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丹,徐懷德,*,孫田奎,張淑娟,黃小奇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2.陜西省紅棗工程技術中心,陜西 清澗 718300;3.清澗縣宏祥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清澗 718300)
紅棗是鼠李科棗屬植物棗樹的成熟果實,含有豐富的糖、酸、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尤以VC含量最高,此外還含有較多的黃酮類物質、環(huán)磷酸腺苷等,是人們喜愛的營養(yǎng)果品。《神農本草經》將紅棗和人參并列為諸藥之首,《本草綱目》也記載了“紅棗氣味甘、平、無毒”,有“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癖氣呼光粉燒治疳痢”的作用,紅棗具有較高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1-4]。紅棗原產于黃河沿岸晉、冀、魯、豫、陜等省,近年來新疆、甘肅、寧夏等省也有大量栽植,栽培面積已達150多萬公頃,年產鮮棗約350多萬t,我國是商品棗的生產和出口貿易大國,栽培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紅棗含水量很高,收獲期短,每年紅棗成熟后期的多雨天氣使大量果實出現裂果現象,收獲后由于不能及時干燥而使霉變腐爛加劇,給紅棗產業(yè)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是限制紅棗產業(yè)發(fā)展的瓶頸之一。我國95%以上的紅棗被制成干棗,使其適宜儲藏和后續(xù)加工、消費。紅棗干制多采用熱風干燥[5],干燥時間長,VC等營養(yǎng)物質損失嚴重。近年來,許多新的干燥技術已經應用到紅棗干燥中[6],其中微波干燥干燥速度快,干凈衛(wèi)生,受到了廣泛關注[7]。但是單獨微波干燥紅棗,紅棗溫度升高快,容易褐變[8]。為改善單一干燥方式的缺點,目前國內外許多學者研究復合干燥技術,石啟龍等[9]研究了雪蓮果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的最適工藝參數;Gowen等[10]利用微波輔助熱風干燥法能有效地縮短澳洲堅果的干燥時間,提高澳洲堅果的品質;張國琛等[11]曾利用微波真空+熱風+微波真空的組合干燥方式對扇貝柱進行干燥,干燥時間比單純熱風干燥縮短50%以上,收縮率和復水率比單純微波真空干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抗破碎能力明顯優(yōu)于熱風干燥。Fang Shuzheng等[12]采用先熱風后微波的兩段式干燥方法干燥紅棗,結果表明聯(lián)合干燥的紅棗品質優(yōu)于熱風干燥產品。但是采用先微波后高溫熱風再低溫熱風的3段式干燥還未見報道。本研究采用Box-Behnken試驗設計分析法優(yōu)化紅棗微波-熱風聯(lián)合干燥工藝條件,分析聯(lián)合干燥對產品品質的影響,以期對實際生產提供依據和參考。
材料:木棗采自陜西省清澗縣雙廟河鄉(xiāng)鮑家山村(濕基含水率59%),果實充分成熟,運回實驗室后選擇成熟度相對均勻的果實于(0±1)℃、相對濕度85%~90%冷庫中貯藏。
蘆丁(純度≥95%) 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抗壞血酸(純度≥99.7%) 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DHG-9123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 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PJ21C-B1型微波爐 廣東美的微波爐制造有限公司;JYL-A020型九陽料理機 九陽股份有限公司;ALC-210.3型電子分析天平 賽多利斯艾科勒公司;HH-S6雙列六孔型電熱水浴鍋 北京科偉有限公司;KDC-40型低速離心機 科大創(chuàng)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KQ-600DB型數控超聲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UV-mini124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日本島津公司。
1.2.1 紅棗的3種干燥方式
分段熱風干燥:第一階段取紅棗置于溫度為55℃的烘箱內干燥,干燥至紅棗的濕基含水率不高于50%為止;第二階段將溫度升至60℃,干燥至紅棗的濕基含水率不高于40%為止;第三階段將溫度降至50℃,干燥至紅棗的濕基含水率不高于28%為止。
微波間歇干燥:將紅棗均勻平鋪成一層在微波爐的轉盤上,在微波功率119W條件下干燥,干燥12min,間歇4min,重復此過程,至紅棗的濕基含水率不高于28%為止。
微波-熱風聯(lián)合干燥:第一階段采用微波間歇干燥,在微波功率為119W條件下,干燥12min,間歇4min,間歇次數為7次;第二階段將紅棗轉入烘箱,在55℃條件下干燥9h;第三階段將烘箱溫度降至50℃,干燥至紅棗的濕基含水率不高于28%為止。
