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車別 摘/陳亮
明冤毛文龍、袁崇煥與明末中國的歷史走向
文/杜車別 摘/陳亮
本書以嚴(yán)格的一手資料為基礎(chǔ),為人們還原了明末一大歷史冤案——“毛文龍被無罪殺害”的真相。
毛文龍,一個劣跡斑斑的軍閥、土匪,驕橫跋扈、貪財好色,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總之,這個人,不是死有余辜,也至少死不足惜。袁崇煥殺了他,那就殺了吧,沒啥大不了的。
這應(yīng)該是大部分人對這個人物的第一印象。
金庸武俠小說附錄里就是這么說的,閻崇年的演講里也是這么描繪的。
這種說法是扯淡嗎?
準(zhǔn)確地說,不是扯淡,有根據(jù)!
我們看一些明朝官員的奏疏,看朝鮮人《李朝實錄》中的部分記載,他們所描繪的毛文龍就是這樣一個人。
但不扯淡和真實之間還是有距離的,而且這距離還很大。
法庭上審判罪犯,要請個辯護律師,聽聽他是怎么說的,當(dāng)然嫌疑人也有自我辯護的權(quán)利。
任何時候,如果只聽單方面的指控,無論這些指控多義憤填膺、多繪聲繪色、多詳細(xì)具體,你如果就此深信不疑,那往往最后只能證明自己是被愚弄的傻瓜。
在毛文龍的問題上,應(yīng)該說我們運氣不錯。有他自己寫的東江塘報,還有同時代汪汝淳寫的《毛大將軍海上情形》。
這些材料中,是另一番景象。
按毛文龍在天啟四年一份塘報中的說法,他自從開辟東江抗金基地以來,就不斷襲擾后金統(tǒng)治區(qū),使其心驚肉跳,喪失對遼民的信任,只能依靠屠殺維持統(tǒng)治。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人心向明,一呼百應(yīng),極大程度地牽制住了后金的力量。
《毛大將軍海上情形》則說毛文龍的間諜偵探,常常深入到敵方境內(nèi)遼陽、沈陽等地,策反札書漫天飛舞,后金頭目風(fēng)聲鶴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終日,成天就顧著追殺毛文龍奸細(xì),殺戮遼民。因此歸附明方的人越來越多。
一定會有人跳起來,毛文龍這種軍閥土匪,也能信?吹得再天花亂墜,也只能當(dāng)笑話看!汪汝淳更只能是毛文龍花錢收買的槍手,記載內(nèi)容一文不值。
這里我們碰到了常見的困境,要厭惡一個人,就找來大把攻擊丑化的材料;要喜歡一個人,就找來大把贊揚美化的材料。
《明冤》作者:杜車別(真名孫海寧)出版:生活·圖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然后大家就根據(jù)這些材料罵來罵去。至于哪些材料描繪的才是真相,那就只有天知道,就看你的屁股坐在哪一邊了,所謂屁股決定腦袋,正是如此。
不過幸好,在這里我們有一個裁判,這個裁判提供的證詞是最權(quán)威的,比明朝官員、朝鮮人,還有毛文龍自己的話都更有效力。
是誰呢?
聰明點的人應(yīng)該已經(jīng)想到答案了!毛文龍打的就是后金,對后金究竟有沒有起到破壞作用,后金不清楚,還有誰能更清楚?后金自己的檔案記錄就是最好的裁判。
這個裁判提供的證詞表明,在毛文龍起到多大作用這個問題上,說謊的應(yīng)該是那些丑化毛文龍的人。
有時候要說明一個人的作用,敵對陣營的記載,尤其是原始檔案的記載,遠(yuǎn)比己方的記載,更有價值。
清朝入關(guān)前的努爾哈赤時期和皇太極時期,有一批用老滿文寫的檔冊,算是當(dāng)時后金歷史事件的官方原始記錄。這一批檔案在乾隆時期被整理裱糊和重抄,后來原件到了臺灣,影印出版被稱為《舊滿洲檔》;而抄本留在大陸,被稱為《滿文老檔》。
如果問《滿文老檔》中提到的明朝方面官員將領(lǐng)名字次數(shù)最多的是誰?
不是所謂明末三大牛人: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中的任何一個!
恰恰是一向被大部分人不屑一顧認(rèn)為無足輕重僅僅作為袁崇煥附屬物而存在的毛文龍。
而且次數(shù)之多,和其他人是完全不成比例的。光是直接提及名字的次數(shù)就有幾十次,如把毛文龍相關(guān)的事件計入,則更多。
相比之下直接提到袁崇煥的次數(shù)在十二次左右,如果扣掉后金利用袁崇煥議和的信件往來,那就只有五六次了。
光憑這一點,就已經(jīng)可以給我們一個印象:對后金來說,從天啟初年到崇禎二年初期這段時間內(nèi)(對應(yīng)于后金天命六年到天聰三年),明朝方面對抗他們的中心人物是毛文龍,毛文龍對后金造成的危害是最大的,其他人則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欄目主持人: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