiān)獄給孩子的舅舅寫信時再次提起孩子上學的事情,說:“我潦倒半生,百事無成,前途暗淡,無什曙光,只得將己希望移于子輩。而且弟近來舔犢心切,子女生活時為掛心。次子先天衰弱,恐非長壽,倘仍存也,正屆小學時代,千萬使其就學。吾意使其幼讀幾年,有了基本知識,再為擇業(yè),將來庶可作一自食其力獨立謀生之國民。關其求學問題,可與其家叔及嬸母商磋。”

      1943年他有機會回家時,得知13歲的張同嘉輟學時很不是滋味,依然決定帶他出來送到綏化一個好友姜鵬博家供養(yǎng)并在其辦的學校讀書。他當然知道一個連自己的安全都無法保證的人再帶著孩子是多么艱難。雖然他很少見到孩子,但孩子的學習情況他非常清楚,1943——1944年間他給山東叔父、嬸母的信中寫道:“廣生在綏,讀書很進步”。孩子學習上的進步對父親就是最大的安慰,也一定要告訴遠方的家人。但與父親一生只相聚半個多月的張同嘉卻感受不到來自父親的憐愛和關心。

      為了不使家庭因他而受到牽連和影響,他參加革命后每次回家都選擇了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的時間,即使回家養(yǎng)傷,也不敢多住幾天。1943年他回到家鄉(xiāng),甚至到了家門口都不能進去。只在同學家的村子朱留店住了兩夜,知道父母、妻子都已去世非常難過,雖然親人的墓地只有四五里路程,也沒敢去拜祭。他的叔父和堂弟、兩個大點的孩子去看他時,叮囑他們一定要征求次子的意見是否愿意隨他離家讀書。當長子帶著同嘉與他見面時,張適再次征求同嘉意見,親耳聽到兒子的答復后才滿心歡喜地將他帶出來。這個十三年來第一次知道自己還有父親的少年興奮而好奇。來到綏化后,張適很少和兒子在一起,也很少說話,我想他完全是在保護自己的兒子,因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才是最安全的。他和家人沒有一張照片,甚至兒子被帶出來后也沒有合過影,沒有給過他一分錢和一樣東西,恐怕也是出于這種考慮吧。

      親人默默承受苦難

      1926年10月,張適被黨組織派到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學習,從此再也沒有管過家。當時長子7歲,長女2歲,都由老人和妻子撫育。那時張家是個大家庭,家中有祖父母、張適的父母、一個姑姑。還有叔祖父母、兩個堂弟、兩個堂妹等。張適是獨子,妻子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生活何等艱難,但他的妻子非常懂事,任勞任怨,家中其他人也默默地照顧著這個小家庭。1927年12月張適參加了張?zhí)椎韧绢I導的“廣州起義”,任工農(nóng)革命軍營黨代表。起義失敗后負傷并與黨失去聯(lián)系的張適,從廣東一路乞討,穿著一身破衣爛衫,回到山東家中,家人看到他的一個腳趾被打掉了。但是山東白色恐怖,無法藏身,家人怕他被抓捕,于是從各方面籌集一點路費,送他離開山東到黑龍江,從此東北成為他一生革命活動的主要地域。

      1929年底張適回到闊別三年多的家鄉(xiāng),祖父母、父母、叔父嬸母以及妻兒看到他的歸來有多大的驚喜是可以想象的。長子已經(jīng)十歲,五歲的女兒早不記得這個父親了,短暫的團聚之后就是更久的分離,面對他的離開,家人也由無奈演變?yōu)闊o休止的牽掛。同年農(nóng)歷11月19日次子張同嘉出生,懂事后就不曾知道有這個父親,因為在張同嘉的記憶里家里人從未提起這個人。張適的妻子忍受著與丈夫長久的分離,為公婆進著孝道同時還要撫慰三個年幼的孩子,她知道這是丈夫的愿望,也是他們的約定。1932年5月不幸落到了這位年輕的母親身上。嬸母在張同嘉長大后告訴他,家人因生活困難無力醫(yī)治,他媽媽肚子疼的在炕上翻滾,炕席都被撕碎,是在極度痛苦中死去的。而此時的張適對此一無所知,他正根據(jù)滿洲省委的指示,創(chuàng)建綏化地區(qū)黨組織,并任特委書記,又組成一支二百多人的抗議義勇軍,轉(zhuǎn)戰(zhàn)在綏棱、上集和海倫之間與日軍作戰(zhàn),每時每刻都面臨著生死的考驗。張適的妻子去世后,三個年幼的孩子就由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們撫養(yǎng)。不到兩周歲的張同嘉整日哭鬧要媽媽,堂嬸見他可憐就放在自己身邊,每晚都是她哄著入睡。

      1932年5月,張適以滿洲省委巡視員身份來到吉林指導組建吉林市委,曾躲過一次追捕。脫險后來到哈爾濱先后任中共哈爾濱市委委員、道外區(qū)區(qū)委書記等職。1933年6月,受滿洲省委的委派離開哈爾濱,任中共奉天特委書記。10月因叛徒出賣被捕關押在奉天日本憲兵隊,后以“國事犯”罪名被判處12年徒刑。這年張適的父親、祖母相繼去世。在中國老人去世是天大的事情,尤其是孔子的故里山東——這個禮儀之邦,需要遵守的禮節(jié)更多。想必家人也在想方設法聯(lián)系他,希望他能見到老人最后一面,但此時張適已經(jīng)被捕正在忍受著酷刑的折磨。老人終究是帶著遺憾、牽掛閉上了無奈的雙眼。山東的家也從此改由叔父母掌管,他們對張適的三個孩子特別好,總是照顧他們的生活,拿他們當沒爸的孩子。獄中的張適曾在給家人的信中表示希望能讓他的孩子讀書,家人也盡量滿足他的愿望。讓兩個男孩都讀了小學。張同嘉還讀到高小,是自己主動放棄學習,幫助家人做些零活的。

