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在甘肅河西走廊的中部,雄偉的祁連山北麓,居住著歷史悠久的裕固族。裕固族是甘肅省特有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他們集中居住在甘肅肅南裕固族族自治縣境內,共計1.3萬人。裕固族局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民族傳統(tǒng)在中華文明時尚魅力無窮。
裕固族民歌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歌,特別是突厥、蒙古民歌以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歷史的重要依據(jù),也是挖掘和發(fā)展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基礎。裕固族語稱民歌為“葉爾蘭安”,他是裕固族人民最喜愛的一種露頭文學形式,他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因此它既有厚重的歷史感又有西安明的民族特點。其歌詞質樸而豪放,生活的氣息與充滿意境的語言結合起來。歌詞格律特點是每節(jié)二句,押韻以押尾韻為主,兩句一韻。他們以牧為生,使得歌聲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充分體現(xiàn)了裕固族人民的生活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因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而產生各種歌曲形式:如宗教歌曲、禮儀歌曲、民間音樂等形式,其中禮儀歌便是其中數(shù)量最多的形式之一。所謂禮儀歌是指伴隨著一定儀式,或在一定儀式上演唱的歌曲,稱為禮儀歌,屬于草原歌謠。因此,裕固族的禮儀歌具有濃郁的草原文化特點。
婚禮歌就是禮儀歌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指專門用在婚禮過程中演唱的歌曲。裕固族婚禮歌也稱為“吾勒耶爾”,主要有《戴頭面歌》《梳妝歌》等。它貫穿整個婚禮儀式的每個具體環(huán)節(jié),并且在不同環(huán)節(jié)所演唱的婚禮歌也有著不同的作用和內涵。
別具風格的預估族婚禮充滿了奇情異趣,具有極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裕固族婚禮從求婚到成婚,過程漫長、禮儀復雜,最為典型的是要經(jīng)過求婚、許婚、訂婚、戴頭、送親、接親、戴冠、獻羊背子、交接新娘等過程和儀式。
裕固族的婚嫁儀式有迎客、“掛頭面”儀式、與親人告別、送親、迎親、踏房六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聽到委婉動人的歌聲,充分的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裕固族的婚禮儀式。
1.迎客
在正式婚禮的前一天,新娘家要首先辦喜事,新郎家的代表來參加,以表祝賀??腿藗兌家凑蛰叿执笮。挲g的大小依次就座,黃昏時分婚宴開始,由新郎家代表給客人們獻茶、敬酒。同時,新郎新娘兩家請來的歌手便開始唱歌,從而拉開婚禮歌的序幕。這是歌手們主要演唱《待客歌》和《新娘之歌》。
這些歌曲曲調簡單,旋律多為一兩句,曲式結構簡單,歌詞質樸易懂,多為兩個樂句的單樂段體,歌詞篇幅很長,以敘事為主,歌手們在演唱這些歌曲時多會即興發(fā)揮將旋律和歌詞稍加改動。《待客歌》主要是用來招呼親朋客人,以表達主人對遠道而來得到親朋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缎履镏琛分饕潜磉_女兒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以及對家人的戀戀不舍之情。
2.“掛頭面”儀式
婚禮當天,伴娘為新娘掛頭面,同時為此舉行隆重的“掛頭面”儀式。此時,新娘的舅舅會唱起《戴頭面歌》,同時新娘的家人開始一起哭唱這首歌。
這首歌曲旋律流暢優(yōu)美,曲式結構簡單,歌詞質樸真實,節(jié)拍變化較多,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鮮明的五聲色彩。在調式上多用商、羽兩個調式。這些都充分的體現(xiàn)了父母對將要出家的女兒難以割舍的情懷。家家戶戶演唱這首歌曲是歌詞多即興改變,多為表達依戀之情、贊美新娘的美貌。
3.與親人告別
而對于GWR模型,學者們探討影響地價的因子及空間分布的特征較多,但分析房價的并不多,特別是分析大連市的較少。本文以大連市為例,將GIS和GWR結合,對影響房價的微觀因子展開分析,旨在更深層次的對房價的空間分異規(guī)律和影響住宅價格的因素進行分析,為城市的科學規(guī)劃與和諧發(fā)展提供參考[5-15]。
