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科幻小說正呈現(xiàn)出新的繁榮趨勢。每年生產的作品很多,關注的人更多,題材更加多元化,寫作風格更加多樣化,也產生了很有影響力的作品,如《三體》《紅色海洋》《與吾同在》等,不僅科幻愛好者愛看,而且也獲得了其他領域的人們的推崇。這反映出了時代的巨大變化,那就是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今天社會生活的一個主要話題,想象力越來越成為中國人生存的一個核心命題。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人也開始做夢了。以前,人們連明天能不能活下去都不知道,哪里會去做夢呢!像電影《一九四二》里那樣的快餓死的人,怎么可能去想象海底兩萬里和從地球到月球呢?所以,關注科幻,就是關注我們的未來,強大的國家都有科幻勃興的歷史。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們下一代的成功者,一定是擁有自由奔放的想象力的,這不是應試教育能夠培養(yǎng)出來的,所以科幻將是明天的經典。
推薦的這四篇文章來自中國科普研究所“百年中國科幻精品賞析”項目成果,文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中國科幻的特征。金濤是一位前輩,他用科幻來深刻地反映中華民族所經歷的痛苦,這代表了中國科幻的一個主流,后來一直傳承到劉慈欣那里。我的小說,被認為是20世紀90年代后崛起的新生代的一個方面。江波則是新世紀更新代作家的一個代表,他用恢弘的技術手段展現(xiàn)了人類和其他物種在整個宇宙中波瀾壯闊的命運。錢莉芳則是歷史科幻的杰出開拓者,她把從西方舶來的科幻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近乎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為科幻賦予了全新的含義。這些凝聚了評論者諸多心力的文章很有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