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與防治

      2013-07-25 08:34:26
      山東農藥信息 2013年4期
      關鍵詞:咪鮮胺赤霉病多菌靈

      赤霉病是我國小麥和大麥生產上的一種嚴重病害。大流行年份病穗率高達50%~100%,減產10%~40%;中流行的年份病穗率達20%~30%,減產5%~15%。小麥遭受赤霉病侵害后,不但造成減產,而且對于種子的質量和食用價值也有嚴重影響。帶菌的麥穗在潮濕的麥堆中,或帶菌種子在濕度超過標準的倉庫中,能繼續(xù)感染而導致霉爛,造成損失。受害嚴重的籽粒皺縮空癟,不能留種,受害輕的籽粒發(fā)芽率降低,影響出苗后苗的質量。此外,病麥帶有的毒素對人畜均會出現(xiàn)毒害作用,出現(xiàn)身體不適的許多部位的中毒癥狀,更值得引起警惕。

      病害癥狀 小麥赤霉病從苗期至穗期都可發(fā)生危害,引起苗腐、基腐、稈腐和穗腐,在生產上一般穗腐危害最大,前期的苗腐、基腐往往容易被忽視,而出現(xiàn)稈腐和穗腐以后,才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此時防治一般效果都不會太好,現(xiàn)將其稈腐和穗腐的癥狀介紹如下。稈腐:又稱莖腐,多發(fā)生于穗下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初在葉鞘上部出現(xiàn)淡褐色斑點,后擴展呈不規(guī)則斑塊,有時向下延伸至節(jié)部,葉鞘和葉片交界處易折斷。在被害葉鞘相對應的莖桿上也會出現(xiàn)類似的癥狀。高濕的情況下,葉鞘合縫處或葉鞘與莖桿之間產生粉紅色粘膠狀物。穗腐:一般在揚花后6~10天出現(xiàn)癥狀,發(fā)病盛期通常在乳熟期至糊熟期,黃熟期后基本停止。穗腐發(fā)生時,往往先在個別小穗的穎殼上部出現(xiàn)淡褐色水漬狀斑點,后擴展到整個小穗,由一個小穗蔓延到另一個小穗??諝飧稍飼r,病情常受抑制,水漬狀病斑逐漸消失而呈干枯狀。穗頸或穗軸受害時,病部呈青灰色或褐色,穗枯黃或半枯黃。在田間濕度較高時,穎殼邊緣與小穗基部產生粉紅色粘膠狀物(分生孢子)。后期病部也可出現(xiàn)黑色顆粒狀物(子囊殼)。受害麥粒輕,外表皺縮,色灰白、淡黃或粉紅。

      侵染循環(huán) 小麥赤霉病是真菌性病害,其病菌有性階段為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球殼目赤霉素,無性階段為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瘤座菌目鐮刀菌屬,病菌除危害麥類外,還能侵染多種栽培和野生的植物,并能在其殘體上生存延續(xù)。如水稻、玉米、高梁、油菜、白菜、麻類、棉花、豆類、甘薯等。赤霉病菌的初次侵染來源是多方面的,種子、土壤、雜草以及多種作物的根莖、秸稈等都能成為病菌的越冬場所。稻樁、玉米稈、棉花稈、病麥等帶菌率都很高,病菌以菌絲體潛伏在這些殘體上越冬。稻樁是最重要的越冬場所,第二年春季(約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當旬平均氣溫升至10℃左右且有3~5日陰雨時,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稻樁及其他殘體,在散光照射下,即開始產生子囊殼。在濕度滿足的情況下,子囊殼形成的速度與溫度成正比,溫度愈高速度愈快。一般在抽穗前后形成的數(shù)量最多。子囊殼形成后,約經8~12天子囊孢子即能成熟釋放,借風雨傳播到麥穗,先在穎殼內殘留的花器上腐生一段時間,或直接從穎片上的自然孔口侵入,然后蔓延到整個花器或小穗形成穗腐,潛育期約7天左右。穗腐發(fā)生后,病部產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可以重復侵染,但這是較次要的重復侵染體。后期病部又能產生子囊殼及子囊孢子。麥收后,病菌又以腐生方式在殘體上越夏或侵染其他寄主增加越冬菌源。