1.2.2 投料量和微波間歇次數單因素試驗
分別以投料量100、200、300、400g在119W條件下微波間歇干燥,干燥12min,間歇4min,重復此過程,直到紅棗的濕基含水率不高于28%為止。
第一階段采用微波間歇干燥,微波功率為119W,間歇次數分別為6、7、8、9,其他操作同1.2.1節(jié)中微波-熱風聯(lián)合干燥。
1.2.3 響應面的試驗設計
依據Box-Behnken試驗設計原理,以投料量、微波間歇次數、55℃熱風干燥時間3個因素為自變量,分析它們對產品總VC含量、總黃酮含量、A420的影響規(guī)律。
1.3.1 總VC含量
總VC含量(濕基計)按照GB/T 5009.86—2003《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總抗壞血酸的測定》中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進行測定。
1.3.2 總黃酮含量
黃酮含量(濕基計)的測定采用NaNO2-Al(NO3)3比色法[13-14]。
標準曲線的繪制:準確稱取干燥、質量恒定的蘆丁標準品0.1g,用60%的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搖勻得1mg/mL標準溶液。分別取上述蘆丁標準溶液0、0.15、0.3、0.45、0.6、0.75mL于25mL的試管中,準確加入5%亞硝酸鈉溶液1mL,搖勻,放置6min,加2.5%硝酸鋁溶液4mL,搖勻,放置6min,加1mol/L氫氧化鈉溶液5mL,搖勻,放置15min,在510nm波長處測吸光度。
樣品中總黃酮含量的測定:精確稱取2g樣品于具塞三角瓶中,加入60%乙醇溶液50mL,放入超聲波儀中超聲提取40min,功率為420W,在4℃的環(huán)境下靜置4h,在2583×g條件下離心10min后過濾,精確吸取過濾液2mL,分置于25mL的試管中,按繪制標準曲線的方法顯色,以蒸餾水為空白對照,在510nm波長處測吸光度。
1.3.3 褐變系數A420
將樣品充分研細,稱取5g,用水定容至50mL,靜置2h,后用離心機在2583×g條件下離心10min,取測定樣5mL,再加入95%的乙醇5mL,用離心機在3800r/min條件下離心10min,在420nm 處測定吸光度(A420),用吸光度的大小直接表示褐變度[15]。
對分段熱風干燥、微波間歇干燥、微波-熱風聯(lián)合干燥產品的總VC含量、總黃酮含量、A420進行分析。據圖1可知,總VC含量由低到高依次是分段熱風干燥、微波間歇干燥、微波-熱風聯(lián)合干燥產品,三者之間差異顯著。其中分段熱風干燥屬于長時間干燥,總VC含量最低;微波間歇干燥過程中,極性分子間劇烈碰撞和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物料中心部位熱量積累很多,導致物料內部溫度很高,雖然干燥時間短,但VC極易受熱破壞,VC的含量相對分段熱風干燥產品較低[16];而微波-熱風聯(lián)合干燥能較好地保存VC,同時,第一階段的微波間歇干燥最大程度上將物料內部的水分向外層轉移,提高了第二階段高溫熱風干燥的效率,縮短了干燥時間,抑制了產品的褐變,微波-熱風聯(lián)合干燥紅棗的褐變系數A420最小,與另兩種干燥方式差異顯著。3種不同方式干燥產品總黃酮的含量沒有顯著性的變化。因此微波-熱風聯(lián)合干燥法在提高產品品質方面具有優(yōu)勢。
圖 1 3種干燥方式對總VC、總黃酮含量和A420的影響Fig.1 Vitamin C, fl avonoid content and A420 of jujube products treated by three drying techniques
2.2.1 投料量對微波干燥產品品質的影響
分析不同投料量對紅棗總VC含量、總黃酮含量、A420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不同投料量的總VC含量之間有顯著性差異。投料量為300g時,總VC含量、總黃酮含量最高,A420最低。當投料量增大到400g時,單位質量物料受到的微波強度減小,干燥時間延長,VC、黃酮成分氧化分解,含量降低,褐變加劇。當投料量減小到100~200g時,單位質量物料受到的微波輻射強度增大,干燥過程中物料的溫度上升幅度增大,紅棗內部溫度達到80~90℃,酶促褐變受到抑制,但是加劇了非酶褐變,VC、黃酮受熱氧化,產品褐變加深[17-18]。
圖 2 投料量對總VC、總黃酮含量和A420的影響Fig.2 Effect of material loading on vitamin C, fl avonoid content and A420
2.2.2 間歇次數對微波-熱風聯(lián)合干燥產品品質的影響
圖 3 微波間歇次數對總VC、總黃酮含量、A420的影響Fig.3 Effect of intermittent number during microwave treatment on vitamin C, fl avonoid content and A420
由圖3可知,微波間歇次數為7次時,總VC含量和總黃酮含量都最高,A420較低。微波間歇次數為6次時,第一階段轉換點干基含水率較高,導致熱風干燥時間延長,而高溫和氧化的作用會使VC、黃酮類物質氧化,故含量相對較低,酶褐變加劇,A420增大。當微波間歇次數增加到8~9次時,微波干燥時間延長,且微波干燥階段,物料的溫度較高,會引起VC、黃酮類物質的氧化分解;并且會使果肉褐變加劇。