      1941年張適的長子張同喜結婚了,他們?nèi)齻€孩子也從叔父管理的大家中分出來。但是因為他小,也經(jīng)常去叔祖父和堂叔家吃住。1942年張適因友人活動,并趕上偽滿洲國慶祝建國十周年發(fā)布特赦令而被減刑出獄,拖著倍受摧殘的身體輾轉(zhuǎn)回到綏化。

      1943年張適收到同獄的、因病保釋返回山東的同鄉(xiāng)、同學——前滿洲省委秘書長、奉天特委書記楊一辰的來信,建議他去山東開展黨的工作。為了尋找黨的關系,張適回到久違十三年的家鄉(xiāng),將13歲的張同嘉帶到綏化的老朋友姜鵬博家中。據(jù)張同嘉回憶,父親帶他從朱留店火車站坐火車到了濟南的“悅來客?!保阉才旁谖堇锞统鋈チ?。他左等右等,都不見父親回來,天漸漸暗下來,他肚子空空的,想回家又沒有錢,嚇的哭起來,特別后悔出來。很晚父親才回來,也沒有說去哪了。很有可能張適在這期間還有任務,否則怎么會拋下人生地不熟的13歲的兒子呢。來到綏化的張同嘉只和父親在一起半個月,父親也沒和他多說話,此后再沒有見到父親,所以他沒有感受到父愛。長久的離別,讓本應親密的父子變得生疏了。也許家人無法理解他的行為,但因為家人愛他,而默默承受著隨他而來的種種苦難。

      就在李兆麟將軍1946年3月9日遇害的當晚,被李兆麟任命為中蘇友協(xié)秘書長的張適在哈爾濱道外景陽街天泰棧也遭到特務槍殺。半年后黨組織找到張同嘉,他才知道父親是個共產(chǎn)黨人,對父親的犧牲張同嘉沒有特別難過。9月,在馮仲云的安排下,他被時任中共綏化中心縣工作委員會書記的陳雷接到望奎參了軍。

      1953年離鄉(xiāng)十年、長大成人的張同嘉第一次回鄉(xiāng)探親,那時家里人才知道張適是一個共產(chǎn)黨人已經(jīng)犧牲了,這一情況村里的人和地方黨政機關都不知情。1957年,張同嘉給中共昌樂縣委去函,介紹父親的情況,并提供父親戰(zhàn)友馮仲云(原松江省主席,后任水電部副部長)、楊一辰(中共八屆候補中央委員、商業(yè)部部長)等同志,請縣委調(diào)查。昌樂縣委查證后追認張適為革命烈士,發(fā)放了烈士證明和650元撫恤金。昌樂縣也在烈士家鄉(xiāng)圈子村立了一塊高2.6米、寬0.6米的青石紀念碑,前書:“烈士張適同志紀念碑”,后文:“為革命而生,為革命而死,雖死尤生!”,背面記載了烈士的生平事跡。

      張適犧牲了,但他的故事遠沒有結束。在此后的半個多世紀里,他的次子不遺余力地尋找父親的戰(zhàn)友,到父親生前戰(zhàn)斗過的地方,把發(fā)掘的新資料送給相關部門。當年父親讓同嘉從一個放羊郎變成了讀書郎,也使他成為不遺余力、傳承父親那一輩不屈不撓的共產(chǎn)黨人可貴精神的后輩。據(jù)張同嘉講,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張適生活過的圈子莊張家老宅已經(jīng)全部倒閉,現(xiàn)在院子還在,一棵約有五百年歷史的老槐樹還活著,磨面粉的石磨還沒有搬走。我想,它們珍藏著這個家庭的喜怒哀樂,見證了一個少年成長為不屈的革命者的艱辛。

      9月1日,我來到東北烈士紀念館參觀“黑土英魂展”。在展廳的正中用懸掛著銅板做成的9個肖像,其中就有張適,他與馬俊、陳為人、任國楨、張浩、吳麗石、陳潭秋等齊名,都曾是滿洲省委的領導人,可見抗戰(zhàn)時期張適在東北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我們不應忘卻他,我們還應該記住在新中國建立的豐碑上也有他家族的血淚。

      猜你喜歡
      家人孩子
      怎樣陪家人走出憂郁
      最好的養(yǎng)生是對家人和顏悅色
      海峽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16
      疍家人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家人不支持直銷怎么力?
      孩子的畫
      孩子(2017年2期)2017-02-13 18:20:51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2期)2016-02-23 12:47:58
      熊孩子爆笑來襲
      新乐市| 桃江县| 卓资县| 扶沟县| 西林县| 淮南市| 沽源县| 清水河县| 镇坪县| 聊城市| 吉安市| 华池县| 陇川县| 昌都县| 九江市| 邳州市| 越西县| 泗洪县| 县级市| 安阳市| 富裕县| 吴川市| 恩施市| 南陵县| 桃源县| 双鸭山市| 尖扎县| 车致| 卓尼县| 武冈市| 永川市| 普陀区| 竹北市| 临漳县| 叙永县| 泸西县| 鄱阳县| 新津县| 班玛县| 沙河市| 阿拉善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