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萌,呂 曉,劉慧松
品管圈模式是由日本品管權(quán)威石川馨博士發(fā)起的,從尊重人性出發(fā),通過輕松愉快的現(xiàn)場管理方式,使員工自動自發(fā)地參與管理活動,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1]。我院護理部于2011年進行品管圈活動的推行工作,通過嘗試在護理人員中推行品管圈活動,以全員參與的方式,持續(xù)不斷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護理質(zhì)量的工作方法,使員工輕松愉快的參與管理活動,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隨著透析技術(shù)的日益完善,患者對護理的要求已不僅僅滿足于護理技術(shù)服務(wù),同時希望護理人員為其傳授預(yù)防保健及飲食健康方面知識,為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是社會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是護理模式轉(zhuǎn)變所必需的,喚起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加強了護患關(guān)系,使患者主動參與健康模式中,提高遵醫(yī)行為,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我院血液凈化中心于2011年對維持性血液透析90例患者進行品管圈模式健康教育效果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血液凈化中心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齡27~78歲,平均51歲;透析時間≥3個月,每周3次規(guī)律透析,4h/次。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意識清醒,能配合護理人員進行健康教育;排除危重癥患者和精神障礙者。
1.2 實施方法 以護士長作為圈長采取QCC的方式提出需要解決的3個問題 (每季度1個),分別為急診血液透析次數(shù)、血管通路血流量達標率及穿刺成功率、透析前高鉀血癥發(fā)生率。品管圈成員及活動安排圈員有10名,每月活動1~2次,1~1.5h/次,然后將每個問題按QCC的方法寫出詳細的計劃書,由圈員參與討論,加強圈員對品管圈模式的進一步熟悉與掌握,完善計劃,考慮實施的可行性以及預(yù)計的困難。在圈長的帶領(lǐng)下按照完善的計劃書進行計劃的實施,每月的圈會全體圈員進行充分的討論,在采取大多數(shù)人意見的基礎(chǔ)上進行修改、完善、提出解決措施再實施。
1.3 評價方法 通過采取品管圈模式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比較實施前半年 (2010年7月—2010年12月)與實施后半年的時間內(nèi) (2010年12月—2012年5月)因體質(zhì)量增長過多而加急診血液透析次數(shù)、血管通路血流量達標率及穿刺成功率、透析前高鉀血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施前半年 (2010年7月—2010年12月)與實施后半年的時間內(nèi) (2010年12月—2012年5月)透析期間體質(zhì)量增長超過干體質(zhì)量5%的例次、透析前高鉀血癥例次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實施品管圈模式前后評價指標的比較 (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evaluation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mode
3.1 品管圈活動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依從性護理人員可以做到對住院患者的24h監(jiān)護和護理,而血液透析患者屬于居家透析,每周來院透析3次,4h/次。對于健康教育的依從性遠不如住院患者,采取品管圈活動后,使護理人員有了參與管理意識和欲望,通過共同參與管理從而形成良好的上下一體感[2]。健康教育的依從性有了提高,因體質(zhì)量增長過多而急診血液透析的患者及透析前高鉀血癥發(fā)生率都有所下降,患者生活質(zhì)量提高,患者滿意度提高。
3.2 品管圈活動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室護士參與管理的意識品管圈活動適合護理工作中開展,護理人員為一線工作人員,我院護理人員已有開展持續(xù)護理質(zhì)量改進工作的基礎(chǔ),對實施品管圈的工作流程并不陌生,這個群體所提出的計劃、工作方式、實施、改善都是有利于護理工作流程,由基層而來的流程以及工作方式更有利于執(zhí)行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積極性從而提高管理效果。
3.3 品管圈活動提供了更多靈活有效的工作方式 我院血液透析室采取品管圈模式實施健康教育經(jīng)過每個圈員的參與、討論、實施和完善形成了幾個對提高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例如圈員提出的護士相對固定患者采取跟蹤式健康教育、24h負責制責任護士以及加強家屬的健康教育等方法,增進了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健康教育的有效率和血管通路血流量達標率及穿刺成功率,得到護理人員、患者、家屬的一致認可,并對以后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得到更多的啟示。
3.4 品管圈活動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室護士的工作積極性 基層人員共同參與管理,充分調(diào)動基層護理人員的積極性,發(fā)揮其管理潛能,加強上下級溝通[3],同時促使護士熟悉掌握患者病情及病例和大量的學習材料,提高了護士的學習積極性[4],更新了護理理論知識水平和血液透析的業(yè)務(wù)素質(zhì),使護士加入到管理患者的工作中,做到快樂工作、工作快樂,護理工作質(zhì)量得到提高。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品管圈模式可以更大的發(fā)揮和挖掘護理團隊管理、成員間的相互協(xié)作精神及增加血液透析室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以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率,增加了患者滿意度,護患關(guān)系更加和諧。
1 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動在護士長夜查房中的應(yīng)用與效果 [J].護理管理雜志,2007,7(5):55-56.
2 方桂珍.在護理人員中推行品管圈活動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8,22(4):1103-1104.
3 張鳳玲,陳嫩.健康宣教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9,11(7):133.
4 謝文,周鳳嬋,鄭志惠,等.品管圈活動在護理質(zhì)量管理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1999,14(1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