以投料量、微波間歇次數、55℃熱風干燥時間為自變量,分別以總VC含量、總黃酮含量、A420為響應值,采用Design Expert 8.0.5軟件進行響應面分析方案設計,試驗設計和結果見表1。
表1 響應面試驗設計與結果Table 1 Box-Behnken design matrix and response values of vitamin C, flavonoid content and A420
對表1中的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得到各個因素與產品總VC含量、總黃酮含量和A420指標之間的預測模型,并進行模型檢驗。
2.3.1 各因素對總VC含量的影響
各個因素與產品總VC含量之間的多元二次回歸方程式如下:
模型P=0.0002,表明模型方程極顯著,不同處理間的差異極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失擬項P=0.3456,失擬不顯著,說明模型擬合程度好,具有實際應用意義。模型的總決定系數R2=0.9684,表明響應值總VC含量實際值與預測值之間具有良好的擬合度,校正決定系數R2Adj=0.9279,說明92.79%的總VC含量變異可由此回歸模型解釋,模型可以用來估計總VC含量。影響總VC含量的主次順序為投料量、55℃熱風干燥時間、微波間歇次數,即投料量對總VC含量的影響最大,微波間歇次數對總VC含量的影響最小。模型中X1影響極顯著,X3影響顯著;交互項X1X3的影響是顯著的;二次項對總VC含量的影響均是極顯著的。
可用該方程對不同投料量、微波間歇次數、55℃熱風干燥時間處理條件下紅棗總VC含量進行預測。
2.3.2 各因素對總黃酮含量的影響
各個因素與產品總黃酮含量之間的多元二次回歸方程式如下:
模型P=0.0034,表明模型方程極顯著,不同處理間的差異及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失擬項P=0.9224,失擬不顯著,說明模型擬合程度好,具有實際應用意義。模型的總決定系數R2=0.9254,表明響應值總黃酮含量實際值與預測值之間具有良好的擬合度,校正決定系數R2Adj=0.8295,說明82.95%的總黃酮含量變異可由此回歸模型解釋,模型可以用來估計總黃酮含量。影響總黃酮含量的主次順序為投料量、微波間歇次數、55℃熱風干燥時間,即投料量對總黃酮含量的影響最大,55℃熱風干燥時間對總黃酮含量的影響最小。模型中X1和X2影響極顯著;交互項X1X2的影響是顯著的;X1的二次項對總黃酮含量的影響均是極顯著的,X2、X3的二次項對總黃酮含量的影響是顯著的。
可用該方程對不同投料量、微波間歇次數、55℃熱風干燥時間處理條件下紅棗總黃酮含量進行預測。
2.3.3 各因素對A420的影響
各個因素與產品A420之間的多元二次回歸方程式如下:
模型P=0.00005,表明模型方程極顯著,不同處理間的差異及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失擬項P=0.1301,失擬不顯著,說明模型擬合程度好,具有實際應用意義。模型的總決定系數R2=0.9091,表明響應值A420實際值與預測值之間具有良好的擬合度,校正決定系數R2Adj=0.8383,說明83.83%的A420變異可由此回歸模型解釋,模型可以用來估計A420含量。影響A420的主次順序為投料量、55℃熱風干燥時間、微波間歇次數,即投料量對A420的影響最大,微波間歇次數對A420的影響最小。模型中X1影響極顯著,X2和X3影響顯著;交互項X1X3的影響顯著。
可用該方程對不同投料量、微波間歇次數、55℃熱風干燥時間處理條件下紅棗A420進行預測。
2.3.4 聯(lián)合干燥工藝參數的優(yōu)化
經過軟件的優(yōu)化,總VC含量、總黃酮含量、A420的最佳試驗參數為投料量305.28g、微波間歇次數7.09次、55℃熱風干燥時間9.14h,但考慮到實際情況將最佳干燥條件修正為投料量305g、微波間歇次數7次(對應的紅棗濕基含水率≤50%)、55℃熱風干燥時間9h(對應的紅棗濕基含水率≤40%)。在此條件下,所得紅棗的總VC含量為36.22mg/100g,總黃酮含量為35.53mg/100g,A420為0.3079?;貧w模型預測總VC含量為38.24mg/100g、總黃酮含量為36.89mg/100g、A420為0.328。實際測定值比理論預測值接近。因此,采用RSM法優(yōu)化得到的干燥條件參數準確可靠。
3種干燥方式中,微波-熱風聯(lián)合干燥產品總VC含量最高,與分段熱風、微波間歇干燥產品相比,分別提高了99.53%、30.99%;褐變系數A420明顯低于分段熱風、微波間歇干燥產品,3種干燥方式的總黃酮含量接近。故微波-熱風聯(lián)合干燥法可明顯提高紅棗品質,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采用試驗設計軟件Design-Expert 8.0.5,通過Box-Behnken試驗設計得到了聯(lián)合干燥過程中投料量、微波間歇次數、55℃熱風干燥時間與總VC含量、總黃酮含量、A420關系的回歸模型,經驗證該模型是合理可靠的,可用于生產預測。
紅棗微波-熱風聯(lián)合干燥最佳工藝條件為投料量305g、119W微波干燥12min、間歇4min、微波間歇次數7次,然后55℃熱風干燥時間9h、50℃熱風干燥12h,紅棗總VC含量達36.22mg/100g、總黃酮含量為35.53mg/100g、A420為0.3079。
[1] 牛繼偉. 大棗化學成分研究[D]. 楊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8.