      發(fā)病條件 小麥赤霉病發(fā)生流行與否及輕重,主要受氣候條件,特別是濕度條件的制約。在生產上人們總結出“發(fā)病遲早看溫度,危害輕重看濕度(雨水)”之說,是有科學根據(jù)的。該病為氣候型病害,病菌主要在小麥抽穗揚花期侵染,此期遇連續(xù)陰雨天氣有利于該病發(fā)生,遇晴好天氣一般不會發(fā)生或發(fā)生輕。長江中下游的麥區(qū)小麥抽穗揚花期常遇陰雨天氣,赤霉病在這一地區(qū)常發(fā)、多發(fā)而成為危害比較重的病害。目前這一地區(qū)生產上適用的高抗品種較少,大面積生產上使用的小麥品種一般都比較感病。因此,只要氣候條件適宜,就有大發(fā)生的可能。此外,凡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質粘重、氮肥施用過多過遲,使植株抗逆性減弱,引起貪青倒伏等,則發(fā)病嚴重。播種過深、過晚時則受害時間拉長,有利病菌反復侵染,也會增加發(fā)病程度。

      防治措施 防治小麥赤霉病應采取農業(yè)防治為基礎,藥劑保穗為關鍵,充分利用抗性品種的綜合防治措施。1、消滅越冬菌源。深耕滅茬,消滅小麥、稻茬和玉米秸稈,以減少菌源,可以將其漚制肥料,清除田間雜草,以減少初侵染來源等。2、選用抗耐避病品種和種植抽穗整齊,農藥殘留期短,灌漿速度快的小麥品種。而對一些抗赤霉病較差的品種,如揚麥13,矮抗58等,發(fā)病重,即使正確用藥防治,田間發(fā)病率仍然較高,受害較重。3、加強田間管理。開溝排水,降低麥田地下水位和田間濕度,有利于防病。適當早播,施足基肥,追肥不能過晚,保證小麥發(fā)育整齊后期不貪青晚熟,也會減少病菌侵染機會等。4、抓好化學防治。噴施對口農藥,是防治赤霉病的必要措施。而開展適期用藥防治是使用藥劑防治的關鍵。在正常年份,一般應在揚花初期普遍用藥防治,如果小麥抽穗揚花期遇到連續(xù)陰雨天氣,應在小麥抽穗后于雨前噴一次藥,小麥揚花期或揚花結束后趁雨隙再用一次藥。錯過防治適期用藥,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往往很差。在化學藥劑的選擇上,應注意在長江中下游麥區(qū)出現(xiàn)了對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等苯并咪唑類殺菌劑,產生了較高抗藥性的小麥赤霉病菌株,因而使這類農藥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下降。目前,防治效果較好的農藥有以下幾種:一是25%戊唑醇(立克秀)乳油2500倍液;二是50%咪鮮胺錳鹽、50%咪鮮胺錳絡合物(又名施保功)1000~2000倍液;三是25%氰烯菌酯懸浮劑每畝100~200克,或使用它們的復配劑,如63.5%咪鮮胺錳鹽·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22~24克,兌水45~50公斤噴霧,據(jù)介紹,目前用于小麥赤霉素的有效藥劑還有以下幾種:如6%戊唑醇微乳劑、45%撲霉靈(咪鮮胺)乳油,復配的藥劑如42%蘇康1號(甲·醚)可濕性粉劑和田茂(多菌靈+咪鮮胺)可濕性粉劑,28%烯肟·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2%烯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等。抓住小麥揚花10%~50%時施藥;若穗期溫度高,小麥邊抽穗邊揚花,應提前至齊穗期施藥。南方小麥抽穗揚花期經常下雨,要搶住晴天噴藥防治。

      (曹滌環(huán) 姚伏初)

      猜你喜歡
      咪鮮胺赤霉病多菌靈
      HPLC-MS/MS法測定32%肟菌·咪鮮胺水乳劑 有效成分含量
      世界農藥(2022年8期)2022-09-02 09:18:18
      小麥赤霉病研究進展
      芮城縣:科學預防小麥赤霉病
      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測定蔬菜中多菌靈的不確定度評定
      超高效液相色譜一串聯(lián)質譜法測定蒜薹中的咪鮮胺殘留
      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殺菌劑應用情況分析
      咪鮮胺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啤酒中的“多菌靈”會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嗎?
      熱帶水果番石榴的保鮮技術
      新農業(yè)(2016年5期)2016-05-23 21:23:34
      小麥赤霉病的控制處理方法探析
      食品界(2016年4期)2016-02-27 07:36:41
      秦皇岛市| 内乡县| 溧水县| 沛县| 石嘴山市| 福建省| 屯留县| 同心县| 巫山县| 仙游县| 曲麻莱县| 来凤县| 湖口县| 务川| 荣成市| 商河县| 区。| 马龙县| 平山县| 梨树县| 区。| 青河县| 南召县| 会宁县| 江安县| 南溪县| 巫山县| 清丰县| 民丰县| 张家港市| 襄城县| 谷城县| 鹿泉市| 施秉县| 天长市| 五原县| 武穴市| 德庆县| 上蔡县| 灯塔市| 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