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梅蘭
【摘要】語文課程的開高從小學到高中都開設,學生普遍對這一課程產生厭煩心理。所以,如果大學語文仍然采取中學時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因此,高職高專在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生源的差別,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調整教學目標、授課內容與教學方式,防止大學語文課“邊緣化”。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問題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6?-0151-01
一、大學語文課與中小學語文課的差異
現(xiàn)在,大學語文課在部分院校仍然延用了中小學時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普遍對大學語文課興趣不高,地位降低。中小學課文教學基本上是采取“填鴨式”教學方式,教師發(fā)大量的時間講授了“所有的”知識,但沒有都會學生如何自主獲取知識?!笆谌伺c魚,不如授人與漁”。因此,大學語文與中小學語文在教學側重點上應該有所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yǎng)學生能力側重點不同
中小學語文課重視知識的感性積累,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知識與技能并重;大學語文課主要是依靠中小學語文學習中知識的積累,迅速提升學生的文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陶冶學生情操層次不同
大學語文主要通過文學作品所刻畫的形象去影響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美德,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靈魂;另外通過文學作品所表達的思想,讓學生從作品中去感受主人公“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堅韌的品格,從而讓學生通過學習培養(yǎng)自身的能力更好地去適應時代的競爭與挑戰(zhàn)。
總之,大學語文課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重視學生內心情感的激發(fā),使教學不僅僅是停留在“傳道、授業(yè)、解惑”方面,做到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學性的統(tǒng)一。
二、大學語文在教學方法上應注重多樣性
大學語文的教學方法雖可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筆者認為有幾點應該注意: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拘泥于教材
人們常說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唯教材是從,教材選什么文章就講授什么內容,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實行滿堂灌,結果教師在講臺上大汗淋漓,學生卻無動于衷。這樣導致教師被動去教,學生被動去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得到發(fā)揮,也很難達到育人的目的。
(二)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自由自主地去搜集、選擇、講解相關的主題文學作品,給學生鍛煉和表現(xiàn)的空間
學生在資料的搜集過程中能夠學會資料檢索的方法,在眾多資料中能夠快速查找到他們所需要的內容;在資料的選擇過程中,能夠根據(jù)他們自身的興趣與愛好,充分挖掘學生的審美情趣,拓展他們的視野,而在作品的講解過程中,更能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心理。而教師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更強的課堂掌控能力,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在巧妙設疑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實質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提出問題,有了問題,學生就會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大膽進行探索。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喜悅的同時,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多鼓勵學生對作品提出質疑,向老師提出問題,要有一顆大膽質疑的心,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大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向教師提問題,學問學問,有問才有學。要讓學生通過自已的思想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不是單純的被動的思考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自身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實際情況,通過設置問題來讓學生思考,允許和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求探索。這樣教學才會事半功倍,帶來喜劇性效果。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也對教師的知識面和專業(yè)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
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先生說得好:“語文教學落實到人文教育上,就是給人建立一種精神的底子,給人的生命一種亮色?!贝髮W語文課要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文學的魅力所在,通過文學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激發(fā)學生向“偶像”學習的激情,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的興趣。只有這樣,《大學語文》培養(yǎng)人,提高人的目的才能最終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茅衛(wèi)東.黃高才談語文教學[N].中國教師報,2007-5-23(3).
[2]邢宇皓.日益邊緣化是否還有開設必要?大學語文遭遇尷尬[N].人民日報,2004-2-19(13).
[3]黃高才.大學里很重要的一門課[M].大學語文.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4]蘇步青.蘇步青談語文學習[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0.
[5]黃岳州.怎樣讀書最有效[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0.
[6]H杜卡斯,霍夫曼.愛因斯坦談人生[M].高志凱,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4.
[7]彭書雄.大學語文的新思維[J].求索,2004年第5期,第1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