紅日初露,主婚人宣布飲“上馬酒”。新娘和伴娘同騎一匹馬或駱駝,告別母親,在父親和叔叔、兄弟、姐妹家族人組成的送親隊伍的簇擁下,一路飲酒歡歌,向新郎家進發(fā)。這是新娘要與舅舅對唱《告別歌》。
《告別歌》歌詞很長,用同一曲調重復不同的歌詞,歌詞以敘事為主,多為即興。大多為兩個樂句的單樂段體,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并且裕固族婚禮歌多數(shù)表達了一種傷感的情感。充分體現(xiàn)了新娘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和對父母的牽掛。
4.送親
在旭日東升之際,送親儀式就開始了。新娘唱《哭嫁歌》,同時父母唱起《送親歌》。新娘先唱到“生我養(yǎng)我的父母……”父母接著唱起了“迎著早晨的陽光……”伴隨著優(yōu)美的歌聲,新娘被抱上馬背,再送親的客人陪同下,向婆家奔去。
這首歌曲曲調簡單,多為兩個樂句的單樂段體,歌詞篇幅較長,多為敘事型,在調式上多用商、羽兩個調式,宮、徴調次之。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即興發(fā)揮創(chuàng)作歌詞,同一種曲調有多段不同的歌詞,但歌詞大多數(shù)都表達力新娘思念父母以及父母對女兒今后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真心的期盼。
5.迎親
當送親的隊伍到達時,新郎家的迎親隊伍已在路旁等候,向送親的客人們送上潔白的哈達然后一起吃飯,稱之“打尖”。在這個“打尖”儀式上歌手們演唱《打尖歌》,歌中唱到“牛背子香喲羊背子嫩……”在打尖儀式結束后,送親的隊伍與迎親的隊伍合為一處直驅婆家。
這首《打尖歌》現(xiàn)有的只有記錄下來的歌詞,曲調早在解放后就失傳了,但這首歌歌詞篇幅較長,多是表達對尊敬客人的感謝,以及對這對新人的美好祝愿。
6.踏房
當送親隊伍到達男方家時,然后踏房儀式,由男方代表向一對新人贈送羊小腿,并致祝詞《贈羊小腿詞》。按照裕固族人風俗,在贈羊小腿的同時,要舉行“射無鏃箭儀式”伴隨著優(yōu)美的歌曲《薩娜瑪珂》和豪放的《祝酒歌》,一對新人進入洞房,共吃羊小腿,雙方客人開懷暢飲,在優(yōu)美的歌聲中婚禮儀式便結束了。
歌曲曲調簡單,多為單樂段體,但節(jié)拍變化多,一般為幾段歌詞重復套用一個簡單的旋律,旋律流暢連貫、優(yōu)美。在調式上多用商、羽兩個調式,并且裝飾音的處理自由,沒有嚴格的旋法限制。表達了客人們對新郎新娘在今后生活中的祝福以及這對新人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決心和愿望。
裕固族婚禮儀式所用婚禮歌有很多,比如;《銀鬃子》《情歌》等??傊?,裕固族婚禮儀式在歌聲的祝福中開始,在優(yōu)美的歌聲中結束。
裕固族婚禮歌,是裕固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過程中情感的結晶,反映了裕固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他們對自己親人的誠摯情感,從而突出裕固族民歌的特點。
1.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鮮明的五聲色彩。因此,裕固族婚禮歌帶有蒙古民歌的豪放風格和漢族民歌的樸素美,這與裕固族的民族信仰有很大的關系。
2.裕固族婚禮歌曲調簡單,多為兩個樂句的單樂段體,但歌詞篇幅很長,敘事為主,旋律優(yōu)美,多為相同曲調,不同歌詞。
3.在調式上多用商、羽兩個調式,宮、徴調次,角調式極少運用。
4.在裝飾音的處理上比較自由,沒有嚴格的旋法限制。
5.裕固族婚禮歌多數(shù)表達力一種傷感的情感,如《戴頭面歌》《告別歌》等都表達了自己離開父母親人的難舍心情。
婚禮是人生中的大事,是一種社會儀式,有著社會與文化的內涵?;槎Y歌在裕固族音樂中意志獨秀,它在裕固族人民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獨特的音樂文化,它也是裕固族人民生活和勞動過程智慧結晶,是裕固族婚俗的真實寫照。他們用獨特的音樂和歌聲抒發(fā)心聲,歌唱已成為他們生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歌聲滲透在這個民族的整個歷史和全部生命中,同時也為我國民族音樂增添獨特的藝術魅力。
[1]范玉梅.《裕固族》.1986年.
[2]楊進智.《裕固族研究文集》.蘭大出版社,1996年.
[3]《裕固族簡史》.甘肅人民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