[2] LI Jinwei, FAN Liuping, DING Shaodong, et al.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five cultivars of Chinese jujube[J]. Food Chemistry, 2007, 103(2): 454-460.
[3] KIM Y J, SON D Y. Antioxidant effects of solvent extracts from the dried jujube (Zizyphus jujube) sarcocarp, seed, and leaf via sonication[J]. Food Science Biotechnol, 2011, 20(1): 163-173.
[4] ZHANG Hao, JIANG Lu, YE Shu, et al. Systematic evalution of antioxidant capacities of 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different tissues of jujube (Ziziphus jujube Mill.) from China[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0, 48(6): 1461-1465.
[5] FANG Shuzheng, WANG Zhengfu, HU Xiaosong, et al. Hotair drying of whole fruit Chinese jujube (Zizyphus jujube Mille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ried products[J].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 44(7): 1415-1421.
[6] 畢金峰, 于靜靜, 王沛, 等. 高新技術在棗加工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食品與機械, 2010, 26(1): 164-167.
[7] 張麗華, 徐懷德, 李順峰. 不同干燥方法對木瓜干燥特性的影響[J]. 農業(yè)機械學報, 2008, 39(11): 70-75.
[8] 陳建東, 李峰, 朱秀英, 等. 紅棗微波干燥工藝的研究[J]. 農機化研究, 2010(11): 228-231.
[9] 石啟龍, 趙亞, 黨新安, 等. 雪蓮果熱風-微波聯(lián)合干燥工藝優(yōu)化[J]. 食品科學, 2011, 32(12): 150-154.
[10] GOWEN A, ABU N, FRIAS J, et al. Optimisation of dehydration and rehydration properties of cooked chickpeas (Cicer arietinum L.) undergoing microwave-hot air combination drying[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 17(4): 177-183.
[11] 張國琛, 毛志懷, 牟晨曉, 等. 微波真空與熱風組合干燥扇貝柱的研究[J].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05, 21(6): 144-147.
[12] FANG Shuzheng, WANG Zhengfu, HU Xiaosong, et al. Energy requirement and quality aspects of Chinese jujube (Zizyphus jujube Miller) in hot air drying followed by microwave drying[J]. Journal of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2011, 34(2): 491-510.
[13] 陳佳, 徐懷德, 米林峰, 等. 洋蔥皮總黃酮纖維素酶法提取及抗氧化研究[J]. 食品科學, 2011, 32(4): 37-41.
[14] 顧熟琴, 盛文軍, 盧大新. 熱風干燥和微波干燥對油棗總黃酮含量的研究[J]. 食品科學, 2004, 25(11): 154-157.
[15] DAVOODI M G, VIJAYANAND P, KULKARNI S G, et al. Effect of different pre-treaments and dehydration methods o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torage stability of tomato power[J].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7, 40(10): 1832-1840.
[16] 于靜靜, 畢金峰, 丁媛媛. 不同干燥方式對紅棗品質特性的影響[J]. 現代食品技術, 2011, 27(6): 610-615.
[17] 張寶善, 陳錦屏, 李慧蕓. 熱風干制對紅棗非酶褐變的影響[J]. 食品科學, 2006, 27(10): 139-142.
[18] 雷昌貴. 太行山婆棗烘干技術研究[D]. 西安: 陜西師范大學,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