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茜
(南京曉莊學院 江蘇南京 211171)
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發(fā)展的主力軍,其身體素質將對我國未來的建設進程產(chǎn)生直接地應先,和我國的繁榮昌盛息息相關。在現(xiàn)代教育中,學校不僅應該訓練學生自身的智商和品德,同時還應該堅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將這三方面進行相互結合相互滲透,使其能夠協(xié)調發(fā)展。在這一過程中,學校應該將健康第一這一指導思想作為教學的主要觀念,將體育教學工作落實,讓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從而養(yǎng)成堅持鍛煉這種良好習慣,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
素質教育主要是包含了民族素質教育和思想品德方面素質教育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資質教育等。目前我國的素質教育是以增強我國國民素質作為主要目的,以增強公民的思想品德為宗旨的一種教育模式。素質教育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更加符合我國教育規(guī)律且教育層次更高、教育質量更高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
體育在素質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實行體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使學生能夠掌握鍛煉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及方法,讓學生們能夠在鍛煉的過程中陶冶自己的品德情操。學生在進行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收到非常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相關教育,同時還能夠通過體育教育中的科學管理,對自身進行更好地素質培養(yǎng)。假若高校中的體育教育一直停滯在以身體素質和競技水平為教學目標這一水平上,就會影響到學生心理建房方面的成長,使學生自身的健身意識弱化,無法養(yǎng)成件事習慣。這樣的教育方式必將會讓學生對體育教學產(chǎn)生厭煩心理,降低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
對于一所高校來說,教師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必須順應時代變化的。目前,國內高校中的體育教學應該具備體育鍛煉和素質培養(yǎng)兩項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質和身體素質。
體育素質教育所具有的作用,是經(jīng)過體育活動過程中的動態(tài)行為來給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以及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品德素質相關教育,使學生身體更加健康,性格更加個性。并且高校的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學校中相關的體育教育,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以及自我保健知識方面的應用指導,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堅持自覺地鍛煉身體,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和水平,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和分發(fā)向上的生活精神。
高校體育作為體育科目的最高層次,學生在通過小學和中學階段對體育知識進行的學習和對體育觀念進行感受,早已具備了較好的體育能力,在大學中也已經(jīng)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體育態(tài)度和體育觀念。隨著目前我國各大學校中體育教學的不斷改革以及終身體育這一思想的建立,各大地區(qū)的體育教師在著重培養(yǎng)體育教學中健身價值理念的同時,也開始對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方面的內容產(chǎn)生重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自身體育意識和興趣以及習慣方面為主,通過這樣的培養(yǎng)來使學生在將來走向社會的時候可以更加主動地進行相關的身體鍛煉和體育精神鍛煉等。
在對體育教學和素質教育相結合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將課程的結構進行調整。教師應該根據(jù)素質教育所規(guī)定的要求,對原本的課程結構進行調整,并且新增一些能夠受到學生青睞的并且有助于對學生自身的自信心和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體育方面教材。并且教師還應該對一些技術難度偏大且競技性過高以及鍛煉效果不足的課程內容進行大膽地削減,將一些具有高娛樂性和高健身價值特點的趣味課程項目,從而將體育課慢慢地轉變成體育健康課,將學生自身心理健康作為主體,將高校體育從階段體育與終結體育轉變?yōu)榻K身體育與健身體育,對學生自身的體育意識以及體育興趣以及體育能力等素質方面的內容進行積極地培養(yǎng),使學生在將來能夠帶著高體育技能和高素質精神踏入社會。
師資力量是保證高校中素質教育質量合格的關鍵性因素。高校的體育教師想要將自己的學生培養(yǎng)成高素質人才,首先需要保證自己具有高素質水平。在教學的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師應該不斷地將現(xiàn)代知識中的基本結構進行完善,將目前我國社會對素質教育的需求情況進行分析,并結合到教學過程中,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高超水平和高素質的體育教師。教師在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地參加一些和體育專業(yè)存在聯(lián)系的其他專業(yè)活動,也可以參與一些相關的技能培訓。從學校的角度來看,教育管理工作者可以針對學生自身的性格特點和當?shù)厣鐣W生素質的需求培養(yǎng)出一支教師隊伍,根據(jù)對教師長短項的不同對每一位教師進行針對性培訓,使每一位教師都擁有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從而在學校中建設起一支特色豐富的具有時代特點的師資隊伍。
在高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育管理工作者應該鼓勵教師大膽地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將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性教學方式淡化,多提倡符合當代社會需求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突出在課堂中,積極地引導學生主動參加課堂中的各項體育活動和體育學習,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自身的被動學習觀念轉化為主動學習觀念。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將課堂中的教學形式進行轉換,將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調動起來,從而將以學生為主題的這種教師觀念充分體現(xiàn)到課堂中。
素質教育和一般類型的技術培訓有所不同,所以教師不但應該將體育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理論傳授給學生,還應該給學生樹立起生活榜樣,通過自己所擁有的思想道德和學問以及情操儀態(tài)來影響學生,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目前,提高我國高校中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將素質教育和體育教學相結合已經(jīng)成為了我國教育改革工作者首要應該解決的問題,而在這以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模式的發(fā)展與改革中發(fā)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素質教育和體育教學相結合的前提是要建設一支高水平且高素質的教學隊伍。
[1] 鐘華,沈勇,伊維義.體育素質教育與課程建設[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3).
[2] 姚衛(wèi)宇,崔淑榮,姚淑晨.高校體育教學如何實現(xiàn)向素質教育轉軌[J].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09(2).
[3] 路曉東,秦羽成,李華偉.素質教育視野下加強大學生體育審美教育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6).
[4] 馮晨霞,焦玉龍,易東明.論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09(1).
[5] 江典在,趙旭天,楊麗紅.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J].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
[6] 馮春娣,袁玉忠,梁明航.新時期高校體育應注重學生參與意識教育的思考[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