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是一名基層的公務員,記得剛工作第一年的春節(jié),縣里一宣布放假我就想高高興興回去和家人團聚。跟同事告別時,一位好心的大姐說:“過年了,你剛來,怎么不去領導家里轉轉?以前沒事兒,現在別人都去,就你不去顯得你多失禮!一年的工作不白干了嗎?”然后對我說該去誰家、該哪天哪個時間去。問了幾個相熟的同事,他們都表示過年應該去領導家里串串門。于是我就告訴家里人,說晚回去幾天,接著就買了東西挨家挨戶地串。這一串可不要緊,領導在家的還好點兒,進門放下東西、寒暄幾句就離開了。而去時有的領導不在家,今天去不了還得明天再去;還有的領導不讓進門,打電話托關系才算進了家,了了心愿。一圈下來,從臘月二十五一直串到三十,等到了家,父母嫌我回來晚,挺不高興。過年花錢串門受罪不說,還落家里人埋怨,真是有苦說不出。
現在,春節(jié)馬上又要到了,本來挺高興的,但一想起要到領導家里串門就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去吧,不光是耽誤了和家人團聚的時間,而且現在物價漲得這么厲害,給領導買東西便宜的肯定是拿不出手,稍貴點兒的東西就得花幾個月工資,真是心疼;不去吧,又怕別人都去了就自己不去,得罪了領導,以后給自己“小鞋”穿,實在兩難。
我身邊一位參加工作多年的老同事說:“年關難過,難過年關,年年過年關,年年難過關!”唉,這樣的年,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什么時候才是個頭?。?/p>
河北新樂 張小薇
編輯同志:
又到年關了,按我們國家的習俗講,春節(jié)前給上級機關和領導拜個年問候一下是應該的,無非就是圖個喜慶,聯絡聯絡感情。但問題是,現在拜年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弄得變了味。
先說拜年的禮品。以前拜年無非送點水果或當地的土特產什么的?,F在有些人送的是巧立名目的購物卡、代金券。而一些上級領導和機關也因此胃口越來越大,有些“不開竅”的人送的禮品不上“檔次”就會被穿小鞋。時間長了,關系好的同事私下里還要互相“取經”,生怕自己送的禮不合適,被打入另冊。
再說拜年的目的。有些人拜年更多的是有利益驅動,比方說想提拔、想換到更好的崗位去的,或者對領導有其他種種訴求的,就會悄悄找到領導,以“拜年”為借口送上厚禮,其實是盯住了領導手中的權力,搞利益交換。
還有拜年的程序。如今,拜年也分三六九等,有實權的多送,沒實權的少送;“厲害”的多送,厚道的少送。這倒不是基層的人太勢利,而是基層財力所限,不給有“實權”的和比較“厲害”的人多送,怕人家在以后的工作中為難自己。
編輯同志,據我所知,大多數基層黨員干部從內心來說都不愿拜年送禮,都知道拜年送禮是不正之風,應該剎住。前不久,中央出臺了“八項規(guī)定”,從上到下“改進作風”開始成為共識。我真希望能借著這股東風,把變味的拜年送禮風徹底整治一下,讓黨員干部們都能過上一個清清靜靜的春節(jié)!
甘肅蘭州 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