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國家檔案局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楊冬權在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上提出:“服務是檔案工作的立身之本,服務能力是檔案工作的核心能力?!痹谛碌臍v史時期,由于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的復雜性、動態(tài)性愈加明顯,黨和國家對檔案的利用也逐漸呈現(xiàn)出高層次、高精度、高效率的需求特點。如何適應這種需求,把檔案庫建成黨和國家的“思想庫”,加強檔案信息資源的深層次開發(fā)利用,提升檔案工作服務能力,是當前檔案部門亟待研究的問題。
“思想庫”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二戰(zhàn)時期。20世紀60年代,現(xiàn)代意義的思想庫概念開始作為專用詞匯而流行,泛指一切進行未來規(guī)劃性研究并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的研究機構,包括二戰(zhàn)前建立的從事國際關系和戰(zhàn)略問題研究的準學院式研究機構,諸如布魯金斯學會、卡內基國際和平捐贈基金會等。上世紀70年代,思想庫已經成為西方政治生活中人所共知的概念,其涵蓋范圍已不僅僅是從事戰(zhàn)略、軍事、國際關系研究的機構,而是把研究當代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的機構也劃歸其中。思想庫將各學科的專家學者聚集起來,運用他們的智慧和才能,為社會、政治、經濟等領域的發(fā)展提供解決方案,是現(xiàn)代領導管理體制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檔案思想庫建設是適應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對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工作新要求的戰(zhàn)略舉措,是檔案服務能力拓展和提升的重要手段。檔案思想庫注重對檔案資源進行深度開發(fā),通過整合、加工、編研,努力從浩如煙海的檔案資料中篩選最有價值的東西,使檔案服務實現(xiàn)由個別查找向系統(tǒng)分析提升,由簡單匯總向專題研究、綜合研究提升。檔案思想庫可以提供檔案信息咨詢和知識服務;依據檔案信息,進行歷史研究,總結歷史經驗,尋求應對帶有普遍性的戰(zhàn)略問題和熱點焦點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規(guī)律性研究,預測未來,提出各種預測方案供決策參考等。其研究成果可以涵蓋歷史經驗總結、政策建議、趨勢分析、競爭情報研究、應對方案論證。研究成果形式可以包括簡報、專題匯編、專題研究、政策咨詢報告、研究報告、知識庫、案例庫等。
建設檔案思想庫,首先要求我們轉變觀念,將檔案工作的重心從過去對檔案實體的管理轉向注重對檔案內容及知識的管理,正如中國人民大學馮惠玲教授指出:“這種角色轉變的要求導致檔案人員將職能重心從實體管理轉向信息管理、知識管理”。其次要優(yōu)化館藏結構,應加強對反映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面信息的檔案的收集,除檔案信息外還應注重對輔助信息(如圖書資料、情報等)的綜合收集。三是完善研究方法,加強政策分析工具、信息分析方法、知識挖掘方法、歷史研究方法、統(tǒng)計分析方法、計算機輔助決策工具等的應用。四是強化對領導決策需求的研究。五是優(yōu)化檔案部門人才結構,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特別是政策研究、歷史研究、信息分析等類型人才的引入,加強和高等學校、研究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專家的智慧,建設新型的檔案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